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学(第4版)PPT课件 第三章 神经心理发育与行为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脑发育的生化改变
儿童的大脑蛋白质相对含量高,脑苷脂、磷脂及类脂质含量相对较少。蛋白质占成人大 脑组织的27%,类脂质占到成人大脑组织的66.5%。
婴儿脑组织中,蛋白质占46%,类脂质仅占33%。 儿童基础状态下的脑组织耗氧量也相对大,占全身总耗氧量的50%左右,成人的仅为总 耗氧量的20%。因儿童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耗氧量较大。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三)脑沟回的发育
胚胎5周左右可辨别前、中、后脑及两个大脑半球,胚胎8周时大脑半球已形成。胎儿18 周时大脑神经元细胞逐步分化增生,可见沟、回和裂。发育最早的脑沟是海马沟,其次是顶 枕沟、距状沟的发育。
胎儿24周左右,中央沟和外侧裂逐渐形成。新生儿时大脑已形成主要的沟回,但是较浅, 发育尚不成熟。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一)睡眠时相
五、睡眠发育
睡眠时相
快速眼动睡眠(REM)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状态
REM是睡眠过程中一种周期性的激动状态。 NREM时相脑与身体都处于休息状态。
表现
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和呼吸频 表现为呼吸浅而规律,肌张力下降, 率的增加、血压升高、脑血流增加等;颈部肌 闭眼,无快速眼球运动。心率、血压 张力下降,脊髓反射被抑制,出现频繁的快速 及新陈代谢率均降低。 眼球运动。 绝大多数人在REM时做梦,并且易被唤醒。
儿童保健学(第4版)
感觉发育
(一)视觉(vision)发育
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元,如脑神 经及神经节、脊神经及神经节,连接大脑和脊髓。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由一些CNS和PNS的神经元组成, 包括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上皮细胞等的神经元。
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联络大脑回、左右半球及皮质和皮质下的中枢。接近脑底部 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生后神经元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树突数目增多,髓鞘形成与功能逐渐成熟。脑细胞有两 个增殖高峰期,胎龄15~20周是神经元细胞增殖的第一个高峰期,第二个增殖高峰期在胎儿 后期至生后5~6月龄。
儿童保健学(第4版)
儿童保健学(第4版)
(六)脑功能的发育
脑干(brainstem):由延髓(medulla oblongata)、脑桥(pons)、中脑(medulla)和 间脑(diencephalon)组成,位于脑的中下部,上接大脑,下连脊髓,连接12对脑神经。
延髓是呼吸循环调节中枢; 脑桥参与呼吸节律及肌肉运动的控制; 中脑与反射活动相关,如瞳孔对光反射,视、听反射中枢都位于中脑; 间脑分为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后部五个部分,其中丘脑为皮质 下的感觉中枢,丘脑下部是自主性神经的调节中枢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参与意识、觉醒与睡眠周期、肌张力、心率、血压等诸多方面的调节。 出生时脑干已发育较好,管理呼吸、循环等维持生命的中枢已经发育较为成熟。
学龄前期睡眠:睡眠周期模式已接近成人,已建立约90min REM-NREM睡眠周期。总睡 眠时间缩短至11~12h。日间的短时间睡眠现象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三)儿童睡眠发育
学龄期睡眠:昼夜睡眠结构已趋于稳定,夜间睡眠时间固定,日间基本无短时间睡眠 现象。总睡眠时间缩短至9~11h。在学龄期,学习或家庭生活的作息将是影响学龄期儿童 的关键因素。
儿童保健学(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版)
二、脑的发育
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 神经管的发育 脑曲的发育 脑沟回的发育 大脑的结构发育 脑发育的生化改变 脑功能的发育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一)神经管(neural tube)的发育
神经管(neural tube)来源于神经外胚层。胚胎发育早期,外胚层细胞变长变扁平,神 经外胚层形成神经板。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二)脑曲的发育
胚胎第5周左右,大脑迅速生长。由于神经管壁发育的不平衡性,脑部逐渐形成了三个 脑曲,中脑区域形成一个凸向背侧的弯曲,称为中脑曲;后脑和脊髓交界处产生的凸向背面 的弯曲为颈曲。在胚胎第6周左右,后脑部形成一个凸向腹侧的脑曲,即脑桥曲。
