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折.腰(zhé) 冠冕.(miǎn)枉.然(wǎng)惟余莽.莽(mǎng)
B.风骚.(shāo)呢喃.(nán) 飘逸.(yì) 红装素裹.(guǒ)
C.嘶.哑(sī)鲜妍.(yán) 摇曳.(yè) 成吉思汗.(hàn)
D.娉.婷(pìng) 滔.滔(tāo)妖娆.(ráo) 还看今朝.(zhāo)
【答案】A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B风骚(sāo)。
C成吉思汗(hán)。
D娉婷(p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沉醉漫游成吉思汉俱往矣
B.呢喃坦荡红装素裹竟折腰
C.风骚凝望原驰蜡象射大雕
D.勃发丰润一代天娇无止息
【答案】C
【解析】A.“汉”应为“汗”。
B.“竟”应为“竞”。
D.“娇”应为“骄”。
故选C。
3.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B.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
(忧戚:忧伤烦恼)
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
(摇曳:摇荡,晃动)
D.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举止潇洒的人)
【答案】D
【解析】D.“风流人物
....”英俊的、杰出的。
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故选D。
4.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答案】A
【解析】A项朗读停顿完全正确。
B改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C改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改为: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5.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答案】A
【解析】A.不是对偶。
“大河”与“顿失”,“上下”与“滔滔”都不能相对。
故选A。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我爱这土地》一诗用“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用生前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代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突出诗人那颗真挚的爱国心。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丝毫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D.《乡愁》一诗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答案】A
【解析】A.《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以及对革命前途的自信和乐观。
选项错误;故选A。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3)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穆旦《我看》)
(4)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5)你是爱,是暖,是希望,_______________!(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
天》)
(6)《沁园春·雪》一词中描写想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
(7)《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
(8)余光中的《乡愁》中把故乡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4)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8)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 竞、折、逝、戚、枚、须、晴、素裹、妖娆、峡”等字词容易写错。
提升训练
一、课内阅读。
(一)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上下阕内容。
【答案】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评论历代
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解析】考查内容概括的能力。
词的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写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由此概括出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由此概括出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9.上阕哪几句是总写?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哪些?“望”字领起的内容有哪些?【答案】“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具体描写(分写)。
“望”字总领,领起的内容从“长城”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上阙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中间七句实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虚写,写想象中的景色,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后两层都写到了雪景。
“望”,看。
写诗人在高原上看到的实景,“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
因此“望”字领起的内容从“长城”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10.《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的“惜”字含有哪些意思?
【答案】“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
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解析】考查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惜”字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从
“略”“稍”“只”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
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因此“惜”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
11.如何理解《沁园春·雪》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答案】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咤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
“数”与“看”两个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
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数”与“看”两个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二)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2.朗诵这首诗歌时,语调应该()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题和朗读语调的能力。
朗读语调分类,①轻快型:语流显得轻快、欢畅;②紧张型:音节短促,语气急促、紧张;③低沉型:语流沉缓,语速偏慢;④高亢型:语速稍快,语气高昂、爽朗;⑤舒缓型:舒展自如,语速缓慢。
根据题目《乡愁》和诗歌的主题思想,本诗表达的浓郁的思乡之愁,朗读时语气应该缓慢、忧伤;故选C。
13.余光中的《乡愁》以什么为线抒发思乡之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时间为线抒发思乡之情。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像一条红线般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思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逐渐由模糊变得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诗以时间为线贯串全诗,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短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层层铺垫,最后,将感情推向高潮,集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14.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使诗歌极富感染力。
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_,表现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
(2)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_,表现对妻子的_____________。
(3)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的_____________。
(4)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强烈的_____________。
【答案】邮票思念船票不舍之意坟墓孝子之心海峡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4个意象,然后分析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根据第一节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想念、思念之情;根据第二节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船票”,表达作者对妻子爱恋之情;根据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坟墓”,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根据第四节诗“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海峡”,表达作者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15.“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含义?
