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通论(十)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意 动 用 法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荀子勸學》)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动词且带宾语, 主观上认爲宾语具有这个 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1、孟尝君怪其疾也。 2、饥者甘食,渴者甘饮。
一般来说,译为: 认为(以为)…怎么样 对…感到怎么样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区别
1、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 《荀子王制》
2、尔欲吴王我乎?《左传成公十年》
3、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4、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方位名词用作使动,使宾语所表示事物按照方位名词所表示的 方位行动。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2、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
1、左右欲刃相如。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Hale Waihona Puke 规律(三)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 面,便活用为动词。
1、驴不胜怒,蹄之。
2、从左右,皆肘之。
规律(三)
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1、不足生于不农。 2、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秦师遂东。
• 练习: • 1、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 是以嬖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 (《战国策》) • 2、王之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 ·梁惠王上》) • 3、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 4、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
规律(六)
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1、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3、夫子式而听之。
规律(七)
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 便活用为动词。
练习:
1、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2、师还,馆于虞。 3、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 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规律(四) 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作状语,则该名 词活用为动词。
1、浴乎沂,风乎舞雩。 2、請句踐女女于王。 3、吾为若楚歌。
规律(五)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前面带了介词结构 作状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3、“日”字放在句首主语的前面用来追溯过去,也做状语。 译为“从前”“往日”
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
三、使 动 用 法
具备 主语 谓语中心语 使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翻译时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宾语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晋侯

使
赵盾酒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 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宾语可省略。
1、今由與求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2、養备而動時,則天不能病。„„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論》)
4、今京不度,非制也。
5、秦伯说,与郑人盟。 6、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二、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表比喻 以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和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行为的方式和状态。 译为“像„似的”“像„那样地”。 (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2)其后秦稍蚕食魏。 (3)豕人立而啼。
3、表示工具 名词直接放在动词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是借助什么工具实现的。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秦王車裂商君以徇。 (4)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
4、表示凭借
名词直接放在动词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形势或道理。 (1)失期,法皆斩。 (2)吾義固不殺人。 (3)今两虎相斗,其势不惧生。
2、表示对人的态度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充当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 物来对待。 译为:“当作…那样”、“像对待…那样地” (1)權使其士,虜使其民。(戰國策· 趙策)
(2)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孟子· 萬章下)
(3)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記· 項羽本紀) (4)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食()以草具。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形容词用作使动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 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2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本荒而用侈,則天 不能使之富。 (《荀子· 天 論》)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 指名词用作动词带了宾语, 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 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 表示的动作。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的动词前,
表示每一,表动作的频率或经常性。 译为“每天”“每日”“每年”
(1)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日”放在动词和形容词前,表示渐进 。
(1)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2)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孟尝君客我。 2、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一般来说,译为:
把…当作…
• 练习: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 。 3、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 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带 宾语,判断及物动词是否用作使动,主要的依据就是语言环境。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孟子公孙丑》
孟子將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 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孟子公孙丑》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古代汉语通论(十) 词类活用
学习目标:
1、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名词的活用 2、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
1、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2、范增数目项王。 3、曹子手剑而从之。
规律(一)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 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大木)匠人斫而小之。
[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
意动: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宾语怎样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
(二)名詞的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