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5《己亥杂诗》课件-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亥杂诗
➢ 白日(斜):人生之衰,国势之颓; ➢ 天涯(远):漂泊之远,回归之疾; ➢ 落红(叹):身世之叹,不舍之情; ➢ 春泥(护):死而不已,无私奉献。
了解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年),即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龚自珍已年 届48,对清朝统治深感失望,毅然辞去官职南归,返回故土。在南北行 走途中,他思考良久,感慨万分,将这些感受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 放一个竹筐中。后来,他一共“得到三百十五枚纸团,盖写成了三百十 五首诗”(《与吴虹生书》),创作了这部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 己亥杂诗》──己亥年是指那一年的干支。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 五篇。当时,作者由于对清朝当权者的不满而怀着愤懑之情,离别了亲 朋好友,心情郁结难平。
《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 情。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会诵读
jǐ hài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交流积累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 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 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己 亥 杂 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 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 涵。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 味和审美情趣。
了解作者:龚自珍
龚自珍,字尔玉,号定盦(an)、定庵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出 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 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 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 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 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 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著名诗作《己亥杂诗 》共315首。
知识链接:《己亥杂诗》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指一八三九 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 亥杂诗》诞生了。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桶里。他 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 复杂,大多借题发挥。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 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 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表达了变革 社会的强烈愿望。
②对亲朋好友的不舍; ②回归的豪放洒脱。 ②无私奉献的爱国牺牲精神。
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整体感知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诗中哲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理解: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 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 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2.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大声诵读全诗,思考: 1.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分别寄托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2.“离愁”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结合 诗歌写作背景说一说。 3.尾句的情感与前面有何不同?联系现实说 说你的理解与感悟。
整体感知
1.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哲理: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 生生不息的规律。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 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学习写法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1)寓情于景:浩荡离愁白日斜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突出了“离 愁”之多,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①辞官离京的愁绪; ②对亲朋好友的不舍;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学习写法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2)比喻(移情于物、托物言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 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 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 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提示:
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 虑,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诗进行赏析。
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写法角度 诗人以落花自喻,托物言志,表明自己虽
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 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现了诗人高 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记一记
➢ 离愁:形容离别京都的愁思,也表示作者内心的激荡。 ➢ 浩荡:无边无际。 ➢ 吟鞭:诗人的马鞭。 ➢ 东指:指向东方,即离别的方向。 ➢ 即:到,表示离别。 ➢ 天涯:离别的远方。 ➢ 落红:落下的花瓣,也即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 花:比喻国家。
读一读
➢ 满怀离愁面对着夕阳西下, ➢ 马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 花瓣凋落仍然有情有意, ➢ 化作春泥滋养新枝香花。
整体感知
2、结合链接材料,体会思想感情。
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离别的忧伤; ➢ 回归的喜悦; ➢ 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2、结合链接材料,源自会思想感情。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
离愁:
喜悦:
积极:
①辞官离京的愁绪; ①辞官的轻松喜悦; ①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情感角度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
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表现了诗人高度的 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表现了积极的人 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 的执着追求。
➢ 白日(斜):人生之衰,国势之颓; ➢ 天涯(远):漂泊之远,回归之疾; ➢ 落红(叹):身世之叹,不舍之情; ➢ 春泥(护):死而不已,无私奉献。
了解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年),即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龚自珍已年 届48,对清朝统治深感失望,毅然辞去官职南归,返回故土。在南北行 走途中,他思考良久,感慨万分,将这些感受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 放一个竹筐中。后来,他一共“得到三百十五枚纸团,盖写成了三百十 五首诗”(《与吴虹生书》),创作了这部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 己亥杂诗》──己亥年是指那一年的干支。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 五篇。当时,作者由于对清朝当权者的不满而怀着愤懑之情,离别了亲 朋好友,心情郁结难平。
《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 情。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会诵读
jǐ hài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交流积累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 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 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己 亥 杂 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 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 涵。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 味和审美情趣。
了解作者:龚自珍
龚自珍,字尔玉,号定盦(an)、定庵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出 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 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 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 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 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 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著名诗作《己亥杂诗 》共315首。
知识链接:《己亥杂诗》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指一八三九 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 亥杂诗》诞生了。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桶里。他 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 复杂,大多借题发挥。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 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 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表达了变革 社会的强烈愿望。
②对亲朋好友的不舍; ②回归的豪放洒脱。 ②无私奉献的爱国牺牲精神。
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整体感知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诗中哲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理解: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 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 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2.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大声诵读全诗,思考: 1.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分别寄托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2.“离愁”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结合 诗歌写作背景说一说。 3.尾句的情感与前面有何不同?联系现实说 说你的理解与感悟。
整体感知
1.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哲理: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 生生不息的规律。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 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学习写法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1)寓情于景:浩荡离愁白日斜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突出了“离 愁”之多,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①辞官离京的愁绪; ②对亲朋好友的不舍;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学习写法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2)比喻(移情于物、托物言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 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 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 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提示:
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 虑,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诗进行赏析。
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写法角度 诗人以落花自喻,托物言志,表明自己虽
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 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现了诗人高 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记一记
➢ 离愁:形容离别京都的愁思,也表示作者内心的激荡。 ➢ 浩荡:无边无际。 ➢ 吟鞭:诗人的马鞭。 ➢ 东指:指向东方,即离别的方向。 ➢ 即:到,表示离别。 ➢ 天涯:离别的远方。 ➢ 落红:落下的花瓣,也即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 花:比喻国家。
读一读
➢ 满怀离愁面对着夕阳西下, ➢ 马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 花瓣凋落仍然有情有意, ➢ 化作春泥滋养新枝香花。
整体感知
2、结合链接材料,体会思想感情。
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离别的忧伤; ➢ 回归的喜悦; ➢ 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2、结合链接材料,源自会思想感情。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
离愁:
喜悦:
积极:
①辞官离京的愁绪; ①辞官的轻松喜悦; ①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情感角度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
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表现了诗人高度的 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表现了积极的人 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 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