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 剪辑细节,铸就人生
卫辉七中孙素玲
关键词:细节悲惨描写性格剪辑
内容摘要: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不是偶然的。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
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作者把这些一个个看似零碎的细节剪辑成一组镜
头,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从而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血淋淋的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悲惨画面。
读《孔乙己》,笔者以为,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首先应在于高明的剪辑艺术,把一个个看似零散的细节剪辑成一组镜头,成功的塑造孔乙己这一形象,充分的表现出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
首先,《孔乙己》在细节的剪辑上注意了物质内容的连贯性。
法国马赛尔·马尔丹有过论述:“在两个镜头中,应当出现一种类同的元素,使人很快认出镜头和它表现的环境。
”《孔乙己》就是这样,上一个细节与下一个细节都有类同的物质元素出现,这样,细节的过渡转换就显得圆润自然。
作品写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排”出九文大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人们奚落他,“你一定又偷了人家
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污人清白?”人们步步紧逼,”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步步为营,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作品再写孔乙己打折了腿后,人们的议论。
正在结账的掌柜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
还欠十九个钱呢!”我
也觉得他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喝酒的人说,“他怎么会来?……打
折了腿了。
”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许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作品又写了孔乙己第二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孔乙己坐在柜台下的门槛上,用极低的声音说,“温一碗酒。
”他的脸黑而且瘦,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挂在肩上。
他
见小伙计没有反应,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见此情景,不惜
时机戏弄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这时的孔乙己并不十分争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喝酒后,孔乙己从破衣
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的手里,坐着用这满是泥的手慢慢
地“走”去了。
作品又写孔乙己“走”后,人们长久没有见到孔乙己时的议论和心态。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了第二年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中秋
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以上这些镜头时间跨度很大,有的是直接表现孔乙己,有的不是直接写孔乙己。
但作家就是利用了“咸亨酒店”这个物质元素,
把这些时间跨度很大,内容相距甚远的细节和事件剪辑成一组镜头,不但使作品过渡自然,结构浑然一体,而且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
变化,展示了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揭示了人物的悲剧下场。
鲁迅最擅长于肖像描写,他能准确的抓住人物的肖像特征,做到“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
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外
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
的必然性。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破”了而不肯补,“脏”了而不肯洗,都说明他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
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这长衫是人物灵魂的标签,是主人公悲剧命
运的广告。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
性格。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
又脏又破,长期不补不洗,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
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灵魂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肖像描写中作者还抓住了孔乙己脸色的变化,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接他的短的时候,他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而为之。
可是,当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最后,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
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惨画面。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深刻揭示孔乙己内心深处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和灵魂。
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应他灵魂深处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
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
孔乙己虽然饿的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无人清白……”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孔乙己就是这样的清高,这使他不能正确的认清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当作宝贝,并固守不变,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