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2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2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等高线地形图及等值线图的判读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地形类型判别、河流特征、区位选址等,常见的类型有典型等高线示意图、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其他等值线图以等高线图判读为基础和学习模板,相对较容易掌握。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出题频率也比较高,选择题、综合题都会出现。
此类型图常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结合时事热点或地理学科知识,考查等值线的分布、变化和数值特征以及自然原理和工农业等社会经济活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类型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2)高原:海拔高度大(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3)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和缓。
(4)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内部等高线比较稀疏,周围等高线比较密集。
2.判断地形部位(局部地貌形态)
(a)
(b)
(1)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
(2)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
(3)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值处凸出。
(4)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值处凸出。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6)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3.判断海拔高低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判读。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判读。
如下图(单位:米)中A处的海拔为300~400米,B处的海拔为100~200米。
4.判断坡度大小
(1)在同一等高线地图上,即比例尺与等高距相同时,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小。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
(2)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图中,若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3)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图中,若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4)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图中,若比例尺与等高距都不相同,则可用tan α=H/L的比值进行比较。
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与等高距有关,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坡度α的大小就可以用等高距与比例尺的关系进行表示。
5.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 ℃×H相)/100 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4)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数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数值。
)
(5)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6.等高线的应用
(1)选点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
(右图中公路选线为EHF)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要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然后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抓住“三看”:
(1)看关键点。
即起止点和最高点、最低点的海拔值大小。
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如下左图中,A在200~250 m,B在250~300 m。
(2)看地势起伏趋势。
从起点开始,分析沿剖面线高低起伏的变化趋势。
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如下右图中,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3)看特殊部位。
分析剖面线穿过的特殊地形部位,如河流(谷)、山峰、陡崖、鞍部及其海拔范围。
如下左图中b点为鞍部。
2.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问题,可先进行简单判断,然后借助地形剖面图来证明。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峰、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需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三、等值线地图的判读
1.等值线地图的一般特征
(1)同线等值,不相交: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故两条等值线不能相交;但在等高线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叠。
(2)同图等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闭合曲线: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
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疏密变化: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弯曲状况: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
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2.常见等值线地图的类型
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几乎所有可以量化的地理事物都能绘成等值线图来表现其分布、
大小、发展变化等特点。
最常出现的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近几年高考命题中,新的等值线层出不穷。
(1)大气上界等太阳辐射量线示意图
(2)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等值线示意图
(3)林线高度等值线示意图
(4)年等霾日数等值线示意图
1.看图名
读图名以便明确等值线地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如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
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陡,水流越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
如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下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A→B,河流流向为B→A。
4.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1)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2)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5.看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下图中的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6.看递变
等值线图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7.看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流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例1](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B)
A.①B.②
C.③D.④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D)
A.③B.④
C.⑤D.⑥
解析第(1)题,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①地位于河谷,距河过近易受水灾;③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④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
故选B项。
第(2)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由于该地为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因此观看日出时应选择海拔较高、东侧无视线遮挡的地区。
⑥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为最宜观日出地点。
故选D项。
[例2](2017·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
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
A.甲B.乙
C.丙D.丁
(2)水库建成后能够(B)
A.改善航运条件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D.消除地质灾害
解析第(1)题,水库大坝宜建于较窄的河谷地区,同时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丁三处位于山谷,丙位于鞍部,因水库水位要求60米,与甲地相比,若修于乙处,坝体较高,成本高;若修于丁处,坝体较长,且集水面积及库容均比甲处小。
第(2)题,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会因蓄水引发地质灾害,如诱发地震;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
[例3]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B)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解析第(1)题,影响海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盐度。
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
越长,海冰越厚。
图中四地年均温低于-4 ℃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
甲地位于渤海内部且受陆地影响较小,海水盐度较大,海冰厚度较小。
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海水较浅,大陆性较强,海岸淡水使其盐度较低,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
第(2)题,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
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其年均温≤-4 ℃日数值最大,当地海冰厚度最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
描述等值线分布特点的答题模板
(1)多条等值线:①分布不均衡(总述);②数值变化趋势(从××向××增大或减小);
③××增加或减少快,××增加或减少慢;④××最高,××最低(极值分布)。
(2)单条等值线:①走向(与纬线/经线/河流/海岸线走向一致或呈××走向),如果该条等值线弯曲度较大,还应分段描述(如东段呈××走向,西段呈××走向);②弯曲变化。
(2017·江苏卷)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D)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A)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汉中和淅川都处于山间谷地、东西距离较近,北部山地都能阻挡冷空气,且都处于开口向东的山谷,A、B、C三项错误;与汉中相比,淅川附近有水库,对气候有调节作用,D项正确。
第2题,注意“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这一关键信息,影响其种植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四地中①地海拔最低,位于阳坡,热量最丰富,且位于水库附近,水库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故①地最适宜种植柑橘,A项正确。
(2018·四川成都摸底)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河流流向为(D)
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正东流向正西
C.自东南流向西北D.自西南流向东北
4.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B)
A.465 m B.455 m
C.445 m D.435 m
5.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C)
A.20 m B.29 m
C.39 m D.40 m
解析第3题,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找到河流与等高线相交的部位),结合图中右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选D。
第4题,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 m,由河谷向两岸方向的海拔是同步升高的,因此山峰外侧等高线数值应为450,可判断山峰的海拔范围为450~460 m,故选B。
第5题,读图可知,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 m≤H<40 m,结合选项可知,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39 m,故选C。
(2018·湖南湘中名校联考)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b、c、d为等高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高线的一条直线,虚线表示河流,图中等高距为200米。
读图,回答6~7题。
6.若等高线c值为300米,d=c,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D) A.100米350米B.100米500米
C.500米300米D.500米250米
7.若图中等高线c数值为300米,d=a,则沿图中xy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C)
解析第6题,河流发源于山谷且等高线凸向高值。
据材料,图中虚线为河流,所以a、c两条等高线海拔a>c,由于等高距为200 米且c值为300 米,所以a值为500 米,排除A、B。
又因为d=c,所以d值为300 米;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则,b的数值比300 米更小,其数值范围为100 米<b<300 米,排除C,故选D。
第7题,若等高线c数值为300 米,则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等高线a海拔为500 米。
根据两个端点的位置,x海拔范围为500~700 米,y海拔范围应为100~300 米,排除B、D。
读图可知,b为特殊等高线中心,且等高线d的海拔与a相等,为500 米,根据特殊等高线中心判读规则可得出b 中心海拔为500 米<b<700 米,排除A,故选C。
课时达标(二)
This document was truncated here because it was created in the Evaluation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