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知心朋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日的三湘山河大地,沐浴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愈显壮丽、秀美。

2013年12月26日,韶山。

座落在韶山冲上屋场毛泽东同志故居对面的韶山学校小学部校园,红旗飘飘,歌声阵阵,充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学校师生与来自各地的少先队英雄中队、共青团英雄支部师生代表及相关领导来宾,齐聚“红领巾积分教育楼”,庄严举行“东方红钟”启动、“壮志亭”奠基主题仪式。

这天,恰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

上午10时整,刚刚安装起来耸立在校园建筑物顶端的由天津海鸥时钟科技有限公司承制的塔式“东方红钟”准时传播颂歌,《东方红》乐曲响彻韶山冲,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个不寻常的奠基仪式上,由韶山学校小学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张乃佳宣读来自北京的一位耄耋老人的祝词。

发来祝词的老人叫陈干群,是从江西革命老苏区信丰走出来的一位老革命军人。

他,就是总参谋部离休干部、中华爱国工程
联合会常务顾问、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解放军长城校外辅导站名誉顾问。

陈干群还是包括韶山学校小学部12支少先队英雄中队在内的全国各地数十所中小学近百支少先队英雄中队、共青团英雄支部的名誉辅导员。

同样在这个不寻常的仪式上,韶山学校小学部少先队员代表所有参加“红领巾毛岸英行动”、 捐建“壮志亭”的少年伙伴们,宣读了一封寓意深长、耐人寻味的《给陈干群爷爷的致敬信》。

现摘抄信中的两段话:
“爷爷,您把由少先队英雄中队倡议发起的‘红领巾毛岸英行动’、 捐建‘壮志亭’的学习实践活动看成是红领巾的一个盛举。

您以一位长辈的身份给予亲切的指导和热情的勉励,使我们受到极大的教育、鞭策、激励和鼓舞……
“我们了解到,陈爷爷为了我们红领巾的神圣心愿,操了很多心,付出了许多的辛劳。

是您提议把‘毛岸英纪念亭’
更名为以香山双清别墅六角亭为原型的‘壮志亭’,从而把‘红领
青少年的知心朋友
——记总参谋部离休干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陈干群
解放军长城校外辅导站
陈干群,1934年12月生于中央革命苏区江西信丰县一个清贫进步的教师家庭。

他从小勤奋好学,追求真理,是信丰中学一名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1949年8月,当南下大军解放信丰,不满15岁的陈干群毅然告别慈母参加革命,先分配到涌现有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任宣传员,抗美援朝战争时在火箭炮兵部队和志愿军总部炮兵指挥所任侦察参谋。

1958年10月撤军回国后在军委炮兵司令部历任参谋、科长、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总参炮兵部调研员(大校军衔),1991年3月离休。

在离休后的23年里,他坚持不懈义务从事老区工程、希望工程、爱国工程等公益事业。

陈干群经历粤北剿匪、抗美援朝、边防战备,还经历“五七”干校劳动和被推荐参与数年时间的落实政策工作。

经常受到嘉奖,曾被评为司令部的先进标兵,立过三等战功,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陈干群现为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江西方志敏研究会顾问、
江西新四军研究会顾问等。

20余年来,陈干群离而不休,著书立传,筹建希望学校,不懈奉献老区扶贫助学、青少年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业绩突出,受到各方赞誉。

巾毛岸英行动’的活动主题升华到更高更新的境界。

您虽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还东奔西走,多方联络,宣传红领巾这一盛举的深远意义和特殊价值,使北京、湖南、福建、河南、陕西等地的一些爱国的社会单位和人士热心加入支持和援建“壮志亭”的行列。

您在病中住院期间,也还时时牵挂着‘壮志亭’的奠基乃至落成剪彩的诸多事宜。

您与红领巾事业心连心的精神与风范,感召着我们。

您是我们可敬的师长,做人的楷模;您是红领巾的知心朋友和忘年交……
确实,陈干群的晚年生活是充实饱满且丰富多彩的。

为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为了祖国的明天,他以一颗火热的心,一腔火热的情,关心革命老区、关心下一代,赢得广大青少年的普遍尊敬和爱戴。

说起陈老关心下一代的事来,真像那满架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的。

陈干群从小勤奋好学,追求真理,是信丰中学的一名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在志愿军火箭炮兵部队里,他成为一名称职、活跃的军事小教员和侦察参谋。

他所长期工作过的部队就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离职休养后并没得休息,而是把全部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关心老区和关心下一代的神圣事业,并在探索这项工作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的过程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书写出以倡导和推进中小学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创建活动为工作特色的壮美篇章。