【答案】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与大陆一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浅浅,却阻隔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实在令人痛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
“浅浅”蕴含的深意与深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浅浅”形容水不深,这里形容台湾海峡水不深,祖国大陆和台湾隔着台湾海峡,“浅浅”的海峡,表现祖国与台湾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也更加突显台湾人民和
祖国人民情谊深切。
但现在却被“浅浅”的海峡隔着,表达作者强烈渴望回归祖国的爱国深情。
16.本诗选取“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并且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四个数量词修饰,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答案】不是。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厚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寄托了无尽的乡思。
落笔虽小,却饱满诗情。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较轻的意象之中,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是语浅情深。
根据第一节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枚”“小小的邮票”,作者以小见大,这“一枚小小的邮票”里承载着作者对母亲强烈的想念、思念之情;根据第二节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张窄窄的船票”,船票虽窄,却寄托了夫妻深情;根据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方矮矮的坟墓”,又“坟墓”可知母亲已然离世,“矮矮的坟墓”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亲离世的悲痛之情;根据第四节诗“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的海峡”尽显作者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看似平常,却与人生的四个阶段对应,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四个数量词修饰
也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
二、课外阅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解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宾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词句分析作答。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放眼望去(远眺);漫江碧透(静),百舸争流(动)——收回(近观);鹰击长空(动)——仰视(高景);鱼翔浅底(动)——俯察(低景)。
据此分析整理作答。
18.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
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解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1)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
词人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由此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所以产生“怅”的情思。
(2)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3)诗词借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词句,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据此作答。
19.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答案】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本题中的一个“染”字,形象而传神地描绘出枫林如火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致,抒发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培优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0.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刘病日笃.(病重)告诉
..(不能行走)
..不许(告知)九岁不行
B.拜.臣郎中(授官)寻.蒙国恩(寻求)当.侍东宫(充当、任)
C.逮.奉圣朝(及、至)淋浴
..清化(蒙受)夙婴.疾病(绕)
D.供养无主.(主人)辞.不赴命(致辞)实为狼狈
..(难堪)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项,“告诉”应该是“申诉”;B项,“寻”是“不久”;C项,正确;D项,“辞”是“推辞”。
据此,答案为C。
21.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⑧
【答案】C
【解析】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连词,因为;②连词,来;③介词,凭;④介词,用;⑤连词,因为;⑥介词,凭借;⑦介词,因为;⑧连词,来。
据此,虚词“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①⑤⑦。
故答案为C。
2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之.二虫又何知
B.猥以.微贱去以.六月息者也
C.急于.星火俨骖騑于上.路
D.且.臣少仕伪朝彼且.奚适也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项中“之”分别为“的,助词”和“这,代词”;B项中的“以”都是“凭借”;C项中的“于”分别是“比”和“在”;D项中的“且”分别是“而且”和“将要”的意思。
故选B。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
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文章开篇陈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运。
据此,答案为A。
参考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
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家用机器人
圆盘,一个全身布满传感器的机器“保姆”,能自动识别家居环境和计算行走路径,地板上的灰尘、毛发、碎屑,抑或平时难以打扫的角落和家具底部,都能搞定。
当完成清扫任务时,小家伙还能自动返回充电插座给自己充电。
这一幕,自2012年以来,已经在国内10万个家庭悄悄上演。
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机器人公司iRobot公司的机器“保姆”事实上已经对大城市中的家政市场产生了轻微的撬动。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先进的产品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和享受生活。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2012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销量超过600万台。
他们研究判断,家用机器人市场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电、人际交互的网络服务以及医疗设备和信息产业中的普及,家用机器人有望
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大批量进入家庭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材料二】
“恐慌”:机器人要偷走我们的工作
1亚马逊无人机替代快递
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让快递行业兴起,不过亚马逊已经计划使用无人机来代替送货员了。
在未来,亚马逊能够在30分钟内实现约16千米范围内的送货,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数据还有可能变得更高,显然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物流效率。
2机器人保姆
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保姆,实现幼儿监护、照顾老人等应用。
目前,已经有类似“Russell”这样的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辅助治疗中,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研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可行性。
3机器人宇航员
美国宇航局近日表示,Robonaut机器人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宇航员完成大部分太空作业。
显然,在看过《地心引力》之后,很多人都会认为宇航员这种高危职业由机器人代替是再好不过了。
4软件可以批改作业
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创建的EdX,是一个致力于提供免费在线课程的系统,同时还提供了论文自动评级服务,让老师们不必再为阅卷烦恼。
5记者也有可能下岗
Narrative Science是一款自动叙事软件,只要输入故事的大概,就可以根据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