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和活力。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会认字8个,可集中识字。

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今—吟”“了—辽”“活—阔”等;通过辨析形近字进行识字,如“抖”和“科”,“惊”和“掠”等;借助图片识记,如“蟋、蟀”可借助“蟋蟀”的图片进行认读识记。

“蟀、振”是翘舌音;“抖”“吟”不要因误读半边而读错。

一些难懂的词语,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加以理解。

比如,第3小节的“叮咛”“歌吟”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结合由声音展开的想象,进一步感受大雁可能会叮咛什么,秋风会唱些什么,从而理解词语。

朗读指导
要在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1、第2小节,可以在“大树”和“蟋蟀”后面稍停顿,把“抖抖”和“振动”两个动作突显出来;“唰唰”“”等拟声词可以读得轻快一些,表现秋天的活力;“道别的话音”“告别的歌韵”,可以读得稍慢,表现不忍告别的依依之情。

第3小节“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可处理成重音,读出叮咛的温暖之感和丰收的喜悦之感;第5小节写秋的声音藏在许多不易察觉的事物里,读的声音可稍轻,语势要层层加强。

阅读理解
根据学习提示,本课可以设计两个学习活动:一是整体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关注诗歌中描写的秋的声音;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一个活动,教学时要充分
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师尽量放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作适当的点拨。

第二个活动,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训练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在对诗歌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

积累运用
诗歌用词优美,想象丰富。

拟声词“唰唰”“”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大树抖抖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秋风掠过田野”,呈现了稻谷飘香、金风送爽的画面。

教学时,应该在读中了解诗歌语言,积累诗歌语言,习得诗歌语言表达的范式,并仿照诗句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学生准备:课堂活动卡、预习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赏景听音,揭示课题
1.导入:现在正值秋季,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共同来感受秋的美丽。

( 秋天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后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秋天不仅有非常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呢!听——(播放不同的声音)
4.和小组同学说说你听到的声音及想象到的画面。

5.揭示文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用秋天的美景与音乐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到秋声之中,带到美丽的大自然中。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自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查阅工具书,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多读几遍,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本课生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适当点
拨借助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
3.教师重点指导带点字读音:
抖.(dǒu)动蟋.(xī)蟀.(shuài)振.(zhèn)动
掠.(lüè)过歌吟.(yín)辽.(liáo)阔.(kuò)
4.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读,读通顺,读流畅。

活动2依据自学提示,小组交流学习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本文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2)阅读后,你想象出了什么样的画面?(3)将自己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小组内交流。

2.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诗歌,并小组交流。

3.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4.指名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先出示题,再给答案)
课文共有(6)个小节。

分别写了秋天(黄叶)、(蟋蟀)、(大雁)和(秋风)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和(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都有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主要完成两项内容:一是扫清字词障碍;二是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板块三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卡
1.学生课堂活动卡内容及要求。

2.引导小组学习第1~4小节,完成课堂活动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画出描写秋天声音的语句,再多读几遍。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填写表格。

(3)抓住关键语句,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填在表中。

(4)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听到的秋天的声音和想象到的情景。

(5)根据同学的建议再补充自己的活动卡内容。

3.交流汇报:
(1)指名回答诗歌中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教师相机板书:
大树——唰唰蟋蟀——大雁——叮咛秋风——歌吟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雁可能会叮咛什么?秋风会唱些什么?从而进一步理解词语。

(3)语言训练:仿照第①句的形式给诗歌内容换个表达方式。

①秋的声音,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②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③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④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4)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指生说,小组补充。

(学生能针对课文内容表达即可,不必要求过高。

)
(5)指导朗读。

①把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②指生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其他同学评价。

③出示重点句子: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④教师重点指导:“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可处理成重音,读出叮咛的温暖之感和丰收的喜悦之感。

(6)仿写训练:你还能想到秋天的哪些声音?选择一种,试着仿照前几小节的形式再写一小节。

①教师引导,学生仿写。

预设:
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哗”,是和伙伴们嬉闹的笑声。

听听,秋的声音,雨点敲打屋檐,“滴答”,是给人们演奏的声音。

②交流展示:教师配乐,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师生评议。

(以鼓励为主)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小节,想一想这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无声的)
(2)通过这两个小节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
(3)出示句子: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教师点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秋天的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的声音是可以心领神会却不能真正听到的声音,这就是秋天给我们的感受。

(4)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5)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两个小节与学习前边的内容时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习前边的内容时,感觉秋天的声音丰富而多彩,非常动听,而学习这两个小节时又觉得秋天是静谧的,是让人感到温馨的。

活动2感知诗歌意境,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说说学了整首诗后对秋天声音的印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堂活动卡”帮助学生梳理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不仅是一首动听的歌,也是一幅美丽的画。

板块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老师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

(2)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布置作业,拓展朗读。

(1)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秋的声音读给家长听。

(2)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秋天。

(3)把自己编的诗歌写下来,把秋天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诗歌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再次感受秋的声音的美妙。

课后可布置有选择性的作业,让孩子加深对诗歌的感受,更好地体会秋天的美好。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建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画出描写秋天声音的语句,再多读几遍。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填写表格。

3.抓住关键语句,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填在表中。

4.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听到的秋天的声音和想象到的情景。

5.根据同学的建议再补充自己的活动卡内容。

学生课前预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