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学】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化学】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
答案
一、铁及其化合物
1.已知C、D、G、I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D、G、I常温下为气态,且G为黄绿色;形成D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B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K为红棕色粉末。
其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工业上制C用A不用H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与K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
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3)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用碳棒作阳极,L作阴极,接通电源(短时间)电解E水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5)J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G与熟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2Al+Fe2O3高温
Al2O3+2Fe 大于
2KCl+2H2O2KOH+H2↑+Cl2↑ Al3++3AlO2-+6H2O=4Al(OH)3↓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形成D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D为O2;K为红棕色固体粉末,K为Fe2O3;由于电解A得到C与D,则C与K 生成A的反应为铝热反应,故A为Al2O3,L为Fe,C为Al;黄绿色气体G为Cl2,与C反应得到H为AlCl3;B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B中含有K元素,B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则B为KClO3,E为KCl,电解KCl溶液生成KOH、H2和Cl2,过量的F与氯化铝反应得到J,则I为H2,F为KOH,J为KAlO2;
(1)H为AlCl3,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工业上制Al用氧化铝不用氯化铝,故答案为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2)C与K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高温
Al2O3+2Fe,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
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答案为2Al+Fe2O3高温
Al2O3+2Fe;大于;
(3)F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用碳棒作阳极,Fe作阴极,接通电源(短时间)电解KCl
水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2H2O 电解
2KOH+H2↑+Cl2↑,故答案为
2KCl+2H2O 电解
2KOH+H2↑+Cl2↑;
(4)E为KCl,KCl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5)J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AlO2-+6H2O=4Al(OH)3↓,故答案为Al3++3AlO2-
+6H2O=4Al(OH)3↓;
(6)G为Cl2,G与熟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点晴】
本题考查无机推断等,特殊颜色及D的原子结构、转化关系中特殊反应等是推断突破口,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对基础知识全面掌握。
推断题中常见的特征反应现象有:(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3)白色沉淀Fe(OH)2置于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红褐色[Fe(OH)3](由白色→灰绿→红褐色);(4)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NO;(5)气体燃烧火焰呈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在空气中点燃呈蓝色:CO、H2、CH4;(6)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7)空气中出现白烟:NH3与酸性气态物质(或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反应等。
2.某强酸性溶液 X 中可能含有 Fe2+、Fe3+、Al3+、Ba2+、NH4+、CO32-、NO3-、SO42-、SiO32-中的若干种,现取 X 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有一种气体为红棕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强酸性条件即可判断 X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
(2)溶液 X 中关于硝酸根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
a.一定含有 b.一定不含有 c.可能含有
(3)气体 F 的电子式为_____,化合物 I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
(4)转化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转化⑦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对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可以另取 X 溶液,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根据现象即可判断,该试剂最好是_____。
①NaOH 溶液②KSCN 溶液③氯水和 KSCN 的混合溶液④pH 试纸⑤KMnO4溶液
【答案】CO32-、SiO32- b 共价键和离子键 3Fe2+ +4H+ +NO3-= 3Fe3++NO↑ +
