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真题.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真题+初试面试人揭底
此帖只介绍新闻专业课及血试部分,基英二外等请参考高翻经验贴。

新闻:要看的书比较多,童鞋们要做好准备。

小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编译。

一个一个说。

中外新闻史:我买的是人大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讲的较细,也挺全面。

这两本书不买也没有关系,很多考研论坛都有免费的笔记供卜•载(学新闻的要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哟,嘿嘿),历史都人同小异,一些常识性的东西知道就行了。

北外貌似不考偏的,理论部分考的都是些common scnsco像今年考的“竖三民报”,大公报“四不方针”(这个年年考,汗〜~)。

此外,看到和数字有关的知识点敏感点,如四不,四大,笫四权etc.貌似老师蛮稀饭考数?的~~o关于主张言论的自rh要多看看,anyway, freedom is the supremacy of human rights everywhere.我看到会卜意识地记卜來,确实非常喜欢,不管他考不考。

传播学:10年简章上给的参考书是人人出版的《传播学》。

挺厚,538页,呵呵。

抓狂吧〜~有儿章没看,像传媒经济学,电影,广告学,公关那儿章我都没看,看不懂〜〜但是像新闻学理论,媒休理论,新媒体,媒体效果研究,国际传播学,政治传播学这些都是要注意下的,我特别喜欢的一章是媒体道徳与法规学,看了好几遍,因为该章涉及The First Amendment, marketplace of ideas, natural rights,第四权,还冇一些美国历史上新闻自由最终战胜强权终究得以维护的感人案例(我读到这些的吋候会特別兴奋,呵呵)。

当你真的喜欢读一本书,而不仅仅把它当做应试來看待时,你读那本书真的是一•种享受。

我当时看完哈钦斯报告的时候,激动不已,拉着一个同学讲给她听,结果她一句“这些学者怎么这么单纯, 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把我的满腔热情都给浇灭了。

O O
PS:看的吋候最好做下笔记,我做了几十页的笔记,看完第一遍卩时已经十二月了。

接下来看笔记就ok r,很容易记住。

踏踏实实看,不要存侥幸心理,猜这个会不会考呢,那个会不会考呢,没有任何意义,伤〈怎么知道老师出什么题?In a word, common sense是一定要知道的。

编译:literally speaking,就是翻译加编辑,怎么方便本国读者阅读怎么编;有吋候甚至能将原文部分语序打乱(前提是编译后的文章要逻辑严密)。

你可以就同一篇报道看看新华社的屮英文报道分别是怎么写的,then you will almost be there怎么编译。

As for me,好的新闻稿要看两遍。

第一・遍to get the general idea;第二遍揣摩作者思路,有意识地记一些expression.看的时候多留意导语怎么写。

编译要多动笔,多练。

最好自己先编译一遍,然后再看参考稿件,这样才能进步。

参考I:黎信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有很多实用性的英语新闻坷作要领及技巧。

新华社屮英文稿。

关于面试。

个人认为此帖讲的面试内容有很多也适用于具他专业面试。

研究生统考的笔试,过线以后只是获得了继续前进的资格。

能否最终录取,面试具冇重要的作用。

而试开始,不管长短会有一个口我介绍。

第一印彖好了,下而的进展会顺利一些。

北外国际新闻的而试是用英语进行的,绝人多数考生也是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专业的学生。

但很多人张口的第一句问候,就让人听着那么别扭:
Goood afternoon, teacher.
要知道teacher是职业,而不是称谓,你可以叫我Professor,知道姓口J以叫Mr.Qiao,但最好不要叫teacher或Teacher Qiao,正如,你可以叫我乔老师或乔教授,但一般不叫乔"教师”。

因为教师是职业,老师(也町指职业)和教授是称谓一样。

很多人从中小学起就受中式英语的影响,teacher Zhang,teacher Wang的叫,普通人这么川还可以理解,英语专业的学牛.也这么用,就说不过去了。

很多人会把英语说的很快,其实也不太好。

既容易紧张,说得太快万一卡壳了,就冏大了。

•其实说话要快慢搭配,有节奏和条理。

比如说到自己的姓名、院校和其他重要信息的时候, 就需要放慢节奏。

因为你对白己的情况很熟,说得快了别人却不一定能一下听得清记得住。

今年的面试,我就好几次让考生再说一下名字和院校。

口我介绍的一些信息也值得取舍。

有些人说完名字就说自己的年龄。

除非你长得少年老成或有张娃娃脸,看上去的年龄和真实的年龄差距很大,或者你的年龄有什么值得特别说的故事, 否则不说也罢。

因为一般考生的年龄都是20多岁,老师对此没有特别的感觉,也不太想知道。

从传播的效果来看,说年龄属于无效传播(即废话)。

另外,现如今不谈年龄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社交惯例。

需要注意的是,在说自己的大学的时候,授好提一下所在的城市。

由于中国的行政区划、大学改名、教育扩招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学在哪儿普通人并不清楚,比如河南大学、四川外院、屮国地质人学、屮国海洋人学、鲁东人学、渤海人学等等,您知道在哪里吗?
面试一般没有固定的题,很多提问都是接着考生介绍的悄况开始的。

