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西路——贵阳商贸发展的时代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嚅笏y右

—贵阳商贸发展的时代变迁文/曹婉楠
位于贵阳市西河畔的市西路小百货批发零售市场,在2014年以前曾是贵州省最大的小百货批发集散地。

它和成都荷花池、武汉的汉正街市场一样享誉全国,在90年代初期全国611个成交额上亿元的市场中排名第83位,是当时全国有名的百家大市场之一。

如今,曾经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迁移,而市西路却永远成为了贵阳人生活中的时代商贸记忆。

近期,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和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积极实施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攻坚行动计划,拟通过3到5年的时间,实现“百场造商圈、千店兴百场、万铺促便民”的时代愿景。

我以曾经在市西路街道办事处工作的亲历见闻,见证了这条街道改革幵放40余年的发展变迁。

旨在寄望于这艘曾经的贵阳商业航母,能再次抢抓时代机遇,调整策略,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市场需求,继续扮演好贵阳商贸的品牌角色,为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发挥更好的作用。

路段优势催市场孕育
听老委员们说:解放前的市西路属于贵阳郊区,是乡民们进城的通道,可通马车,一面临南明河支流的市西河,一面靠公山坡。

公山坡原来是墓地,只有几家砖瓦窑和一个牲畜牛马市场。

当时这儿的居民住户很少,路也很差,逢上雨天,稀泥烂窖,寸步难行。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铺了沥青路面,东接环城西路,西北与延安西路相交,全场约987米,宽7.5米,由于居贵阳城市之西,故得此名。

到了80年代初期,由于市西路两旁的木瓦民房中本来就住有千余户人家,人口相对稠密,路的一个出口紧靠贵阳汽车总站,每天有数百辆客车发往全省各地,且路的两端出口也有当时的公共交通中巴和大巴车直达火车站,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市西路逐步受到省内外客商的青睐。

时逢党的^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一些商户在这不足一公里的马路上开始摆摊开店,东端多为肉食与蔬菜,中段以小百货、小五金为主,还有10余家小餐饮店,虽然没有形成大的市场气候,但已经具有了孕育市场的基本条件。

在市场规律的作用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引导下,这个自然形成的市场到1986年初具雏形,此时市场靠客车站一段已有摊点260个,约占市西路的三分之一。

水好养鱼促繁荣发展
为了促进市场发育,满足南来北往客商的需要,当时的市西办事处筹集资金36万元,修建了 1.5米长的水泥摊位575个。

对原来在市西路上经营蔬菜、食肉、餐饮、小五金的个体户,说服他们搬迁或转向经营百货,引导市场专业化发展。

1990年,由市西工商所投资20万元,在市场原有的水泥摊位上盖起了顶棚,为在马路上经营的商户们遮风避雨。

到了1993年3月,市西工商所又将摊位由原来的1.5米改为1.2米,再次增加了摊位总数。

摊位背后是门面和商场,商场内又设有柜台和摊位。

至此,这个以服装和小百货批发为主的市场已具备一定规模,其经营效益已相当于我省当时最大的国营商店贵阳市百货大楼。

商品辐射到全省88个县市,与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保持经济联系,知名度享誉全国。

在经营机制上,市场经营户针对我省城乡、地区间的消费差异,在进货上尽量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在各种现代超市还没有出现的年代,许多在大商店买不到的商品,这里都应有尽有,弥补了其他商业的不足。

由于多数直接从省内外厂家进货,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加上一摊一店的剧烈竞争,客人可以低至批发价成交,所以在此购买的商品比较便宜。

在贵阳市委“建设大市场、组织大贸易、参加大循环、搞活大流通”的政策背景下,市场相关部门将管理和服务相结合,不断培育市场体系。

针对当时市场经营户大部分来自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外地区的情况:一是幵放迎商贾,打破封锁,支持外地商贾进场经营,保护省外客商的合法权益。

二是各职能部门尽力为经营户提供有效服务,市场内由云岩区市西办事处牵头,成立了有相关部门参加的综合治理小组,从市场管理、税收、治安、消防、计划生育、暂住人口、交通、卫生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逬行全方位服务和管理。

三是市场实行“三放宽,两扶持,一引导”政策及允许价格自由浮动,允许长途贩运,允许批量销售;运用低收管理费和严中有宽的征税办法,对市场经营户进行扶持,吸引全国各地客商前来经营。

如对1993年贵阳市蔬菜公司投资新建的商场,市西税务所给予了半年内减税50%和低定额税收的优惠扶持。

四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生产厂家直接进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在上述政策的作用下,许多外省客商在市西路白手起家,安居乐业。

如现云岩区政协常委、政协委员赵胜强,就是早期到市西路从摆地摊幵始创业的湖南籍客商,通过在市西路完成资本积累,后转型从事母婴产品行业,如今他的连锁店总部设在金阳,分店辐射到全国。

我在市西办事处工作期间,辖区共有13个居委会,其中市西路及市场延伸部分就有7个。

听老同志们说,在市场建设初期,经当时的街道党委书记敖光明协调,分配给每一个居委会两个水泥摊位。

在当时居委会无下拨办公经费的情况下,这7个居委会可以依托市场通过自有房和摊位出租、开发票提成等形式,为居委会的生产服务社创造收入,用于各项工作开支,所以当时市西办事处的居委会在贵阳市算是比较富裕的。