2H2O AlO2-+2H2O+CO2===HCO3-+Al(OH) 3↓②
【解析】
【分析】
某强酸性溶液X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一定不含CO32-、SiO32-,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一定含有SO42-,一定不含Ba2+,产生气体A一定是亚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的NO,所以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NO3-,NO 遇到氧气转化为气体D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氧气反应生成溶液E为硝酸溶液,溶液B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气体F,F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氨气和硝酸溶液反应生成I为硝酸铵,溶液H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产生沉淀K和溶液L,沉淀K一定为氢氧化铝,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L是NaHCO3,溶液B中生成的有铁离子,所以沉淀G是Fe(OH)3,溶于盐酸得到J为氯化铁溶液,但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
【详解】
(1). 由强酸性条件即可判断X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CO32-、SiO32-,故答案为CO32-、SiO32-;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会有H+、Fe2+,则一定不含NO3-,故答案为b;
(3).气体F为NH3,电子式为,氨气和硝酸溶液反应生成化合物I为硝酸铵,硝酸
铵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答案为;共价键和离子键;
(4).由上述分析可知,转化①为H+、NO3-和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Fe2+ +4H+ +NO3-= 3Fe3++NO↑ + 2H2O,转化⑦为过量CO2与AlO2-、H2O反应生成Al(OH) 3沉淀和HCO3-,离子方程式为AlO2-+2H2O+CO2=HCO3-+Al(OH) 3↓,故答案为3Fe2+ +4H+ +NO3-= 3Fe3++NO↑ + 2H2O;AlO2-+2H2O+CO2=HCO3-+Al(OH) 3↓;
(5).由上述分析可知,不能确定X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检验Fe3+最好的是试剂是KSCN溶液,故答案为②。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能够生成气体,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和NO3-,反应生成的溶液B中一定有Fe3+,所以无法判断X溶液中是否含有Fe3+,为易错点。
3.常见物质A~K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D、E、H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
题。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C______,H______。
(2)反应“I→J”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检验J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
【答案】AlCl3 Fe 2Fe2++Cl2=2Fe3++2Cl-在试管中取少量J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J溶液含有Fe3+
【解析】
【分析】
溶液C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白色沉淀F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液G,说明G 为NaAlO2,F为Al(OH)3,金属A与溶液B反应生成气体D,金属A为Al,气体D和黄绿色气体E(Cl2)反应生成气体B,气体B溶于水,溶液B与金属H反应生成溶液I,根据后面红褐色沉淀,得到金属H为Fe,则B为HCl,溶液C为AlCl3,则D为H2,溶液I为FeCl2,溶液J为FeCl3,K为Fe(OH)3。
【详解】
(1)根据前面分析得到物质的化学式是:C为AlCl3,H为Fe;
(2)反应“I→J”是Fe2+与Cl2反应生成Fe3+和Cl-,其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
(3)检验J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方法是主要是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
4.已知A、B、C、D分别是AlCl3、BaCl2、FeSO4、NaOH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的一些反应现象如下:
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
③C+D→白色沉淀,继续加D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1)则各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式为: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现象②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Cl2 FeSO4 AlCl3 NaOH; FeSO4 + 2NaOH=Fe(OH)2↓+ Na2SO4 4Fe(OH)2 + O2+ 2H2O=4Fe(OH)3 Al3+ + 3OH-=Al(OH)3↓ Al(OH)3 + OH-=AlO2- + 2H2O
【解析】
【分析】
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应,则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SO4,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是Fe(OH)2的转化为Fe(OH)3,故A
为BaCl2,B为FeSO4,D为NaOH,则C为AlCl3,氯化铝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Al(OH)3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符合③中现象。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依次为BaCl2、FeSO4、AlCl3、NaOH;
