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优良作风 提高领导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提高领导能
力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华龙区的全面贯彻落实
华龙区委书记徐福成
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系统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我认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人。
结合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心得体会,我想就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怎样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提高领导能力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增强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的要求,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历来主张的。
在一些重大会议、重要法规和重要讲话中中央曾多次提出这一要求。
在 2007年10月21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增补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为党性修养提出了要求和标准。
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党性修养的标准。
2008年9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当前,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
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胡锦涛强调,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重从六个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其中第五个方面就是加强党性修养的要求,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从胡锦涛总书记上述讲话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造就一支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有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
并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中也在多处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加强党性修养。
提出要具体达到的四点目标要求中前两点就是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
一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二)解决突出问题。
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科学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
那么,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在哪些方面的增强党性修养呢?我认为,至少要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领导干部眼界要高远。
眼界是我们观察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眼界高,才能看得远、想得长;眼界远,才能懂大局、顾大局;眼界宽,思路才能宽,胸襟才能宽。
古人说,‚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不够自觉,有的地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有的城市规划不够科学等等,都与领导者眼界不够宽有很大关系。
因此,开阔眼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十分重要。
邓小平同
志早就指出,‚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领导干部眼界要高远,一是要有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眼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领导干部开阔眼界的前提和基础。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践证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就容易对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就容易与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保持一致。
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有宽阔的科学文化眼界。
科学文化知识是领导智慧的基础。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鲜知识层出不穷。
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不断追求科学新知,才能始终保持宽广的眼界。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花太多时间吃喝应酬,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尤其是部分同志还缺乏知识恐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落伍。
领导
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新知识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人生追求,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接纳新鲜知识,开阔科学文化视野,完善任职知识结构。
当前尤其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认真学习现代经济、政治、科技、法律、文化、历史、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是要有宽阔的全国和全球眼界。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
中国的产品生产、资源供应和资本信用,已经深深融入国际商品市场、资源市场和资本市场。
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认识中国国情、了解全国形势、理解国家政策,在全国的大发展潮流中‚顺势而为‛;都要及时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抢抓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历史上,不重视战略的思维,没有世界眼光,不看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从1661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
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
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都不看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
进的科学技术。
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最后,落到落后挨打的境地。
这个历史的教训刻骨铭心!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比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危机管理、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吸引人才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提高决策水平,避免走弯路。
(二)领导干部思路要开阔。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
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思路是否开阔,对于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把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作为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是科学发展的思路要宽。
科学发展是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联系实际澄清模糊认识,确立科学发展理念。
要科学分析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条件和基础,深入研究发展的战略、目标、路径和政策措施,切实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改革创新的思路要宽。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
30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只能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
化、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每一名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三是尊重实践的思路要宽。
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领导干部智慧和力量的根本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几乎都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观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善于把基层创造的经验及时上升为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使决策建立在基层干部群众实践创造的基础上。
(三)领导干部胸襟要宽广。
宽广的胸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养。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眼界开阔、胸襟宽广,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极为重要。
中国古语中有‘雅量’这个词,就是倡导人们特别是从政为
官的人,要有容人容事的大气量。
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心胸宽广的‘雅量’,这样才能善于吸收各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长本事、长智慧。
‛领导干部开阔胸襟的要求很多,最重要的是为民、务实、清廉。
一是要有为民造福的胸襟。
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
要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作为为政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生的追求和幸福。
领导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真正做到‚万事民为先‛,才能知荣辱、明是非,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得失;像革命先辈那样保持‚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高尚情怀,才能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在班子中相互容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补充,不会因为一时意见不合就闹矛盾,影响班子的团结和谐;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提高为民谋利的本领上,才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像马克思所说的不去追求那些‚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
二是要有求真务实的胸襟。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对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