此时的市西路虽然已经很是出名,但仍是一个典型的马路市场。

每逢暴雨,市西河水漫过河岸涌到市西路上来,再灌入两侧民房的商铺中,用一片汪洋来形容也不为过。

随后市西小百货批发市场在历届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结合水淹区改造和市场建设,促使市西路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996年,云岩区在该市场的基础上拓宽改造,建成了我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路面增设了照明设施,设置了绿化休闲区,改善了购物环境,提升了市场形象。

1997年,隆福公司在原香狮路上推出了市西商业街项目,即结合由中山西路连接浣纱路的市西高架桥建设,在长258米、宽18米的高架桥下分三层修建了1500余个商铺(不算用于农贸市场的负一层)。

其中,第一层采取桥两旁设匝道、桥身中间设通道的方式解决人流通行问题,将商铺分成四层。

两面朝向原来的香狮路,另两面朝向中间的通道,主要用来经营服装百货;第二层用于经营童装玩具、文具用品等;第三层用来经营各类鞋子,被称之为鞋城。

2001年,市场又通过招商引进1.6亿外资,相继建成了现在的男人大世界和女人大世界,继后又建成了龙祥百货。

这三个商场面对市西高架桥,坐落在原来的香狮路两旁,部分和桥下高架桥内的市西商业街遥相呼应,相互营造商业氛围,并在鞋城部分通过连廊将女人大世界、男人大世界、龙祥百货和市西商业街连通,便于客流资源的共享。

三个商场的部分建筑露出高架桥桥面,这些随市场发展应运而生的商业建筑,几乎完全替代了老贵阳人眼中香狮路的样子。

市西路原来两侧棕黄色木墙和黛青色瓦顶的老旧民房,随着市西路步行街的建设和水淹区改造工程相继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接一栋的商住楼。

原来的水泥路面也铺上了大理石地砖,路旁还配置了休闲座椅、消防设施等,整个市西路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改造后的市西路,环境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市场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在市西路工作期间,我也见证了许多省外客商白手起家来到市西路安居乐业。

记得在市西河畔的单位宿舍附近,有一对年轻的浙江夫妇租用第十居委会(后称浣沙巷居委会)的老房子作商铺,她们从家乡的浪莎袜业赊货起家,不到几年时间就在贵阳买了住房。

听该居委会书记谭国英说,现在这家袜业批发店已随市场迁移到西南商贸城了。

时代变迁让老街旧貌变新颜
如今的市西路,街容街貌和过去相比的确是旧貌变新颜。

这条街道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悄然实现了从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老旧街道到无序的马路市场,再成为省内最大的商业综合批发市场的蝶变过程。

建筑也从最初的沿街旧式木楼,变成了如今较为现代和时尚的商住楼。

截至2014年最后一次升级改造前,这条街道拥有商户万余家,经营业态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批零兼容的百货市场。

位于市西路大西门出口处的那座两层楼的国营百货商场,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被改
建为中兴大厦商场,后因经营不善由现在的星力百货取代。

大西门周边的老建筑,也都通过旧城改造成为了体现时代特征的现代高楼。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西路这一在老城区自发形成并发展多年的市场品牌由于受空间和无规划等因素的制约,其弊端也曰益显现出来。

如消防隐患,人流过于密集,商品物流和进出市场的人流、车流给老城区特别是瑞金中路、浣纱路带来的交通压力等问题十分突出并难以解决。

因此,市区党委、政府决定将该市场的批发业态由已经建成的西南商贸城承接。

2014年,是贵阳市商品批发业态的转型年,西南商贸城的落成,让长期在市西路从事商品批发的商贾们搬迁于此。

西南商贸城以更加现代化的规范经营模式,替代了市西路原有的批发功能。

彰显特色期盼再创辉煌
2017年4月,历时两年经过封闭升级改造后的市西路蝶变归来,这条承载着贵阳人商贸记忆的老街重新幵街o这时的市西路全长约800米,主要由一条全新的商业步行街和市西滨河商业街组成,包含21栋商业大厦、1500家零售商铺,集时尚购物、特色餐饮、亲子教育、文创中心、商务办公等为一体。

由于升级改造后的市西路只允许零售,剥离了原有市场的批发功能,虽然外观环境更加优化,并解决了市场改造前存在的消防隐患、交通拥堵等问题,但由于市场客源受批发迁移分流、购物模式较多转移到线上,轨道交通2号线浣纱路站建设施工时间较长等影响,市场人流商气较往昔降低。

目前负责营运的市西路滨河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据商户们反映,目前仍然坚持到实体店购物的多是中老年群体,商铺因生意不好经常易主,多数商户反映经营难以为继。

如何采取措施再现市西路商贸繁荣辉煌,促进这一贵阳商贸品牌人气商气提升,是市、区相关部门贯彻市委十届五次和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云岩区相关部门按照“一街一特色”的思路,拟将市西路申报为国家级商业步行街区。

同时,建议充分利用市西路滨河步行街现有景观资源,结合地处交通便捷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按照市委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计划实施特色街区,丰富主题街区活动的要求,针对目前贵阳市缺乏像原来合群路夜市街区的消费需求,用特色小吃、非遗表演、主题嘉年华活动等多种形式,在促进人流聚集、搞好正常经营的同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市民和来黔游客从“夜间游玩”变成“夜间消费”。

我们由衷地祈盼着,这个曾经有着贵阳人时代商贸记忆的大市场,紧紧抓住市委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的机遇,再造辉煌!&
(责任编辑:何聪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