(2)现象②先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时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 + 2NaOH=Fe(OH)2↓+ Na2SO4,4Fe(OH)2+O2+2H2O=4Fe(OH)3;(3)现象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OH-=AlO2-
+2H2O。
【点睛】
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关键是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根据现象进行判断,其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为解题突破口,这里发生了Fe(OH)2沉淀的生成及转化为Fe(OH)3的过程,另外灵活利用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即可解题。
5.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H为固态氧化物,F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且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的同一种元素的名称是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反应⑥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
(6)1molI发生反应后生成的A高温下与足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占___L。
【答案】铁元素 8Al+3Fe3O44Al2O3+9Fe Fe3O4+8H+=2Fe3++Fe2++4H2O Al2O3+
2NaOH=2NaAlO2+H2O 生成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33.6 【解析】
【分析】
F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则F为氢氧化铁;E能在空气中转化为F,且E是C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则E为氢氧化亚铁,C为氯化亚铁;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D,则B 为四氧化三铁,D为氯化铁;A在空气中燃烧能够生成四氧化三铁,则A为铁单质;四氧
化三铁与I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单质,I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推知I为铝单质,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H为氧化铝;铝和氧化铝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G,则G为偏铝酸钠。
【详解】
(1)A为铁、B为四氧化三铁、C为氯化亚铁、D为氯化铁、E氢氧化亚铁、F为氢氧化铁,则六种物质中都含有铁元素,故答案为:铁元素;
(2)①是铝与四氧化三铁发生铝热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8Al+3Fe3O44Al2O3+
9Fe,故答案为:8Al+3Fe3O44Al2O3+9Fe;
(3)③是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故答案为:Fe3O4+8H+=2Fe3++Fe2++4H2O;
(4)⑧是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
H2O,故答案为:Al2O3+2NaOH=2NaAlO2+H2O;
(5)⑥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转化为氢氧化铁,其现象为生成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故答案为:生成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6)1mol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单质与氧化铝,生成的铁单质再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铝失去的电子数等于生成氢气得到的电子数,可列式
1×3=2×n(H2),则n(H2)=1.5mol,则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V(H2)
=1.5mol×22.4L/mol=33.6L,故答案为33.6。
【点睛】
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8molAl~9molFe,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
3molFe~4molH2,所以也可以根据对应关系8molAl~9molFe~12molH2,求得氢气的物质的量。
6.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
(2)写出检验D 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若向气体K 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5)若向气体K 的0.1mol/L 水溶液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1,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
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第四周期Ⅷ族 取少量D 溶液,加KSCN 溶液,出现红色 2Al+2OH -+2H 2O=2AlO 2-+3H 2↑ < NH 4++ H 2O ƒNH 3·H 2O+OH - c(NH 4+)> c(SO 42-)> c(H +)>c(OH -)
【解析】
【分析】
G 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在电解条件下生成I 和H ,能与NaOH 溶液反应,说明G 为Al 2O 3,与NaOH 反应生成NaAlO 2,而I 也能与NaOH 反应生成NaAlO 2,则I 为Al ,H 为O 2,C 和碱、D 和气体K 反应生成E 、F ,则说明E 、F 都为氢氧化物,E 能转化为F ,应为Fe(OH)2→Fe(OH)3的转化,所以E 为Fe (OH )2,F 为Fe(OH)3,则C 为FeCl 2,D 为FeCl 3,K 为NH 3,B 为Fe 3O 4,与Al 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 ,即Fe ,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