比如很多人说喜欢读书, 那么我们就会很自然的问读过什么样的书、最喜欢那一本。

很多人支支吾吾语焉不详的说不出个具体的书名,或者乂改口说喜欢看杂志(让我想起了凤姐I専览群书,经常阅读《故事会》和《知音》)。

好儿年都有学牛.说喜欢Charles Dickens的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我都很自然的问what arc the two cities?结果无一例外,没冇一个学生能说出来。

还冇些考生人概是听过我的人课或听人说起过我的思想(仅是白我感觉良好的猜测),为了取悦我们, 说喜欢看George Orwell的1984和Animal Farm,我再问具体的人物和情节时,却说不出来。

新闻需要了解地理、历史(到处走走、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有时也会问问这方面的常识题。

好几年都有学生家在郑州或在那儿上学,我就问郑州为什么会有个二七塔,很多人答不出來。

偶尔有人说因为塔在二七区,但追问二七到底是什么意思,要么说不上來,要么和具他历史事件扯到一起。

也经常有武汉的考牛,我会问在那里发牛过什么重人事件成为现代中国
的开端(明年是它的100th anniversary,要带学生i revisit and review)o很多学生要么不知道,要么把年代、事件、时间搞错。

有些知道双十节的还不错,尽管会和双I•二事变或其他历史事件混淆。

估计现在的中学光学英语,或象我国台湾省一样,不开中国历史课了。

重人的时事也会涉及,但很多人都一知半解。

所谓的金砖四国一一Brie,到底指拿四国,答不全。

去年哥本哈根峰会的主题是什么,描述半天就是说不出关键的climate change或global warming等key words0考生们旅途不便、兴趣不一,一两个吋事不知道都可以理解, 也无大碍,很多事老师还不了解呢。

但连问三个都不知道,就说不过去。

真不知道有些考生平时都关心什么?耍不明年北外国新改考八卦新闻培养娱记?(这倒可以请何冏回來了,尽管他不是北外英语学院毕业的。


问题没听懂、没听清、没听明白,都可以请老师重复或解释,不懂装懂还不如真不懂呢。

也不要做Yes-person,不管老师说什么都附和。

礼貌尊垂是必要的,但我更喜欢个性鲜明、冇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的学生。

学生的英语考察也是个重点,这是北外新闻的特点和就业优势。

尽竹木人的英语口语不如许多学生的,但好坏还是听出来的。

今年面试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用Although 型的时候,后面乂用了but。

也许是紧张,也许是Although后面说了很长的内容,忘了结构要求。

此外单复数不分、人称混乱(she/he混用)、时态混搭,you know连连,讣•我非CN的耳膜暗皱眉头。

还有一些考生英语乍一听非常流利,语音语调也很好,但套话多多,尽是一些I think, in my opinion, as we all know,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on the one hand 的Cliche.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当然都是you think的,除IF-引用別人的,要不都是你的opinion;既然we all know, 就说点我们不知道的;谁不知道everything has two sides,我们就想听你的on the other hand。

而试时曾经有学生做过行为秀,表演灌篮和武术;有学生坚持要站着冋答问题;有人表演过英语歌Illi;有人声泪俱下的倾诉;有人哆嗦的不能白持;有人考完后迟迟不愿离开•.…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我们都是从这条路过来。

但考试就是这样,我们喜欢也能接受个性多样的学生,但评判还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英语好(通顺、清楚、少错)、说话有条理、思想明锐、信息量人。

其中英语好是最主要、最匝要的。

新闻传播方面的不会考的很多、很深,因为知道大家基木都是英语专业,只要英语好,新闻知识和实务考上以后再学也来得及。

个性吗最好外向、主动点,但不会苛求。

象熊猫一样稀少的男生尽量照顾点,但不会降低标准,否则就是对广大女生的不公平,因为她们更不容易。

最后也不要夸大自我介绍的影响。

冇些考生显然是专门做了准备,自我介绍声情并茂,非常动人。

但随着问答的开始,却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

相反有些考生,开始有点紧张,白我介绍印象一•般。

但随着问答的继续,渐入佳境,表现最终让人满意的情况也有。

不过,鉴于面试的时间一般都很短,Well begun is half done,第一印彖的好坏仍然是很重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