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预防与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预防与体会
护理部毛桂珍
【摘要】目的加强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

方法完善制度,制定流程指引,加强培训与监管。

结果科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大大提高,降低院内感染率。

结论感染管理科监控、护士长严管、医务人员自觉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预防体会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

由于大多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受损,或频繁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原因,重症医学科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普通病房。

我国有资料表明,重症医学科的床位仅占全院床位不足5%,患者数不足全院的10%,但重症医学科感染却超过全院感染的20%。

重症医学科获得性感染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同时,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消毒隔离措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原谱变迁,多重耐药菌暴发和流行,也严重影响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抢救成功率。

如何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重症医学科获得性医院感染,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各环节管理,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

我院重症医学科于2013年1月成立,在预防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方面,我院的重症医学科主要从制度落实、流程指引、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力度,规范了重症医
学科的做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
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监测医生、护士等人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按时对科内的病室、治疗室、处置室进行空气培养,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定期监测消毒液效能、消毒效果与质量、无菌物品的保存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对长住的、带有气管插管的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等,进行监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尤其是针对新入科急危重症患者,无论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在处置患者时一定要按照标准预防管理去做,只有加强各方面的环节控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重症医学科工作的安全进行。

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2、制定了重症医学科相关的工作流程指引
科室制定了重症医学科收治病人流程,重症医学科病人转入、转出流程,重症医学科交接班流程,各班职责流程,重症医学科抢救流程,常用抢救药品的配制及使用方法,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运送,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流程,消毒操作指引,使大家的工作有章可循。

3、加强培训,提高整体水平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及各项感染管理规章
制度,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如:《医院感染管理条例》、《医院
消毒技术规范》、《医院垃圾管理条例》以及重症医学科的各项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等,不断增强医护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防范意识。

4、严格洗手制度
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罪魁祸首。

因此,医护人员自觉养成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每处置完一位患者后一定要按要求洗手,每月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5cfu/m2,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及时戴手套,因为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同时也防止把病人身上的菌群传染给自己,但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使其加强自身防护,以免造成职业性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5、规范做法,管理措施到位
5.1人员管理
5.1.1医护人员的管理:医护人员是防止医院感染各个依赖因素最重要一环,责任重大;是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措施执行者及监督者。

重症医学科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护士长具体负责,互相监督,感染管理科抽查。

严格病区出入管理制度,入室前穿专用服装、鞋、帽子、口罩及严格洗手方可进入。

重视手卫生管理,每床配备快速手消,强调接触患者前后要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手;工作服、入室鞋每日清洗。

5.2病人管理:
5.2.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感染病人在开始抗感染治疗前,尽可能先留取相应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5.2.2 对于MA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隔离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考虑同一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专人护理,接触病人穿隔离衣,隔离衣24小时更换,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手消,如为病人吸痰,须戴防护眼镜。

病人用物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病人垃圾按传染性废物处理。

5.2.3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

5.2.4重视病人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使用口泰漱口液漱口或做口腔护理,每天3次。

5.3探视人员管理:
5.3.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探视。

5.3.2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前须穿探视服、戴帽子、口罩,穿专用拖鞋,手消后方可进入病区。

5.3.3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探视结束离开病室时,应手消。

5.3.4探视人员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重症医学科探视。

6、设备物品管理
6.1.使用中的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呼吸机、各种治疗车每班
下班前用500mg/L的优氯净擦拭消毒;听诊器专人专用,用后立即用手消液及时擦拭消毒,每班下班前听筒用75%酒精擦拭消毒;湿化水使用无菌蒸馏水,每天更换;病人出院,床单元做好终末消毒,先用消毒液擦拭,再用床旁消毒机进行消毒。

6.2.病房应每日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每天最少两次;被褥如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并消毒处理,病室地面应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拖扫,每天两次,拖把专区专用,标识明显,并湿式扫床,一床一套;床、床头柜、床旁桌、每天用500mg/L的优氯净擦拭消毒;一床一巾,用后及时浸泡消毒30min,并清水冲洗,晾干备用;室内定期用紫外线车照射消毒。

院感科每月对重症医学科进行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等细菌检测。

6.3尽量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如使用非一次性呼吸机管道,7天更换;及时倾倒冷凝水,冷凝水须消毒后方可倒弃,呼吸机使用完毕,严格做好终末消毒。

6.4使用中的负压吸引器,其管道及储液瓶每天更换、浸泡消毒。

7、医疗废物的处理
严格按照《医疗垃圾管理条例》执行,对各类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分开放置,统一管理,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片、针头、缝合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锐器盒内,盒装满后封密闭盒盖,再装入垃圾袋,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从而减少了众多职业危害中,锐器伤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机会,确保医疗垃圾的定时收集,专运路线,从根本上控制了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8、加强质控,及时反馈整改
8.1医院感染管理科把重症医学科感染预防作为重点工作,按照质量考核标准,每周小查每月大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责令改进;做好每次记录评分,纳入医院质量综合考核进行奖罚。

8.2护士长、科室院感质控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对各个环节进行质控,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时进行整改,并把检查结果列入医疗质量考评范围,与个人奖金挂购。

还利用科室早上交班或科会、周记等形式,反馈给科室的其他职工,引起大家的重视,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9、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使我科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重症医学科院感率明显下降。

10、体会
10.1只有医务人员的法律和消毒隔离意识提高,工作中能自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的依从性提高,才能有效的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10.2管理者要注重环节管理,不要忽视每一个关键性的细节。

10.3院感的发生与住院时间长短有关,住院时间越长,院感发生率越高,降低平均住院日,可降低院感率。

住院日的降低,相应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病人家属的满意度的同时。

也提高了医院、科室的声誉。

参考文献
[1]林丽春,林美华.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29-130
[2]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