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学案附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 )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登幽州台歌学案
一、诗文链接
熟读下列诗文选句,想想主要的意思。

小组选择最喜欢的全班朗读。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yú),
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苏轼
3、南登碣(jié)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燕昭王》·陈子昂
4、醉里挑(tiǎo)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sài)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ì)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xián)惊。

了(liǎo)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fà)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5、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
二、课前自主学习
1:我会注音独怆.然而涕下()()
2:我理解词语
悠悠:怆然:涕:
3、我收集的资料
(1)、幽州台的故事:
(2)、陈子昂的生平:
(3)、诗歌的写作背景:
4、我知道的读诗方法
(1)知人论世:要了解写诗著书人的思想,就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唐朝武则天时期,唐与契丹的战争怎样?陈子昂随军出征,战况如何?
看看你所查阅的有关资料,内容包括作者基本情况、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是不是对诗歌有了更好的理解?
(2)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看看陈子昂当时的境遇,体会人物心境;
看看幽州台特定的环境,触发人怎样的情思;
想想幽州台特殊的意义,揣摩人物内心感受。

5、拓展阅读我最棒。

我是饱读诗书的小秀才。

搜集整理表现“报国之志”、“爱国情怀”、“壮志难酬”内容的诗文佳句或名言警句,体会古代文人情怀,进行诗文佳句搜集朗诵比赛。

这是我搜集整理的佳句:
三、课堂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习过程:
“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反复朗读中,领会诗歌情感和意蕴。

1、诗题我理解
读读诗题,想想诗人登上幽州台会想到什么?写下什么样的诗句?
2、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思考:朗读时该如何停顿?
3、研读,读出情感
结合注释中对字词的解释,小组合作,说说诗句大意,想想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我来说一说:小组推荐两人,一人读诗句,一人说意思,再说说表达的情感。

4、品读,读出意蕴
密码箱:
*知人论世: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个人所查阅的有关资料,内容包括作者基本情况、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相关知识。

*读出意蕴,就是读出诗歌的画面、情感、理性内涵。

读出画面: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和情感。

例如余光中《乡愁》第一节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画面可以是这样的:在一个落叶飘飞的秋天,清晨云雾迷蒙。

小小的我,坐在书桌前,开始给妈妈写信----妈妈,我想你了----我把写好的信装进信封里,贴上那张风信子的邮票。

妈妈,就让风信子带去我对你的思念。

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情感,并用一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是诗歌的理性内涵。

小组合作探究,试试我能行。

以下三个问题任选其一完成并展示。

(1):我能想象出当时的画面: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天气,特定的环境,陈子昂登上幽州台。

放眼四顾,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勾起了这样的想法------
(2)我能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我为陈子昂代言”。

一人读诗句,一人代言诗人内心所想。

注意:直接人称转换。

“我想------ ”例如:前不见古人啊,我想------------ 。

(3)我能回答
陈子昂对“古人”和“来者”,为何“不见”?你会有这种感受吗?
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怆然”包含哪几层意思?
5、悟读,读出感悟
主题阅读交流:体会古代文人情怀
(1)读一读,赛一赛
把你搜集到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壮志难酬”的诗文佳句和名言警句读给大家听,看看哪组读的最好。

(2)说说你对《登幽州台歌》新的的感悟。

6、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拓展链接
1、民族精神浸润的心灵
古代文人接受的教育思想
(思想核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东林书院
(入仕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入仕后) 精忠报国——宋.岳飞
(居于庙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国家危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2、陈子昂的痛苦
是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辛苦坚守。

承载着民族历史的内涵,闪耀着民族性格的不朽光华!
五、拓展阅读
《诉衷情》陆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登幽州台歌》课文、注释、参考资料
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读读注释解诗意。

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⑶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指:燕昭王
⑷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怆(chuàng )然:悲伤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

2、知人论世解诗情
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颇有政治远见和政治才能。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

公元698年(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

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狱中。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3、了解背景悟诗蕴。

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4、幽州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

传说楚军占燕,燕昭王为救亡图存,从郭隗(wěi)建议,筑高台置黄金千两,招纳贤才,乐(yuè)毅、剧辛、邹(zōu)衍等来至,终于复国致强。

台:会意字。

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

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

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5、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如《敕勒歌》《子夜吴歌》等。

6、诗文大意: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