(1)A 、B 、C 、D 、E 、F 六种物质中都含有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
(2)溶液D 为氯化铁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取少许D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D 溶液中含有Fe 3+;
(3)反应④是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Al 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 2和H 2,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Al+2OH +2H O=2AlO +3H ;
(4)气体K 的水溶液为一水合氨溶液,加入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氯化铵在水溶液中水解显酸性,所以pH <7;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232NH +H O NH H O+H g ƒ;
(5)若向气体NH 3的0.1mol/L 水溶液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
1,假设条件均为1L ,发生反应:++3242NH H O+H =NH +H O g ,n (NH 3•H 2O)=0.1mol ,
n (H +)=0.1mol ,所以一水合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 (+4NH )>c (2-
4SO )>c (H +)>c (OH -)。
【点睛】
比较时溶液中粒子浓度紧扣两个微弱:
(1)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的电离是微弱的,且水的电离能力远远小于弱酸和弱碱的电离能力,如在稀醋酸溶液中:CH 3COOH ƒCH 3COO -+H +,H 2O ƒOH -+H +,在溶液中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 (CH 3COOH)>c (H +)>c (CH 3COO -)>c (OH -);
(2)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但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盐的水解程度,如稀的CH 3COONa 溶液中:CH 3COONa=CH 3COO -+Na +,CH 3COO -+H 2O ƒCH 3COOH +OH -,H 2O ƒH ++OH -,所以CH 3COONa 溶液中:c (Na +)>c (CH 3COO -)>c (OH -)>c (CH 3COOH)>c (H +)。
7.常见含硫物质A~D,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反应①、②中所需物质B溶液的浓度不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反应①、②中Cu、Fe所起的作用相同,即都作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你判断的依据是它们都是金属,在反应中都_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大气中因废气A引起酸雨的反应流程之一可用下图示意:
上图中由D→B的转化所需氧化剂为_______。
当将含D的雨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其c(H+)将
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废气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采用氨吸收法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某工厂若将4.48×106L(标准状况下)废气A进行环保处理,完全转化为 NH4HSO3时,需消耗10mol/L氨水溶液(溶质全部以NH3•H2O计)的体积为
_______L。
【答案】SO2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Fe+2H+=Fe2++H2↑ O2增大 20000 【解析】
【分析】
由B(含氧酸)在常温下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C(硫酸盐),故B是H2SO4,反应方程式为
Fe+2H2SO4=FeSO4+H2↑,C是Fe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A是SO2,SO2+H2O H2SO3,D是H2SO3。
【详解】
(1)由解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SO2;
(2)反应①、②中,反应前后Cu、Fe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故反应①、②中Cu、Fe所起的作用相同,即都作还原剂;
(3)铁与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4)H2SO3→H2SO4过程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即H2SO3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H2SO4;
2H2SO3+ O2= H2SO4,H2SO3是弱酸,H2SO4是强酸,故当将含H2SO3的雨水敞口放置一段时
间后(忽略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其c (H +)将增大;SO 2+NH 3•H 2O =NH 4HSO 3,n(SO 2)=
64.4810L 22.4L/mol
⨯=2.0×105mol ,故n(NH 3•H 2O)= 2.0×105mol ,需消耗10mol/L 氨水溶液(溶质全部以NH 3•H 2O 计)的体积为52.010mol 10mol/L
⨯=20000L 。
【点睛】
本题是结合图考查S 元素的化合物知识,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等,难度不大。
8.为探究某黄色固体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请回答:
(1)X 的化学式是_______。
