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28)共41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用”。
近体诗的押韵
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 “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
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 为106韵。这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平水韵虽然产生在宋元时代,但由于它是在《广 韵》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有人研究了唐诗的用韵, 和“平水韵”基本吻合。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 乐府。(P1075)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末《古诗十九首》 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 (P1075)
七言诗最早的是《柏梁台诗》,不知出于贺人之手, 但从用韵看,大约在汉代。 (P1075)
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是 句句押韵的。 (P1076)
平仄”?
近体诗的平仄
A.平仄句式,即诗歌 七言律诗句式:
句子的平仄排列形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五言律诗句式: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甲:仄仄﹣平平﹣仄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只要掌握了(甲)“仄仄 平平仄”,其他都可以推
近体诗的字数和句数(图 示)
格律诗
七言 五言
七律(56字) 七绝(28字) 五律(40字) 五绝(20字)
二、近体诗的押韵
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韵,有的是隔 句押韵,近体诗除首句押韵外,都是隔句押 韵。
近体诗押韵严格: ①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可平可仄。 ②近体诗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用同一
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 ③首句可以入韵,其他隔句押韵。
近体诗的押韵
上古30韵部适合《诗经》的押韵体系。 魏晋时期出现了供人选字押韵的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93韵,声调不同算不同韵)P1077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
上又细分206韵。 《切韵》分韵太细,知识分子都“苦其苛细”。 唐代初年许敬宗上书,皇帝下诏,允许某些韵
古四声 平
上 去入
今四声 阴平 阳平 上 去
2。格律诗为何讲究平仄
近体诗的平仄
王之焕《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3.掌握近体诗的平仄规律,重点掌握两个内容: A.平仄句式,即诗歌句子的平仄排列形式。 如“平平仄仄平”等等 B.平仄格式,即一首诗的平仄句式排列形式。 一首诗的平仄句式排列有规律。不然怎么是“讲究
近体诗的平仄
“粘”、“对”规则:
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
仄仄﹣平平﹣仄→出句
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

对 尾严格)。否则叫“失对”
平平﹣仄仄﹣平→对句

平平﹣平﹣仄仄→出句 仄仄﹣仄﹣平平→对句
粘 对
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 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 同。否则叫“失粘”。
近体诗的平仄
仄起仄收式 杜甫《旅夜书怀》 仄仄﹣平平﹣仄 细草微风岸, 平平﹣仄仄﹣平 危樯独夜舟。 平平﹣平﹣仄仄 星垂平野阔, 仄仄﹣仄﹣平平 月涌大江流。 仄仄﹣平平﹣仄 名岂文章著, 平平﹣仄仄﹣平 官应老病休。 平平﹣平﹣仄仄 飘飘何所似, 仄仄﹣仄﹣平平 天地一沙鸥。
“平水韵”是元明清科举考试的押韵规范,知识 分子都要熟练掌握的。近人写格律诗,仍是按 “平水韵”押韵。(“平水韵”韵目)
三、近体诗的平仄
1.近体诗的“平仄”指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声调。 “平”即中古的平声,“仄”即中古的上、去、入 三声。(从今四声看,阴平、阳平是“平”,上去 是“仄”)
平仄


仄起平收式 王勃《送杜少府》 仄仄﹣仄﹣平平 城阙辅三秦, 平平﹣仄仄﹣平 风烟望五津。 平平﹣平﹣仄仄 与君离别意, 仄仄﹣仄﹣平平 同是宦游人。 仄仄﹣平平﹣仄 海内存知己, 平平﹣仄仄﹣平 天涯若比邻。 平平﹣平﹣仄仄 无为在歧路, 仄仄﹣仄﹣平平 儿女共沾巾。
近体诗的平仄
古代汉语通论(28)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古代汉语通论(28)
诗律
近体诗的形成
隔句押韵的以鲍照《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为最早。
什么是近体诗(律诗)?
齐梁时代,诗歌创作中开始讲究平仄,有所谓 “永明体”。 (P1076)
到了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 为主的格律诗。这就是“近体诗”。 (P1076)
但唐以后也有按照古法写诗的:即不讲究平仄和 对仗,这些诗成为“古体诗”或“古风”。 (P1076)
出。
近体诗的平仄
B.平仄格式,即一首诗的平仄句式排列形式。 看书P1080,……,下半: (一)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二)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三)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四)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因为上面的排列不便于比较,我们把(二)
(三)交换一下:
近体பைடு நூலகம்的平仄
律诗的格式: (一)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三)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二)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四)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近体诗和古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 (P1076) (1)句数固定; (2)押韵严格;
近体诗的特点:
一、近体诗的句 数 二、近体诗的押 韵 三、近体诗的平仄 四、近体诗的对仗 五、近体诗的句法
近体诗的字数和句数
1、每句的字数固定 五言诗 → 每句五个字 七言诗 → 每句七个字 2、每首诗句数固定 律诗 → 八句 绝句(律绝) → 四句 排律(长律) → 超过八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