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蒋芙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晋,何厌之有——
贪得无厌。 厌:
同“餍”,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人不倦。
诲:教导、指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长治久
安 治:安定,太平 .形容国家、社会长期安定、太平。
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
1、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 浮于食。——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
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因遗策——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意思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 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期而遇 约定)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 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 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 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 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 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高考链接
2006重庆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 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 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 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 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给你方法
三、结构观察法
试试看: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2、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慎,谨慎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试试看: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
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隆中对》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确、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确实)
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 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请解析:
弄璋: 弄瓦:
2.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 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 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 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 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请解析:
弄璋: 弄瓦: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五、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文言实词 意义和用法)
(被)任用
试试看:
4、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 以来难,臣以为不难。(帝王)
5、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 食,广不尝食。 (不喝水)
试试看: 1991年全国题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文言文专题复习
考点要求
1、 《考试说明》: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 2、教学要求: (1)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2)掌握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3)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复习目标:
1.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 的几种推断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根 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 义。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答案为C。拜:授予官职。 妾不堪驱使 袖四十斤铁锤 拜为上卿 太后之色 少解
2004年全国卷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容汝也。少年皆诺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 箧:小箱子
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宋书·王昙首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高考链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1年11题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A.城之不拔者齐附二”人耳勿。。附《于六秦国,论刺》客拔不:行被。攻”取“。附”:“归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 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给你方法
五、知识迁移法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 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殚、竭:尽.(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伦: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
歹-- 死亡 月-- 肉 目--- 眼
(1)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2)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
②自缢于庭树
缢:上吊,吊死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疾风知劲草,强 )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⑥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
⑦吾亦望汝副其心
(名副其实,符合)
⑧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1.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2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3.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
②释(为屈“原和)出着则” 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 为“应答”
高考链接 2006全国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能力要求】文言词汇积累的厚度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全面细致地分析文意
【读解思路】
通读全文、略读题目
串译全文、圈画难点
“三联系”释疑、推断
代入、检查、确认答案
[注]“三联系”:联系课内外、联系上下文、联系古与今。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字的含义:
1、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
京卷)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缒:用绳子往下吊
(3)以“ 王(玉) ”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
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 ﹙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
(二)想想看: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 背
2.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通“现”:出现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 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 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 推断出其意义。
给你方法
四、借助语境法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 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6、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 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 大的帮助 。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
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
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形旁”给我 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答案:C。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 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 词语。“视”应为“对待、看待”之意
前四句的翻译为 “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 何 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 对待贫民百姓如 同子弟 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 ”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 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这里的“人事”是什么?只有探究一下下文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 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为”。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 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绐(dài) :欺骗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给你方法
一、字形分析法
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 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 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4.畔通叛 5.匈通胸 6.辟通譬(
(三)想想看: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4.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课堂演练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
“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下文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 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 义,应释为 “刻毒”。
2.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 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 “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 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 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 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xiá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 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 “黠儿”为褒义,故选B)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 以仔细研释。
主“义”+标“声”= 形声字
注: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 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
1、从“刂(刀)、弓、矛、戈、斤
(斧)、殳shū”与兵器 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
者动与物 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
者人与的行为 有关
禾-- 五谷 贝-- 金钱 皿-- 器具 纟-- 丝麻 宀-- 房舍 求-- 毛皮 隹(zhuī )-- 鸟雀
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4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 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5.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 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6.恪:谨慎,恭敬。 渝:改变。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7.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8.怨:怨恨;天:命运;通时,可 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 的原则,大胆逆推。
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
给你方法
二、通假推断法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天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通“促”,催促
4.群臣百官皆畔 5.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6.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 自卑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 乘:登上、驾车、乘船、凭借、计算、 量词乘(shèng)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败北”,现代汉语词语。
答案:C
3、课堂演练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