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小小村落里藏着家国梦寻北魏第一枭雄尔朱荣家族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洛阳」小小村落里藏着家国梦寻北魏第一枭雄尔朱荣家
族墓
接《「河南洛阳」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邙山下的北魏帝王》
六镇英雄血,魏土历千帆,待到千帆过尽,多少英雄人物已消失在浪涛滚滚的江面之上?
一直以来喜欢北朝,喜欢六镇起义以来的血雨腥风,喜欢那些曾经叱咤一时的英雄人物们。
而自六镇起义开始,有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
他被比作后三国时代的董卓…
他自幼神机明决,好武善射,曾有匡扶社稷之功,可他也残忍弑杀,一道令下,便是河阴风吼,衣冠涂地。
他辅佐了两代北魏真正意义上的帝王,他的手下名将频出,更出现了后世四朝(齐、周、隋、唐)的追封帝王与伪汉的开国之人(侯景)…
而他的长女,曾侍奉过三位帝王,最终因为不愿受第四位帝王的辱而被害…
他,就是北魏末年的第一枭雄——尔朱荣。
计划了洛阳之行后,因为突然想起这位在北魏末年不容小觑之人,所以便特意查找了下关于他的葬地…
不想尔朱荣的墓还真有早年的新闻记载。
据说1933年以前洛阳张凹村曾出土过尔朱荣的墓志,该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都会知道村中的墓是尔朱荣的。
但后来墓志不知所踪,许是在战争中被盗卖出国,如今陵墓神道发现过的莲花盘和石羊则被移到了一些博物馆里。
大图模式
因为这个意外的收获,我在卫星图上将这个曾经出土过尔朱荣莲
花盘的村子列入了本次的洛阳行程~
9月13日,离开班超墓后,我们便准备前往石沟村张凹村,去寻找尔朱家族的墓地。
秋草未衰,眼前草木茂盛的小路因为过于狭窄,让刚刚被村民大爷指到了这里的我们实在无法继续向前。
翻找着地图,我们所在的这条当地人踩出来的路太过无名,也并未显示出具体的走向。
最终,大家只好倒车向后,回到来时的岔路口,希望可以返回村子后找大路行进。
后车的朋友在倒车时直接掉了头,准备再顺着这条无名之路反向去探一下道,若是能走,便通知我们前车。
很快,通讯器里传来了XW幽默的语音,于是硬着头皮,冒着两侧的树枝偷袭,我们再次驶入了这条无名的乡野小路…
大图模式
走陵的乐趣有时就在于寻找的过程和途中所遇的未知,虽然很多时候这无疑是耗时的,但回忆起来却充满欢乐~
在颠簸和周围噼里啪啦地剐蹭中跟上后车时,他们竟突然停了下来…
我们以为是前方生了什么变故,正欲询问情况,就接到了XW传来的消息。
大意是…等他们启动后,请注意右前方有一棵树妖…
摸不着头脑的我们,等后车启动离开才明白了什么情况…
大图模式
不过看到右前方景象的我们一致认为…
这分明是一排树妖正在风中朝我们招手,呼啸着:“来呀……来呀……来看荣叔呀……”
真是没见到尔朱,先让人想见了他的豪迈,听见了他的咆哮,也感受到了河阴当年吹来得烈烈邪风…
大图模式
驶过树妖,基本拐入了向北正常的道路…
继续手动着导航,前往目的地张凹村~
大图模式
不多时,车子已进入地图上显示的村落。
东张西望间,我们只发现了西南的方向有块类似冢的高地,然树木掩映,移动中也看不出来那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
考虑到村路上的未知,我们在村中的空地处停好了车,准备下车步行。
回到来路上的路口,一个醒目的牌子在不经意间吸引了大家上前围观。
不想,这牌子上竟写有:“张家凹处游王村东岭,有北魏重臣尔朱荣家族墓地,已发现四座王公墓。
今存墓志、石羊、莲花盘,藏于千唐志斋、西安碑林、孟津县博物馆…”
简短的记载无疑令人兴奋~
看来我们找对了地方,这里确实是传闻中尔朱荣家族墓地所在的村落…
大图模式
但尽管找对了村子,冢茔的具体位置仍无法判断。
为了加快寻找速度,大家分散开,有的去问起了村民,有的则先跑去看刚才下车前被我们怀疑的那片高地。
大图模式
我跟着XW还有X哥,在高地附近转了下,似乎并没有发现古老夯层的痕迹。
正欲折返,就听到有人喊我们说问到了地方。
一路小跑回去,大家已陆续上了车。
我们下车的地点似乎偏差不少,确切的位置竟还要开车前往…
大图模式
于是在前方村民的小车带领下,我们的车在村中绕了很大一圈,最后停在了一处厂房前的绿地边上。
