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阵型问题之二:是否挂错旗?单横队和双横队的本质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水师阵型问题之二:是否挂错旗?单横队和双横队的本质
区别
前文说明了北洋横阵和纵阵的火力对比。
我们得出了横阵在发扬火力优势方面,远不如纵阵的结论。
那么,是否就说明北洋应该布设纵阵,而彻底放弃横阵战术呢?
结论当然不是的。
布阵,是要综合考虑各舰火力、防护、机动三大性能,加以权衡折中的结果。
北洋各舰年久失修,编队航速8节都保持不了,如果布成纵队,那很容易让快速的日军第一游击队抢占T字头,在一游23门大口径火炮的集中打击之下,很容易就被打掉先导舰,到时候就是对马海战的提前出现,先导舰被集中火力逐一消灭,而后面的军舰航速过慢,干着急没有办法。
那么,合适北洋的阵型是什么?北洋水师,究竟有没有布错了阵型呢?
先来看看北洋水师预计要布的阵型——夹缝雁形阵(借用陈悦大
大的图):
这个阵型,也就是所谓的“双横阵”。
小队间相聚533米,僚舰在主舰侧后45度角400米处。
我们只要有个基本的三角函数知识,略微计算一下就知道,如此一来,第二线军舰就恰好在第一线两艘军舰的中间部位,有至少前向90度的开火空间,无论是开火还是机动,都不会受前面友舰的阻挡。
而当一线战舰受损时候,只需要稍微减速,以旗号通知僚舰加速,就可以实现小队互换,伤舰从容退入二线救火维修。
实战中如果采用的是双横队,那么来远根本无需退出大阵救火,只需要减速,让同队的靖远前出即可。
而这个阵型还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两翼被围攻时,只要略略减速,就可以成“人字阵”,可以发挥一翼全部六艘军舰的舷侧火力,如下图:
一游再强,以四舰对六舰的火力,无论如何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
的吧?
而历史上,却绝对不是布了夹缝雁形阵,而是布了“单雁形阵”或者说是“人字阵”。
历来就有说法,说是这个是因为两翼慢了,济远广甲小队和超勇扬威小队因为种种原因落后,导致看起来像个“人”字形。
只要把上面的图,左翼也落后一下,很明显就是个人字阵。
所以,北洋并没有布错阵型。
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我要说:完全谬误!首先,北洋要布的夹缝雁形阵,镇远在定远侧后400米,而实际布成的人字阵,镇远是开上来和定远平行的!林泰曾和杨用霖再糊涂,也不会犯这种幼稚错误吧?所以,北洋挂的旗号,就是布单雁形阵,而非战前商量好的夹缝雁形阵,这是无疑的!
那么,这两个阵有什么区别呢?
一、大阵过宽。
很容易看出,单雁形阵的单横队,比夹缝雁形阵的双横队,大阵宽了一倍,右翼的弱舰离主力舰定镇高达2132米,当日军在右翼弱舰外3000米开火的时候,最近的镇远305右主炮距离日军一游足足有5000多米的距离,根本超出了当时火炮的有效射程!
而右翼弱舰远离了305主炮的掩护的最大问题,就是当侧翼被围
攻的时候,大阵中央的铁甲舰压根无法进行火力掩护,这是实战中超勇扬威快速损失的根本原因。
二、阵型单薄。
而且,单横队不仅大阵过宽,而且会导致阵型单薄,纵深不够。
当敌人慌不择路突破时,没有二线军舰对其进行打击——实战中比睿能够穿越北洋大阵逃脱,就是这个原因。
试想如果是夹缝雁形阵,当比睿穿越定远致远之间夹缝,被两舰的火力洗礼后,再迎头撞上经远,陷入三面的火力围攻,会是个什么结果?无论如何也跑不掉吧?
