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视角下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视角下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是中职医
学检验技术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围绕着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集合体。

并且为了彰显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特色,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明确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实践教学,构建了实践课堂体系,从而提高了中职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教学质量。

标签:工学结合;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当今的医学领域中,医学检验技术已经发展一门独立的技术性应用学科,已经不再属于临床医疗的辅助性学科。

同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和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医学检验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那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哪些作用呢?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配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还能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实际岗位需求产生了不相适应的现象。

而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着能否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进一步创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工学结合的视角下,通过创新设计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师生工作室等措施,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是围绕着学生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岗位技能,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实践教学,是围绕着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而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它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达到具备医学检验技术岗位所需职业素质的基本准则,也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从而使学生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岗位所需职业技能。

而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医学检验技术已经发展成了当今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技术性应用学科,不再是临床医疗的辅助性学科。

并且对医学检验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

很多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通过创新扩大实训室开放以及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创新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管理,推进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但是,目前,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实践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缺乏具体教学标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传统
目前,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各不相同,缺乏相应的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缺乏国家统一专业设置标准。

甚至在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方面,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脱离了职业岗位基本需求。

同时,实践教学活动仍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实践教学以“基础实验-职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的模式进行,缺少与行(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密切联系,从而对实践教学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缺乏工学结合校本实训指导教材
近些年来,在实践教学上,各个中职院校都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力度,以期能够跟上医学检验发展的步伐,但是,一些中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医院检验科,更新速度较慢。

同时部分中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缺乏医学检验职业氛围。

另外,只有少部分中职院校的实践教材采用的是自编教材,相当大的中职院校的实践教材还是采用的统编教材。

由于各地基层医院具有地域的差异性,开设的医学检验项目不尽相同。

因此,使用全国统编的教材难以实现实训内容与医学检验岗位需求的相吻合,阻碍了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

1.3 缺乏有效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目前在实践技能考核方面,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缺乏有效的技能考核评价机制,还存着实践技能成绩所占比例偏低,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主要是以实验报告评价代替实践技能考核,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不能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并且,实践技能考核很大程度上还是理论化比较多,不能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出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2]。

2工学结合视角下,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医学检验事业飞速发展的影响,促使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改革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学检验技术装备日渐精密化和专业化,医学检验事业得到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在检验专业仪器设备方面,为了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医院购置的检验专业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给医学检验在临床方面提供发展基于,检验专业仪器设备都比较先进,检验技术也具有很高的要求。

但是,一些教学相关的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严重滞后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缺乏相关的“知识本位”传统教学体系。

因此,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新理念改革教学体系,不但能够缩短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临床岗位的距离,还能缩短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距离。

2.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促使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完善教学体系
目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的深入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上,传统的“学校+课堂”的“知识本位”教学模式,开始逐渐转向了以“能力本位”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

如:“我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的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定岗实习。

因此,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技能。

另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示范校建设中的重点建设专业。

而在示范校建设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期两年,回味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提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契机,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搭建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平台。

3工学结合视角下,如何构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1工学结合视角下,如何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在真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具有驱动的重要作用。

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要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把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在一起,制定教学目标的集合体。

那么在工学结合视角下,如何制定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呢?要以学生医学检验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

其主要包括医学检验职业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构建的方法是:首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利用召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等措施,确定医学检验职业核心能力。

其次,为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要调研医学检验人才需求,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另外,为了确定医学检验职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以及基本素质,要以必备的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培养学生热爱医学检验技术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3]。

3.2通过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为了营造医院检验科真实工作情境与职业文化氛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为依据,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通过学校、医院共同合作的方式,围绕着学生医学检验职业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养成,引进行业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共建,相互分享资源。

如:按照“真实设备、真实情景”来建设各实训室,让学生走进实训室就能充分感受到职业岗位的文化气息,就像进入了医院检验科,对其进行充分的感觉和体验,从而从心理上,使学生尽快上岗和适应现代医院管理。

其次,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一线专家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技艺,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聘请一些行(企)业一线专家来校讲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另外,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能够为临床一线员工提高医学检验技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一线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

并且,为了争取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基地,职业技能鉴定等相关工作,能够拓展医学检验技术服务中心。

3.3如何构建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为了构建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构建突出“三早”教育的开放、渐进性实践教学活动,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形成职业认知、基础实验、职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训等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系统的衔接,把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股哟城中,并且相互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学习结构系统的整体优化。

3.4如何提高编写工学结合校内实训的教材,制定职业技能标准
目前,我国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没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原有实践教学活动的单项进技能训练仍旧停留在专业教学要求层面上,并且原有的综合技能训练也仍然停留在专业教学要求层面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编写工学结合校内实训教材,制定职业技能标准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要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内涵要求引入教学,设立岗位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把学历教育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相结合。

其次,在工学结合视角下,要根据本标准要求,通过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和联动,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医学检验技术实际工作的密切连接,与行(企)业合作开发校内实训教材,实现实训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的对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成为真正意义的职业能力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5工学结合视角下,如何建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要加大实验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施“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并且考核的内容要以专业岗位技能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为重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

另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考核评价要实行多方参与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如: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医学检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设置技能考核项目和内容;同时,有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技能考核评定。

首先,在临床实习前,要考核学生的医学检验综合技能。

其次,在各技能训练课程学习过程中和课程结束时,要考核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另外,在毕业前,要考核学生医学检验岗位技能,按照医学检验技术岗位任职要求,促进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4]。

4工学结合视角下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在工学结合视角下,由学校、院或企带头,组成根据对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调研,通过检验专家、骨干教师等,共同制定的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具有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了临床教学基地于实习实训基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
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该文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后,应用到了2013级学生技能考核成绩与没有改革前的2012级学生技能考核成绩进行了比较,其中,在免疫检验技术方面:2012级的及格率占了45.80%,不及格率占了54.20%;2013级的及格率占了70.81%,不及格率占了29.20%,同期及格率增长了25.01。

在临床检验技术方:2012级及格率占了33.40%,不及格率占了66.60%,2013级的及格率占了77.45%,不及格率占了32.55%,同期及格率增长了44.05;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2012级的及格率占了23.90%,不及格率占了76.10%;而2013级的及格率占了73.12%,不及格率占了26.88%,同期及格率增长了49.22%。

由此可见,2013级的技能考核成绩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另外,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中,为了深化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面,就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不但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还能促使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

首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并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提供了保障,促进了产教融合。

其次,在工学结合视角下,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了递进式的教学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并且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是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另外,构建教学评估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让学生感觉到了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5]。

[参考文献]
[1] 植瑞东,梁琼芳,赵思婷,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0-12.
[2] 李笑平,胡婷.工学结合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教育中的运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209-1211.
[3] 胡生梅,张家忠,武小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管理,2012,11(2):150,152.
[4] 韩冬霞,陈燕,阿斯亚.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192-194.
[5] 胡生梅,李智山,张家忠,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79-2280.
(收稿日期:2015-0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