本文以此为重点,叙述陈干群在这方面的点滴事。

以革命英烈和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字以及英雄集体称誉命名少先队优秀中队集体为英雄中队、共青团优秀班级支部为英雄支部的活动方式,起始于1955年,遍及全国各地,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所喜闻乐见,赢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当今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创建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的生动体现,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一项育人品牌,愈加显现其无尽的魅力。

1995年,以中央老领导李德生为代表的一些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把组织推动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爱国工程,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陈干群作为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在组织辅导这项活动方面尽心尽责,不断探索新路径,成效十分显著,谱写了雄壮的传递火炬者之歌。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会刊叫作《中国火炬》。

刊名由陈云同志亲笔所题。

由革命先驱者点燃的火炬,是理想和胜利的象征,也象征着人民英雄的生命之火永不熄。

陈干群认为,在青少年学生中不懈地开展创建英雄团队集体的活动,传递英雄的旗帜,就是中国火炬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

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的热心组织者
中华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代表组成的“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系列活动,是以李德生同志为首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创立的。

打从2000年起,到2013年,已年复一年地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形成享誉全国的育人品牌。

陈干群身体力行地关注这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的健康发展,尤以近几届中留下的佳话为多。

201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
周建于韶山学校校园内的“壮志亭”(效果图)
年,中爱联决定在丹东、沈阳地区和朝鲜境内举办第九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

作为志愿军老战士的陈干群,对这届夏令营活动独有情钟。

7月26日上午,150余名党员身着崭新的黄色营服,佩戴着印有志愿军过江入朝图案的和中朝文对照的营员证,冒着霏霏细雨,齐聚鸭绿江边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广场。

第九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开营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会场前方是挂着印有全国百支少先队英雄中队名录的巨型红领巾和营员们带来的数十面“英雄中队”的旗帜,显示着中华少年爱戴志愿军的宏大阵容和壮美情怀。

在习习凉风中,营员们聆听着志愿军老战士陈干群的致词。

老人对亲身经历的往事的生动演讲,营员们听得入神,一阵阵掌声,是对讲述者的敬慕,更是对千千万万志愿军官兵的缅怀。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爱联决定在沪浙苏地区举办第十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

作为
老共产党员的陈干群,7月下旬赶到党的诞生地上海,日以继夜地为夏令营的顺利举行而操劳费神。

9天的夏令营生活,陈老在一次次的主题活动中与营员们密切接触,真可为朝夕相伴,由此结下深厚友情。

《下一代》杂志为这届夏令营编辑的特刊扉页上,刊发了陈老题为《红色记忆2011——祝贺第十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成功举办》的文章,很是耐人寻味。

201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65周年,中爱联决定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举办第十一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

作为老军人,老战士的陈干群,这年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但他义无返顾,超乎寻常地为办好夏令营倾住心血。

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是争取各级领导和老红军的支持。

在夏令营筹备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以各种渠道多方联络十余位领导人的支持。

如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为夏令营题写了“延安精神代代相传”的题词,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作了支持夏令营活动的批示。

二是具体筹划夏令营活动实施方案。

三是和营员们一起参观学习。

《下一代》杂志为这届夏令营编辑的特刊上,在《夏令营一日》栏目,刊发了陈老题为“万众瞩目清凉山——驻足延安新闻纪念馆”的文章。

201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中爱联决定在湘(韶山)、赣(井冈山)地区举办第十二届夏令营。

陈干群虽然因身体原因未能亲临,但在筹备过程中却付出了不少心血。

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创建活动的热心推动者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三大爱国工程之一。

在这方面,“两创一营”(创建少先队英雄中队共青团英雄支部和举办“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活动占有突出地位。

陈干群注重借助重大历史纪念节点,精心策划英雄团队
集体活动。

比较出彩的有:
2009年春,中爱联主办的第三届“我们拥抱祖国”春令营的队伍,沿着毛主席、党中央从西柏坡移驻北平路线来到京城。

参加春令营的许多营员是英雄团队集体的辅导员老师。

春令营在北京活动期间,陈干群做了两件事,一是倡导组织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英雄中队建设高峰论坛”。

二是以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为契机,依托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大型展览,组织营员们参观学习,观摩中央民族大学创建英雄团队集体的仪式,并邀请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原书记阴法堂出席活动并讲话。

陈干群心系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的创建。

北京市大兴区有一个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叫京豫陈学校。

陈老和学校负责人反复商谈,孩子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的重要性,确定以全国劳动模范、“双百”人物时传祥的名字命名创建一支少先队“时传祥中队”。