三、局部火力强度低。
单横队布阵太宽,直接的后果就是局部比双横队火力密度少了近一倍,形不成火力优势。
再加上北洋水师绝大多数都是架退炮,在短时间内哪怕切断了敌人形成了局部包围,也打不下来。
比叡、西京丸、赤城三舰能保住性命,不能不说其中有部分阵型的原因。
那么,北洋为何放弃商量好的,近乎完美的双夹缝雁形阵不用,实战中布了个缺点多多,完全限制自己火力的单雁形阵呢?小生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从最恶意的角度猜想的话,那么这两个阵只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双夹缝雁形阵,在一线只有定远一艘铁甲舰,挂起提督旗的它,毫无意外的将是日军火力集中的唯一对象。
而单雁形阵,一线有两艘铁甲舰,从理论上说,可以分担半数定远所要承担的炮火。
如果真是这样,那作为发令挂旗的刘步蟾,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近些年很多专家对泰来对其“故意挂错旗”的回忆录多说成是私人恩怨的污蔑,但是如果从结果反推的话,似乎也不乏作案动机。
所以,这个事情是存疑的。
而且无论结果如何,北洋布错了阵这个事情,刘步蟾他真的说不清楚,作为负责传达旗号的旗舰管带,他是有责任的。
另外还有另一个推测,难道不是他挂错了旗,而是林泰曾杨用霖看错了旗?两翼落后可以理解,镇远为什么开上来和定远并列?这个谜,希望有北洋研究的达人可以教我。
小生只知道,北洋如果布了预想中的夹缝雁形阵,实战绝没有那么容易崩溃。
而苛求一点,把两翼小队交换,最右翼换成靖远来远小
队,那实战中的结果,会好得多。
而如果更进一步,按照我们后来人的视角改进,那么采用穿越者的意见,就可以完美了。
让我们穿越一下:
假设丰岛海战后,鉴于日军第一游击队的巨大威胁,北洋召开军事会议专门商讨如何应对。
鉴于丁汝昌是骑兵将领出身,因此会议上他提出的三列冲锋战术,获得通过。
具体战法是将现有的12艘战舰分为三列,各舰相距533米,密集列阵。
第一列从左至右分别是致远、定远、经远、来远、镇远、靖远。
第二列从左至右分别是济远、广甲、广丙、平远。
第三列从左到右分别是超勇、扬威、福龙、左一、右二、右三。
开战后,以定镇经来致靖六强舰为第一列,经来居中,以楔形队型加速冲击敌阵。
当日军凭速度优势开始包围第一列侧翼的时候,以济甲丙平组成的第二列就向左或向右移动,再向前推进支援第一列。
敌军这时就会停住并密集起来,企图包围歼灭第二列的侧翼。
就在这时由第三列的超扬火力掩护,4艘鱼雷艇组成的第三列开始高速进
攻。
如敌人进攻左翼,则以定远为中心,定远、广甲、超勇、扬威掩护致远、济远、福龙、左一、右二、右三发动鱼雷攻击。
如敌人进攻右翼,则以镇远为中心,镇远、平远、超勇、扬威掩护靖远、广丙、福龙、左一、右二、右三发动鱼雷攻击。
因此,由定远和镇远分别担任左右翼的旗舰,当日军进攻我一翼时,由该翼旗舰升旗集队,集合二三翼兵力合围敌人,力图击退或消灭之。
击退敌人前锋后,我二三列兵力应努力追击,以求扩大战果。
如追击不利,则退回大阵侧翼,全队以双横阵继续接战。
•解释一下:之所以用经来居中而非定镇,主要是经来并无大口径尾炮(存疑),舷侧炮也较少,两门210和两门150还有同时前向射击能力,夹在最中间火力损失不大。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实战中冲在最前面的定远被集火,第一时间被打掉提督旗,导致全队失去指挥的情况再发生。
而且,铁甲在两翼,可以在敌人绕攻两翼的时候有一个更坚固的火力支撑点,由铁甲各领一队,更好的实现“开队分击”战术。
而以装甲坚固的平远加强右翼二线,也有防止日军绕攻右翼的意思:近距离让一游体会一下平远那“十发中二”的260神炮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