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相当不易,必须要有宽广的胸襟。
有了宽广的求真务实胸襟,就能心怀坦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古人说‚大
人不华,君子务实。
‛‚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领导干部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坚持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争小利,才能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放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上,放在多做利长远、打基础的事情上。
三是要有清正廉洁的胸襟。
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
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面临的诱惑多,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腐败的‚俘虏‛。
现在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在招商引资,许多企业都是在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如果与大款比收入、比享受、比排场,心态就会失衡。
滑向腐败深渊的干部,许多是从心态失衡开始的。
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克服攀比心态、特殊心态、侥幸心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蚀的坚固堤坝,永葆清正廉洁的精神家园不受污染。
二、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创业精神
近年来,我区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财政支付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
但要看到,我区建区晚、底子薄、基础差、人均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还有一定数量
的贫困人口;虽然随着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区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但这个时候还并非阳光明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可能还会增多,形势并不乐观。
因此,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做好各项工作,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创业精神。
(一)要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本色,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
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吃苦实干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是新时期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所在。
艰苦奋斗,表现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要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我们的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干出来的。
当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470天中,靠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深入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对所有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三害‛底细,制定改造计划,从而
探索出治理‚三害‛的有效对策,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此,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以昂扬的锐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一道,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特别是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更要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要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和过紧日子的思想,作任何决策、办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究实效,切忌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切实把有限的资金、资源和财力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上,投到群众直接受益的事情上。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和我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形势比预想的要严峻得多。
今年一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滑幅度之大多年未有。
在这种特殊形势下,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们积极应对危机,降低损失,寻找机遇,寻求突破,逆流而上,将具有十分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
(二)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
我们党历来主张求真务实,毛泽东同志提出和倡导‚实事求是‛,并指出‚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也大力倡导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我们党要求什么‚真‛,要务什么‚实‛,概括地说,就是‚求四真,务四实‛,即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回头看一下我们做过的事,将深有体会:哪一项工作的成功,都是求真务实的结果;哪一项工作的缺憾,都与求真务实不到位相关。
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求真务实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能力。
我们只有求真务实的思想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求真务实的本领。
中央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提出要提高‚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要通过求真务实来提高。
在‚五种能力‛中,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就我区而言,就是领导创业的能力。
按照
党政机关工作的流程,我们要在决策和执行上全程求真务实。
在决策上求真务实,按照中央提出的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决策要做到科学、依法、民主,就必须求真务实。
决策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我们每天大大小小都在‚拍板‛,‚拍板‛要准、要实,要做到精心谋划、心中有底、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否则,会给工作的落实带来不应有的难题。
在执行上求真务实,是因为执行是工作流程的核心,是关键。
执行要科学统筹、破解难题、高效运转、讲求质量。
科学统筹,就是要将千头万绪的工作理出清晰的头绪,有效运作人力、物力、财力、项目、政策,不打乱仗。
破解难题,就是要将影响工作进度的矛盾及时有效化解。
我们的工作进度不取决于拥有多少有利条件,而是取决于我们破除难题的速度,这是一个简单而往往又被忽略的道理。
因而,破解难题又是求真务实能力之关键。
我们发展经济,干好事业,推进各项工作,既需要干事的勇气、干事的激情,更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要有科学的头脑、科学的决策、科学的方案、科学的举措。
现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全面客观地分析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造成的冲击,拿出科学化解危机、有效渡过难关的政策措施、行动方案。
要未雨绸缪,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因势利导、趋
利避害,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坚持把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结合起来,把保增长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要树立敢于负责的精神。
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是温家宝总理对自己的评价,更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要求。
三者之中,信念规定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见是信念的具体体现,敢于负责则是实现信念、落实主见的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正确的见解,就很难落到实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的今天,领导干部敢于负责的精神尤为可贵。
‚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准。
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
‛领导干部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是群众的领头羊,责任重大而艰巨。
要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组织动员群众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要研究和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等,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工作,开拓进取,敢于负责。
在这方面,郑培民、任长
霞等先进人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们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无私无畏的精神,面对现实,正视矛盾,不避艰险,知难而进;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危害人民利益的不良现象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
正是有许许多多的领导干部牢记为民之责,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精神,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目前,我们应对金融危机难度很大、困难很多,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领导能力的考验、工作作风的检验。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坚作用、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
要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决不能遇到困难就往后退;要勇当先锋,带领群众有效破解各种难题,决不能临阵脱逃;要敢抓敢管,对中央和省市应对危机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决不能有了矛盾互相推诿、有了荣誉你争我夺。
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增强群众应对危机的信心,增强全社会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使各种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四)要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