最初原始的脑与脊髓有着相同的基础结构,脑曲使脑的结构变得复杂。颈曲使后脑和脊 髓区分开来,第一颈神经就位于颈曲。脑桥曲将发育的脑桥分成了头部和尾部。尾部发育为 延髓,而头部发育成桥脑和小脑。
青少年期睡眠:睡眠生理发生明显变化,深睡眠(NREM时相Ⅲ阶段)和REM睡眠时 间均缩短。青少年期的夜间睡眠时间约为8~10h。多种因素影响青少年期的睡眠模式,如 昼夜节律、外界环境、文化差异等。充足的睡眠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保障。
儿童保健学(第4版)
(四)睡眠障碍的预防
重视儿童睡眠发育,采取适当措施可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确保儿童的正常睡眠发育。 一般性措施包括:①恒定的环境噪声、光线强度和温度的卧室;
②在白天给予充足的食物和水,进行适量的社交和体育活动; ③避免摄入咖啡因; ④较为固定的睡眠时长; ⑤规律的就寝和唤醒时间; ⑥卧室不摆放电视等娱乐设施; ⑦让儿童有安全感; ⑧培养儿童的自我安抚抚慰能力; ⑨父母的关爱。
第二节
神经心理发育与行为发展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一、感知觉发育
感觉(sensation):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环境中选择性地取得信息的能力,是儿童 心理发育的基础。
儿童保健学(第4版)
(六)脑功能的发育
小脑(cerebellum):胎儿期小脑发育较慢,生后6月龄达到生长的高峰,15月龄 时小脑的大小接近成人水平。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与前庭核、脑干网状结构等一起参与调节 肌肉本体感觉、前庭器官等的放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
2~3岁前小脑发育不成熟,随意运功和共济运动较落后;6岁左右小脑发育达到 成人水平。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三、髓鞘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起源于神经上皮的少突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轴突由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形成的髓鞘包绕。 神经纤维髓鞘化使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导速率显著提高。 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后神经传导功能才完全成熟。 神经传导系统的发育一般始于胎儿第7个月, 出生时听神经的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高; 生后3周视神经才完全髓鞘化; 1.5周岁时脑神经基本完成髓鞘化。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三)儿童睡眠发育
婴儿期睡眠:胎儿后期开始出现REM和NREM时相,但是界限不完全清晰。新生儿的睡 眠由活动睡眠(active sleep,AS)、安静睡眠(quiet sleep,QS)和不定型睡眠 (indeterminate sleep,IS)组成。
幼儿期睡眠:通常幼儿日间有1次短时间睡眠,每日总睡眠时间约为12~14h。约30%的 幼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例如,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可导致幼儿出现夜 间恐惧。因此,每日规律地上床入睡对建立幼儿的睡眠规律十分关键。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一)原始反射
反射名称 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颈强直反射 踏步反射
四、神经反射
原始反射出现及消失的月龄
反射出现的月龄 出生 出生 出生 出生 出生 出生
反射消失的月龄 4~7 4~7 2~3 4~5 3~4 2~3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般最先建立的条件反射与进食相关,2周左右,婴儿逐渐建立与哺乳姿势相关联的条 件反射。2岁之前婴儿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现实的具体信号,如食物的外形和气味、声 音、光等)建立条件反射,2岁后第二信号系统(现实的抽象信号,如语言、文字等)将很 好地参与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 随着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累积,儿童可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综合分析能力,促进 智力发展。目前认为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稳定亦存在个体差异。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二)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为REM与NREM时相周期性更替。在儿童的不同年龄及发育阶段,睡眠周期的 循环数、持续时间等均不相同。