一脸懵地下了车,带路的村民又找来附近的村民,最后指着我们车停靠的路旁洼地和农作物边的低矮小树告诉我们“就是这里出土的…”
大图模式
天呀…看到这景象的我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农作物边的那棵矮树,基本就是当初修路时莲花座出土的位置…
若这里是神道石刻的话,我们现在所站的近乎南北向的路应该就是神道,而这条路的北侧,好像只剩下了现代的房屋…
四下张望也不见冢茔的痕迹,想来尔朱荣的墓很可能因为早年的发掘被移平了封土,改建了村落…
没想到荣叔这样的人物,就葬在这样平凡的村子里?神道都被田野和山村给掩盖了原貌…
这景色,真的不比我们在邺城所见的高洋武宁陵好多少…
莫不是也因为荣叔的杀戮太重,才在死后千年里沦落至此……
大图模式
姐姐们开始了和当地师傅们的闲聊,希望能再了解些有用的信息。
我心里百转千回,徘徊在当初莲花座出土的位置,徒劳地探寻着
周遭消失的神道…
W少侠比较诧异我竟然会喜欢尔朱,因为记得我喜欢的是高家和元家,怎么会喜欢仇敌的尔朱呢?…
这似乎一言难尽,好像北魏末年我喜欢的人物间都是彼此有仇的…
一直觉得南北朝这一段的历史特别需要辩证地去看。
所以喜欢这些人物实在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因为这些英雄人物们曾经存在过,曾经轰轰烈烈过,曾在那场乱世的硝烟里留下过痕迹。
而对于尔朱,一直以来崇拜最多得自然是荣叔。
大图模式
作为契胡部酋长的尔朱荣自幼是俊美的少年郎,因其先居尔朱川,所以以“尔朱”为氏。
其高祖曾率领部族追随魏道武帝拓跋珪平晋阳、定中山,以功拜散骑常侍,又划了居住的秀容川附近方圆三百里作为其封地,世袭酋帅…
相传,秀容界的高山上有三座池,若游池时闻听到箫鼓之音,便是未来将有望位至公辅的人。
尔朱荣恰好在随老暮的父亲游池上时听到过这神奇的音乐,而不论是天意还是人为,未来的荣叔都凭借自己的能力,散畜牧,招义勇,识人用,胜诸战,擒葛荣,诛元颢,戮邢杲,揃韩娄、丑奴、宝夤…逐步在四方而起的战火之中,在北魏末年的动荡不安里脱颖而出,成为了功可盖主,足以决定北地命运之人…
历史总是会有不变的规律,当一个臣子功可盖主之时,也已注定了他与帝王之间必将产生的嫌隙,而何去何从,亦总在朝夕间决定了未来的命运和家国走向。
于荣叔,随着他自身实力的壮大,随着孝明帝的死亡,随着他高举义旗拥立新帝,他的欲望已经很难停滞在忠臣上了…
我不敢确定荣叔的反心从何时而起,但我相信,从与他惺惺相惜,未来的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对他说出:“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孽宠擅命,朝政不行。
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而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
”时,那膨胀的欲望便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那场震动北魏的河阴之变,是场难以想象的噩梦,也是尔朱荣所受骂名之源。
然而天意弄人,他最终在已经踏出了不可回头的那一步后,选择了相信“唯长乐王有王兆耳”…
于是他暂停了自己的原计划,重新迎立了长乐王元子攸,并扣头请死…
或许那时的他还在希望等待下一个时机的到来吧?抑或是真的因为窥见了天意,对自己的所为有所懊悔和恐惧…
但此时河阴之血已染红了山河,世家也好,王亲也好,帝王也好,骨血中皆被那仇怨填满…
即使他有匡辅之功,即使他能左右皇权,即使他成了皇亲国戚,亦不能消除这些由他一手种下的孽因…
一场宫中的醉酒,让他再不敢宿于禁中;与帝王之间的交流,似乎也尽是隐隐夹带着的火药味道。
他为元家东征西讨,为自己建功立业,可是在帝王心里,他永远是个祸,是个敌,总要担忧着四方平定后他这只猛虎的反扑与突袭。
而在彼此的猜忌与僵持中,他终究低估了自己亲手扶持上皇位的这位傀儡帝王。
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他听闻女儿产子后入宫,但却很快意识到事态的危机…
本欲挟持帝王的他,却不想在冲向孝庄帝元子攸时,被元子攸拔
出千牛刀,亲手杀死…
或许到死前的那刻他尚不敢相信,在战场上几无败绩的他,竟会这样死去…
开弓哪有回头箭?泼出去的水又岂能收回?