(2)X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溶液 A 与烧碱反应生成 B 和浅黄色沉淀(0.01mol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CuFeS 2 4CuFeS 2+13O 2=4CuO +2Fe 2O 3+8SO 2 3Fe 2 (SO 4)3+12NaOH =Na 2Fe 6 (SO 4)4 (OH )12+5Na 2SO 4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11.04gX 在空气中灼烧,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二氧化硫,生成的黑色固体氧化物应该为CuO ,得到红褐色固体氧化物应该为 Fe 2O 3,根据图示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含有S 、Cu 、Fe 元素的物质的量确定X 的化学式以及物质的量;氧化铁加入适量稀硫酸溶解得到含一种溶质的溶液为Fe 2(SO 4)3溶液,再加入NaOH 反应生成溶液为7.1g ,单一溶质且只含一种金属元素,B 为Na 2SO 4,结合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判断黄色沉淀所含成分,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流程图,11.04gX 在空气中灼烧,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二氧化硫,n(SO 2)= 2.688L 22.4L /mol
=0.12mol ,生成的黑色固体氧化物应该为CuO ,物质的量n(CuO)=
4.8g 80g /mol =0.06mol ,得到红褐色固体氧化物应该为 Fe 2O 3,物质的量
n(Fe2O3)=
4.8g
160g/mol=0.03mol,则化合物中含Fe、Cu、S,物质的量之比
n(Fe) ∶n(Cu)) ∶n(S)=0.03×2∶0.06∶0.12=1∶1∶2,因此X化学式为FeCuS2,物质的量0.06mol,质量=0.06mol×(56+64+64)g/mol=11.04g,符合题意,上述推断正确,氧化铁加入适量稀硫酸溶解得到含一种溶质的溶液为Fe2(SO4)3溶液,则n[Fe2(SO4)3]=0.03mol,
4.8gNaOH反应生成溶液为7.1g,单一溶质且只含一种金属元素,推断为Na2SO4,
n(NaOH)=
4.8g
40g/mol=0.12mol,n(Na2SO4)=
7.1g
142g/mol=0.05mol,结合元素守恒和电荷守
恒,0.03molFe2(SO4)3和0.12molNaOH反应得到0.05molNa2SO4和浅黄色沉淀,浅黄色沉淀中含n(Na+)=0.12mol-0.05mol×2=0.02mol,n(Fe3+)=0.06mol,n(OH-)=0.12mol,n(SO42-
)=0.03mol×3-0.05mol=0.04mol,得到浅黄色沉淀组成:n(Na+)∶n(Fe3+)∶n(OH-)∶n(SO42-
)=0.02∶0.06∶0.12∶0.04=1∶3∶6∶2,组成为NaFe3 (SO4)2(OH)6。
(1)根据上述计算可知X为FeCuS2,故答案为:FeCuS2;
(2X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硫、氧化铁、氧化铜,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uS2+13O24CuO+2Fe2O3+8SO2,故答案为:4FeCuS2+13O2 4CuO+2Fe2O3+8SO2;
(3)溶液A与烧碱反应生成B和浅黄色沉淀(0.01mol)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浅黄色沉淀,结合上述计算得到沉淀化学式为Na2Fe6 (SO4)4 (OH)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SO4)3+12NaOH=5Na2SO4+ Na2Fe6 (SO4)4 (OH)12↓,故答案为:
3Fe2(SO4)3+12NaOH=5Na2SO4+ Na2Fe6 (SO4)4 (OH)12↓。
【点睛】
大胆判断煅烧得到的黑色固体和红褐色固体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难点为浅黄色沉淀组成的判断,要注意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元素守恒的计算和化学式的确定方法的应用。
9.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主要用于多相催化,例如乘用车的废气催化转化器,太阳能电池中的光催化,水分解或污染物的分解等。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
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
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稀酸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2)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滤渣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_______________。
(4)在酸性溶液中,已知Fe2+溶液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由滤液2生成Ce(OH)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Fe(OH)3的K sp近似值为10-38。
常温下,在含有Fe3+杂质的溶液中,为使其除尽应调节溶液pH至少为_____。
(通常认为当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即视为沉淀完全)
【答案】H2SO4使Fe2+氧化为Fe3+使CeO2还原为Ce3+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 Fe2+ +2FeO(OH) = Fe3O4 +2H+ 4Ce 3 ++ O2
+12OH-+2H2O =4Ce(OH)4↓ 3
【解析】
【分析】
制备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由流程可知,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 等物质)中加入A为稀硫酸,FeO转化为FeSO4、Fe2O3转化Fe2(SO4)3存在于滤液1中,滤渣1为CeO2和SiO2;滤液1中加入稀硫酸和铁粉,被Fe2(SO4)3还原为FeSO4,溶液1为FeSO4溶液,加入硫酸铵混合蒸发浓缩、常温晾干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滤渣1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转化为Ce3+存在于滤液2中,反应为2CeO2+H2O2+3H2SO4=
Ce2(SO4)3+O2↑+4H2O,滤渣2为SiO2;滤液2加入碱并通入氧气将Ce从+3氧化为+4后Ce3+转化为沉淀Ce(OH)4,反应为4Ce 3++O2+12OH﹣+2H2O═4Ce(OH)4↓,加入分解Ce(OH)4得到产品CeO,以此来解答。
【详解】