成人:NREM Ⅰ阶段→Ⅱ阶段睡眠→深睡眠(Ⅲ阶段)→ REM睡眠 正常成人整夜REM-NREM交替4~6次,即4~6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平均为90min 左右。 婴儿:REM睡眠→深睡眠( Ⅲ阶段) 婴儿与成人不同,睡眠周期约为60min。1岁以后逐渐转成成人的睡眠周期模式。 婴儿期的REM睡眠时间最长。NREM时相Ⅰ阶段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知觉(perception):对整体事物的知觉活动,依靠大脑皮层参与,对复合刺激物的整 体反应知觉活动。
正常感知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发育的基本条件。
儿童保健学(第4版)
感觉发育
(一)视觉(vision)发育
胎儿32~34周视觉(vision)发育,瞳孔有对光反应。 新生儿可有眼球震颤的现象。安静状态下可短暂注视物体,15~20cm距离视物最清楚。 婴儿1月龄出现头眼协调,头可跟随移动的物体作水平方向转动90°。 3~4月龄时头眼协调好,头随物体水平转动180°,喜看自己的手,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6~7月龄时目光随上下移动的物体作垂直方向的转动,并可改变体位协调动作,能看着下 落的物体,喜欢红色。 8~9月龄开始出现视深度,即通过视觉估计对象的距离,能看到小的物体。
与基础生命活动相关联的中脑、脑桥、延髓及脊髓发育较早成熟,其他部分细胞分化较 差,树突较少。脑回的发育程度一般与大脑皮质内外层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
儿童保健学(第4版)
(四)大脑的结构发育
大脑的内部结构包括表层的皮质(皮层)、皮质下的白质(髓质)、白质深部的基底神 经节及侧脑室。
新生儿的皮质较薄,树突较少,神经元细胞分化不成熟;3岁时神经元细胞分化基本成 熟;8岁时神经元细胞分化水平接近成人。
神经板闭合形成管状物,即神经管。神经管的前端和后端,在胚胎发育早期未闭合,分 别称为前神经孔和后神经孔。
胚胎第25天左右,前神经孔闭合,胚胎第27天左右,后神经孔闭合,形成完整的神经管。 神经管前端逐渐膨大,发育为脑部,后端逐渐变细,发育成脊髓。
脑部的左右两侧将发育出一对球型突起,即眼泡。脑部可区分出三个原始脑泡,即前脑 泡、中脑泡和后脑泡。胚胎第5周时,前脑泡将分出两个次级脑泡,即端脑和间脑;中脑泡 不分裂,形成中脑;后脑泡也分出两个次级脑泡,即后脑和末脑。最终形成5个继发性脑泡。
绪与情感发展;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遗传因素。
熟悉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青春 期意志特征、社会性发展;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环境 因素。
了解 儿童教养方法;青春期心理矛盾状态;儿童教养原则。
第一节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保健学(第4版)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由脑和脊髓组成,头盖骨和脊柱对其有 很好的保护作用。
第三章
神经心理发育与行为发展
作者 : 江帆 姜玉武
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目录
第一节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神经心理发育与行为发展
第三节 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 第四节 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
儿童教养方法
儿童保健学(第4版)
重点难点
掌握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行为发展里程碑;青春期认知发展、情
儿童保健学(第4版)
(六)脑功能的发育
大脑(cerebrum):大脑皮层细胞高度分化,是人体各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皮层的各 个区域均与特定的功能相关联。
大脑的重要系统即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由皮质结构和皮质下结构组成。 皮质结构包括海马、齿状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回、脑岛以及额叶眶后部等。 边缘系统可调节内脏与躯体的功能,与学习记忆、辨认、睡眠、情绪、动机等密切相关。 以正中的半球间裂为界,大脑被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大脑半球有对称性表现和不对 称性表现。例如两个半球在活动协调、适应环境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方面是对称的,而两个半 球也存在分解-合成或时间-图像的一些高级功能的不对称,即存在大脑优势(cerebral dominance)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