从他在河阴举起屠刀又放下的那时起,便该知道会难以善终…
若当初,他一不做二不休地取代元家登基称帝,或许便不用在河阴之后的那些岁月里与洛阳的君臣们周旋,不用彼此怀疑却又不得不维持着明面上的关系,更不会身死,不会累及子孙,留下骂名…
可终究,他不是天选之人,也与那皇位无缘,无法结束那场乱世…
他只是历史浪淘中的一道巨浪,席卷而过,掀翻了元家不堪负荷的小舟,又牵引出更多的后世之浪逐一袭来…
这些因他而起的后世之浪,在他不可预见的光阴里,继续着他未完成的事业,直到乱世终结,盛世兴起,乱世再至…
默默对着眼前的大坑一拜…
我相信,能令这么多英雄人物马首是瞻的尔朱荣,一直是非凡之人,只是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使命不同,意义不同…
远离故乡的他,在北魏的光阴中璀璨过,凋零过,影响过历史的进程便足够了…
那些后世之名,自有后世会去评说…
大图模式
时过境迁,北魏末年的岁月已湮没于历史的洪涛之中。
如今的我们,在巧合下寻到了他传说的埋骨之所,也是一种缘分。
其实史册上并不曾记载过荣叔的葬地,而近年来也有传闻说山西忻州的九原岗壁画墓可能会是尔朱荣或者尔朱兆的。
因为史书的遗漏,荣叔死时的尸骨是否留存不得而知,如何下葬,是否改葬,存在不存在迁葬都没有充分的资料。
而这个尔朱荣墓中的实际情况现在也没有什么人亲见过,当年墓中是否发现过骨骼更是难以知晓。
但不论从这个村庄老人们当初亲见的墓志和口耳相传下来的故事,还是从史载中的只言片语,我都更愿意相信尔朱荣当年葬于了洛阳而非他的故乡秀荣附近。
至于原因…
首先自然是这村子传说中出土过的尔朱荣墓志,虽然墓志已经丢失,但村中既然有老人见过,想来不是空穴来风,更何况该村尚有尔朱家族墓志存在。
从北朝聚族而葬的角度,尔朱荣的墓也应该会在这里。
其次,荣叔死时事出仓促,尔朱世隆和他的妻子北乡公主是趁夜烧门而去,没有过多的时间带走他…而后尔朱兆攻入洛阳,没有相应的记载说他迁葬尔朱荣,并且很快尔朱兆便因突来的战火无暇顾及其他,挟持着元子攸就去了晋阳…这种情况下哪里有时间把荣叔送回秀荣安葬…
相比之下,元子攸不管为了安定人心登城楼大赦天下,安抚党羽,还是为了自己的尔朱皇后,都有理由在杀了荣叔后尽快安葬这位曾经于国有功,却不能忍其河阴之乱的权臣…
这一系列操作中并没有提及尔朱的墓穴之事…
我感觉这可能是当时尔朱荣已经下葬,在仓促中后世只能以配享和修建神道为主要方式来应对现实中格局的需要,并且体现荣叔曾经的功劳。
从追封等等来看,尔朱荣的墓神道规格应该不会太低,至少是王礼。
这个村子出土的莲花盘,与南朝帝王王公陵前神道石柱上的那种
莲花座类似,级别是相符的。
最后一点,从地理位置上看。
张凹村的东南方向,则是与尔朱荣相关的另一位帝王北魏孝明帝元诩的陵墓…
不论是元子攸下葬还是尔朱家下葬,甚至是未来的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收敛旧主,在这两个帝王的陪葬区域似乎都说得过去…
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看法,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在陵前思索着的一会儿工夫,大家竟又问出了新的新闻。
听说村里还有一只石羊,因为羊头断了,加上村里人希望留下一些与尔朱荣有关的东西,因此并没有被拉走。
闻言甚喜的我们,忙请师傅带我们过去。
于是,师傅带着我们多数人向北,从村舍田地间穿插而过,又让我们留两个把车绕道开过去。
大图模式
跟着师傅穿过农家,到达村子中心树所在的东西大路上。
大图模式
路边修缮过的亭子因为过于显眼,所以率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村民告诉我们,这个亭子里有一口古井,当初石羊最早就放在亭子中,给大家当凳子用…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听到此,我们不自觉地就进了亭子…
当然,今日的亭中没有了石羊,旁边的碾子可能是替代它的凳子吧…
井口因为现代的轮胎遮盖,也看不出古来…
大图模式
未被拉走的石羊实际上静静躺在亭子外的草丛里。
它残破的头颅,让我一下联想到了荣叔最后的结局,尔朱家最后的结局…
