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09-27T10:05:31.5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作者:李宗旭
[导读] 高考制度是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能够选拔出全方位专业性人才,高考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命题,而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命题人也越来越注重对核心素质的培养
李宗旭
云南省威信县第一中学 657900
摘要:高考制度是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能够选拔出全方位专业性人才,高考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命题,而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命题人也越来越注重对核心素质的培养。

通过在物理试题中添加核心素养的考察,为了能够在选拔人才的过程更加全面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质;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前言:
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教育部提出后,高中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跟随政策发生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和优秀品格。

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在文化教育,自我发展,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体现。

因此在文化教育方面通过高考物理试题来提高和指导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所以下文基于核心素养对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分析。

一、加强基础,树立物理观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2019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其中基础知识考察占比70%,中等难度考察占比10%,但是在考试成绩发布后,一部分考生由于能力不够在中难度问题上失去分数,但是普遍现象是绝大多数考生在基础知识板块的失分率高达45%。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考官并没有在试题难度大的部分考察学生的能力,而是通过基础知识来考察学生的能力。

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物理基础的考察,树立物理观念,物理观念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解题思路的疏通,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敏感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1]。

例如,在2019年北京卷中,对电磁感应的知识点进行考察,这是非常细小的一个考点,但是属于基础性概念,很多学生由于对静电场的公式不是很熟悉,从而导致失分。

在2018年天津高考物理卷中,选择题大部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大题第1题主要以基础概念理解为主,第2题考察运动学,动量力学,属于比较创新的题目。

在第3题大题中,前两位属于基础性问题,问题主要考察匀速运动的比例关系,但是由于问题处在压轴大题,许多学生高估考试的难度范围,从而失去基础知识相应分值。

二、实验探索,联系生活
纸上谈兵终觉浅,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高素质能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物理学本身的特点就是具有实验性的,所有物理结论都是物理学家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检测,计算出来的结果。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实践,通过实践中探索物理的奥妙,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在高中物理考试中,物理考试题目通常分为电学实验和力学实验,在电学实验相关题目中存在的难点主要有,对电表上的数据读取错误,在对电源电表和变阻器的选择不正确,虽然都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但是学生往往在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据读取上存在错误。

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认识不足,对读数表的规律和记忆比较模糊;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对变阻器的选择是一大困难,学生可以正确的辨认出选择直流电还是交流电,但在选择电流电压的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的规律。

三、构建模型,辅助分析
对于一件事物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法,数据计算法,推理法,概率法等正面方法进行,但是许多物理上的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

因此,模型构建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得出的著名物理结论都是通过构建模型,设立理想化的模型,排除不确定的干扰性因素,利用物理思想得出结论。

所以,高中的孩子在做物理题的时候,出题人也会出一些建立模型的题,通过考察学生的建模能力,拉开物理学科的分数差距,物理建模对学生的物理基础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比较好的物理理论功底,也需要学生具有比较高的模拟思维能力,通过建立模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概念,最为关键的是能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2016年全国卷中有一道题,有一个游乐园,旁边有一个喷泉,当晚上喷泉开启的时候,喷泉喷出的一个水柱刚好把一个小朋友的乒乓球吹的漂在了喷泉的水柱之上,并且停留在了空中,问题让计算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在这个问题中,通过普通的正向思维并无法计算得出想要的结果,要想得到合适的结果就必须建模,假设水柱的横截面积为S,设立喷泉喷出是喷口的速度为V,假设喷射时是竖直向上的,通过建立流体管道模型,才能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因此,在高考物理中就必须让要培育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实际问题建立相应模型的核心素质。

总结:
总之,物理学科素养通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通过对知识,方法,技能,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整合,完成更高教学目标,更合理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知识体系、质量标准。

因此。

教师也要跟着做出相应的改变,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主动进行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上课的方式,把自己上课的过程进行改善,发挥教师的力量,共同推动核心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雪,史策,梁林艳, 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4):82-84.
[2]王焕霞,冯振艳,秦歌, 等.物理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20,38(7):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