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一次盛大纪念活动的现场,少先队“时传祥中队”举行了授旗仪式。

就此,全国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以时传祥的名字命名的少先队英雄中队光荣诞生了。

2009年秋,中爱联在广西南宁举办一项“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宣讲活动。

陈干群想到这年的12月11日是百色起义80周年纪念日,又因为广西的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创建活动比较薄弱,便决心借此机遇普及性地创建20个中小学“韦拔群英雄团队集体”,并统一制作了20面旗。

这项活动在祖国的南疆地区产生了热烈反响。

2011年11月29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主办中国歌剧舞剧院建院60
周年庆典活动。

陈干群作为志愿军老战士,又是研究院的荣誉院长,果断决策辅导创建少先队“杨根思中队”,因为这天恰是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双百”人物杨根思牺牲2013年10月,陈干群(左三)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右二)在民族大学附中百年校庆会上与少先队英雄中队师生合影
61周年纪念日。

当陈干群陪着王定烈老红军老将军把少先队“杨根思中队”的旗帜授予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小学少先队员时,全场人禁不住唱起雄壮的《志愿军战歌》。

陈干群认为,少先队英雄中队成立,必须要把具有英雄中队特色的活动经常地开展起来,否则就成摆设,失去生命力。

据此,陈干群经常带着些想法到基层学校去具体辅导,哪怕是在外出疗养期间。

几年来,他先后到广州棠下小学、江西瑞金八一小学、江西信丰陈毅希望学校、陕西延川永坪小学等实地考察和辅导少先队英雄中队经常性的活动。

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特色教育
实践活动的热心倡导者
2008年3月24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遥远希腊的古奥林匹克遗址赫拉神庙前成功采集并点燃。

象征和平、友谊、团结、公平“和谐之旅”的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就在这天开始了。

当激情被点燃、梦想开始向全世界传递的那一刻,奥林匹克正式进入了北京。

也就是这一天,在北京,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办,陈干群组织并主持的中华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喜庆北京奥运圣火采集暨为北京世界公园纪念林培撒“英雄土”仪式也在北京世界公园隆重举行。

由56个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采集的56包寓意祖国拥有56个民族各重56市两的“英雄土”,汇集在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栽植的北京世界公园纪念林。

这些“英雄土”中,有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伟人故居采集,有的是在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等著名革命烈士安息地采集……延安的孩子们还千里迢迢地带来了象征着延安精神的延河水。

此项活动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热情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祖国》杂志、《辅导员》杂志、《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及
本期时代人物陈干群同志步入耄耋之年仍奋斗不息、奉献不止,本期杂志出版之时,正逢他八十寿辰之际,谨以此文向陈老贺寿并致敬!——编者
相关新闻网站等多家媒体给予宣传报道。

陈老随后又在北京市第101中学主持了宣讲和赠专题《纪念封》活动。

筹划全国百支少先队英雄中队巨型红领巾传递,是陈干群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又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2009年10月13日,即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纪念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百支英雄中队巨型红领巾传递启动仪式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这条横长19.49米(寓意中国少年先锋队1949年建队)巨型红领巾飘出京城,在数十个革命纪念地举行传递仪式,参与活动达3万余人。

特别是随“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队伍的传递仪式,景象尤为壮观。

如: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广场、朝鲜开城志愿军无名烈士陵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
陵园和党的诞生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及嘉兴南湖。

青少年精神食粮的热心输送者
源源不断地向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英雄团队集体输送精神食粮,是陈干群晚年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十几年来,陈老赠书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东西和长城内外。

陈老赠书的范围很广,主要对象是中小学,也有一些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南昌大学等。

陈老赠书的方式不拘一格。

有时以多所学校集中起来,举行仪式体现,有时借助爱国主义教育调研和某项活动体现,然而较多的是亲临基层学校直接送书上门。

陈老所赠的爱国书刊有很多是他主编和筹资出版的。

如《中国革命老区》、《可爱的中国》、《永远的工程》、《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等图书和载有怀念革命先烈事迹的刊物。

陈干群主持编撰红色书籍和撰写红色文章,内容适于当前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形式多是图文并茂,可读性好而受到欢迎,有的进入了优秀爱国书籍的行列,被许多图书馆所收藏。

壮心不已图报国的陈干群,今年已是80岁的老人了。

但他心里装的要做的事太多了,他还思谋着在新的一年里,为中华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创建活动60周年继续做些红领巾的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与青少年英雄团队集体结下不解之缘的革命老人陈干群,那夕阳红似火的壮美情怀和崇高风范,激励着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力
前行。

2014年1月,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年终总结会上给陈干群颁发
2013年先进个人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