不过这石羊是否是尔朱荣的村民们也不是很肯定,在之后的行程里,因为见到了当年被拉走的那只石羊,我也觉得这只个头略显娇小的估计不是荣叔所有,因为个头与那只属于他的石羊真的差距太大了,肯定不是一对儿羊。
大图模式
隔着近1500年的时光,这石羊仍能留在它主人所葬的村庄实数不
易。
与村民的闲聊中,我们感觉到了他们对这只羊的在意,毕竟这是现在唯一能证明这个村子曾与北朝的那些王公有关联的印记了…
蹲下身子细细欣赏着这只石羊,它身上的伤痕令人心疼,特别是脖子下的那一道,看起来还是新的…
大图模式
这只石羊迷失在曾经繁荣过的洛阳,守着野村山田,守着曾经的主人们,守着现世的村民们,任时光将它刺伤,任尔朱在那段乱世的烽火中被后世遗忘。
千年来,或许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过它的存在,未来它可能依旧无闻…
但至少,这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它,知道他们的村子曾是尔朱的家族墓,是北魏的一段重要记忆…
我们也有幸在这场时光中与它邂逅,一睹残颜。
大图模式
大家边看边与村民交流起它,也谈及了在原址上保护石羊的想法…
虽然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这些古物融进现代村落百姓的生活之中,看它们成为现世生活的一部分,与千年后的人产生无形或有形的交流…
但毕竟岁月无情,它们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而来,总是有脆弱的一面。
即使终有一日要消失,想法让他们存在久一些毕竟是好的,多记录一些也终究是好的~
大图模式
石羊在陵前屈膝而卧,跪俯在它们主人的陵前,默默守护着这群远离故土之人,直到连头都失去了仍不舍离去…
大图模式
它的腿脚略显僵硬,因为伤痕和缺失的部分,看起来不堪重负,
仿佛已在千年的光阴里失去了站立与奔跑之能。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它的后半身圆润丰腴,俊俏的臀部和消失的尾巴令我们津津乐道。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不忍触摸它残破的身体,只能用借位的方式记录下与它一起的时光。
大图模式
洛阳虽不是羊儿主人的故乡,却埋了它主人的骨,它主人的家,更有数不尽的千秋家国之梦…
这梦在不经意间被捅破,令人神伤。
回首来路的血腥,我想这些离乡的“羊儿”也会怀念那些少不经事之时,在故乡自由自在驰骋时的快乐…
秀容的风赋予过他们自由,赋予过他们豪迈,连这陵前的石羊都忍不住染上了北朝那粗犷的气息。
他们曾是秀荣川里自由自在的“羊儿”,本可以那样闲散地生活一世。
只是事与愿违,在乱世的战火中,又有谁能真正的选择置身事外,
眼看着生灵涂炭呢?
英雄总有梦想,梦想总要努力,所以他们注定要离开故乡,走入政治中心,进入国都洛阳…
而一旦选择,便没有回头之路,也注定了他们无法再回到故乡,回到秀荣那片属于他们的土地了…
“羊儿”的悲伤,亦是尔朱的悲伤…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相聚总是短暂,寻访之路还有很长,与张凹村热情的村民们作别,带着些落寞启程。
走前,村民告诉了我们在汉光武帝原陵的景区(实际是北魏的先泽坛)有当初被拉走的那只石羊。
而恰好,我们的下一站就是先泽坛。
因为原陵景区并非光武帝真正的陵寝所在,所以我们的走访几乎奔着尔朱荣的石羊而去。
最先发现的两只石羊在光武祠前,我们分析了很久到底哪只像刚才那个后,才发现这两只都不是我们要找的。
大图模式
真正的那只位于景区的石刻馆中。
它的个头几乎顶了刚刚那只的三倍…
它面容清秀,两眼晶莹,弯曲的羊角盘在耳边。
它的身上留有细腻的毛发痕迹,背部成溜的设计也是石羊里比较少见的造型。
果然论配得上荣叔,还是要这大家伙才可以的~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意外收获了尔朱荣神道石羊的福利,我们这场洛阳之旅仍有很多惊喜难忘的地方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