(1)CeO2不溶于稀硫酸,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中SiO2也不溶于酸,加入稀硫酸可将CeO2和SiO2与Fe2O3、FeO分离;
(2)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使Fe2+氧化为Fe3+,滤渣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还原CeO2为Ce3+;
(3)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的方法为: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
(4)已知Fe2+溶液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2FeO(OH)═Fe3O4+2H+;
(5)滤液2为含有Ce 3+的溶液,加入碱并通入氧气将Ce从+3氧化为+4后Ce3+转化为沉淀Ce(OH)4,离子方程式为:4Ce 3++O2+12OH﹣+2H2O═4Ce(OH)4↓;
(6)Fe(OH)3的K sp近似值为10﹣38,Fe3+完全沉淀时c(OH﹣)=10﹣11mol/L,常温下
c(H+)=
14
11
10
10
-
-
=10﹣3mol/L,为使其除尽应调节溶液pH至少为3。
10.三氯化铁在印刷、医药、颜料、污水处理以及有机合成催化剂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工业上常以废铁屑(含有SiO2、Al2O3、MgO、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氯化铁。
其生产流程如图:
已知:氢氧化物的K sp如下表: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Mg(OH)2
K sp 1.0×10-36 1.6×10-14 2.0×10-33 1.2×10-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X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选填序号)
A.NaCl B.FeCl3 C.H2O2 D.H2SO4
(2)滤液Ⅰ加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忽略加入NaOH固体以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已知滤液Ⅰ中c(Fe3+)为1.0 mol·L-1,c(Al3+)为0.03 mol·L-1,c(Mg2+)为0.01 mol·L-1,当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Fe3+)=1×10-5 mol·L-1],Al3+是否已经开始沉淀______(填“是”或“否”)。
(3)写出滤渣1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流程中最后“从FeCl3溶液得到无水FeCl3固体”的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先冷却结晶得到FeCl3·6H2O晶体;第二步,制无水FeCl3固体。
第二步的正确操作是_____。
(5)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易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
①FeCl3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控制条件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xFe3++yH2O Fe x(OH)y(3x-y)++yH+,欲增加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字母)。
a.降温 b.加氨水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答案】C 是 Al(OH)3 + OH- = AlO2- + 2H2O 在HCl气流中加热 Fe3++
3H2O3Fe(OH)3+3H+ b、d
【解析】
【分析】
废铁屑中加入盐酸,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二氧化硅,滤液1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控制pH,使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之
后得滤渣1(含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氧化铝,过滤得滤渣2即为氢氧化铁,加入过量的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铁,在氯化氢的氛围下加热即可得到无水氯化铁固体。
【详解】
(1)加入H2O2溶液,使滤液Ⅰ中的Fe2+转化为Fe3+,便于制备FeCl3;
(2)当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Fe3+)=1×10-5 mol·L-1,根据K sp(Fe(OH)3)=1.0×10-36可知此时
c(OH-)3=
36
31
5
1.010
1.010
1.010
-
-
-
⨯
=⨯
⨯
mol3·L-3,又c(Al3+)为0.03 mol·L-1,所以此时有:
c(Al3+)·c(OH-)3=0.03×1.0×10-31=3×10-33>Ksp (Al(OH)3)=2.0×10-33,所以当Fe3+恰好沉淀完全时,Al3+已经开始沉淀;
(3)滤渣1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AlO2- + 2H2O;
(4)由FeCl3·6H2O晶体制无水FeCl3固体时,在加热脱水时为防止铁离子水解,所以正确操作是:在HCl气流中加热;
(5)①FeCl3净水的原理是:Fe3++3H2Oƒ3Fe(OH)3+3H+,生成的Fe(OH)3胶体吸附杂质;
②水解是吸热反应,降温会降低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加氨水,消耗生成的H+,促使反应向右进行,会增大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加入NH4Cl后,NH4+水解会生成H+(NH4+
+H2OƒNH3·H2O+H+),所以会抑制Fe3+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动,降低聚合氯化铁的产率;加入NaHCO3,HCO3-与溶液中生成的H+反应生成CO2和H2O,平衡向右移动,会增大聚合氯化铁的产率。
【点睛】
判断一种离子是否已经开始沉淀,只要把该条件下的溶度积Q c算出来与K sp进行比较,若Q c=K sp,则刚好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若Q c>K sp,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析出沉淀;若Q c <K sp,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