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学初学情调查测试 历史

合集下载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年级暑假学情情况检测历史试题(2014.8)命题人:王军审核人:杨翥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 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周朝青铜器多用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B.冶炼技术的提高C.宗法制的盛行D.宗教思想的蔓延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的“违制”,主要指皇帝的做法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 心即理也D.致良知5.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A.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6.英方文献记载:“……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4.《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5.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察举制D.宗法制6.《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7.“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名师解析】辽宁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10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名师解析】辽宁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10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辽师大附中2014年10月模块考试高三历史(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社会控制【答案解析】D解析: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户籍制度是古代中国统治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不具有缓和土地兼并、遏制社会贫富分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作用,A、B、C三项排除,D项正确。

故选:D2、《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

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

”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D、私营矿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答案解析】A 解析:从材料“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可以看出在保障官府优先的条件下是可以允许民间采矿的。

故选:A3、河北邯郸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元代窑枕,上有“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

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A、商业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B、人们以财产来衡量人身份的高低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D、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人为财交见浅深”可知应为财产的多少可以窥见交情的深浅,显然是对封建社会中以商为耻观念的冲击,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B项中没有涉及身份高低的标准;C项中没有涉及货币;D项材料中没有表述。

南通二模历史

南通二模历史

密封线____________号学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_校学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第页(共8页)(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4题,共4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 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 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 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 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2.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

”其目的在于()A. 缓和三省矛盾B. 分割宰相权力C. 评议皇帝得失D. 加强君主集权3. 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

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

这一作品()A. 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 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 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 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4. 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A. 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 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 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5.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暑期学情调查检测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暑期学情调查检测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暑期学情调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分,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几十年来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终于开始淡出历史舞台。

A.高考 B.养老 C.户籍 D.医疗2.“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彩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一个酝酿着巨大商机的新兴行业,有人将彩铃形容为“把耳朵叫醒的听觉经济”。

这表明,彩铃()A.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B.是用于交换的非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 D.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3.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4.下列反映人民币汇率提高的有()①100美元由兑换685.75元人民币变为兑换683.25元人民币②100美元由兑换683.25元人民币变为兑换685.75元人民币③100元人民币由兑换1405.4日元变为兑换1450.4日元④100元人民币由兑换1450.4日元变为兑换1405. 4日元A.②③ B.①④C.①③ D.②④5.下面是某鞋业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①某鞋厂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②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未变;③某鞋厂与同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该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A.提高、不变、降低 B.降低、提高、不变C.不变、不变、提高D.不变、降低、降低6.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 A【解析】解答此题注意理解“封建”的概念,所谓“封建”实质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的分封制,结合所学,分封制与实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

3.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答案】 C【解析】“受命于天”说明皇权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反映的是皇位世袭,故选C项。

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

4.(济南三模)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分割地方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康熙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

广东省肇庆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1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答案】C考点:分封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掌握情况西周的时候,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将土地、人口分封、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其中大多数是周姓子弟。

故应选C。

13.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

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加强C.地方实权的扩大D.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答案】A考点: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上,分级越多,越容易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地方行政机构被越分越小,所以能起到分化事权的作用,故选A。

14.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考点:均田制。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C。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A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土地兼并的根源,B项错误; D项明显错误。

15.右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A.科举制度已被废除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答案】B考点:晚清传统抑商观念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当时不是很重视读书的风气,而是重视经商,这也就说明传统抑商观念的变化。

所以答案选B。

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5届高三高考信息卷(一)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5届高三高考信息卷(一)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天水一中2015届高考模拟信息卷一文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24.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25.2014年7月6日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我(伏尔泰)在那里则发现了精神世界。

”这直观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以下内容与材料中“精神世界”内涵一致的是()①“有教无类”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④“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6.《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

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

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27.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28.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122.74亿元,比1927年的60.1亿元增加了83.2%。

纺织业1927年织布机为29788台,至1936年织布机数为52603台,增长76.6%。

福建省福州十中2015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试题

福建省福州十中2015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试题

某某十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8月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意识淡漠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2.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C.实行分封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4.某学生在研究某某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

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5.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6.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

某某、某某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7.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2015年乌鲁木齐地区历史二模试题解析

2015年乌鲁木齐地区历史二模试题解析

2015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卷(问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51年,管仲在葵丘会盟并发布文告,其文告中有“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干国事”等内容;《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三年。

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

”其变化表明A.妇女地位的低下 B.法律取代了礼教C.宗法制得到强化 D.礼乐制度的崩溃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汉初“封建王侯“的主要目的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 B.打击官僚政治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

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

可见行省制度A.源于唐朝的三省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主要功能是对地方巡察 D.形成了地方割据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它没有争取到儒士和反满秘密会社的支持,因而不可能完成传统式的改朝换代的革命。

另一方面,它的宗教太浅薄,它的社会和经济主张太不充分,不足以取代儒家思想。

”“它”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A. 平津失陷B.上海失守C. 南京失陷D.武汉、广州失守6.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明显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D.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7.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庆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富基础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2.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3.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玄学的出现反映了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4.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D.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5.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

江苏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江苏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09说明:1.本解答给出的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4.只给整数分数,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π 2.22 3.32 4.125.5 6.35 7.2 8. 3 9.(0,94] 10.2411.[12,+∞) 12.2-2n -1 13.8 14.(0,1)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15.(本小题满分14分)解:(1)因为函数f (x )=2sin(2x +φ)(0<φ<2π)的图象过点(π2,-2), 所以f (π2)=2sin(π+φ)=-2, 即sin φ=1. …………………………………………… 4分因为0<φ<2π,所以φ=π2. …………………………………………… 6分 (2)由(1)得,f (x )=2cos2x . ………………………………………… 8分因为f (α2)=65,所以cos α=35. 又因为-π2<α<0,所以sin α=-45. …………………………………… 10分 所以sin2α=2sin αcos α=-2425,cos2α=2cos 2α-1=-725.…………………… 12分 从而sin(2α-π6)=sin2αcos π6-cos2αsin π6=7-24350. …………………… 14分16.(本小题满分14分)证明:(1)取A 1C 1的中点P ,连接AP ,NP .因为C 1N =NB 1,C 1P =P A 1,所以NP ∥A 1B 1,NP =12A 1B 1. …………………… 2分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B 1∥AB ,A 1B 1=AB .故NP ∥AB ,且NP =12AB . 因为M 为AB 的中点,所以AM =12AB . 所以NP =AM ,且NP ∥AM .所以四边形AMNP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AP . ……………………………………… 4分因为AP ⊂平面AA 1C 1C ,MN ⊄平面AA 1C 1C ,所以MN ∥平面AA 1C 1C . ……………………………………………… 6分(2)因为CA =CB ,M 为AB 的中点,所以CM ⊥AB . …………………………… 8分因为CC 1=CB 1,N 为B 1C 1的中点,所以CN ⊥B 1C 1.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 ∥B 1C 1,所以CN ⊥BC .因为平面CC 1B 1B ⊥平面ABC ,平面CC 1B 1B ∩平面ABC =BC .CN ⊂平面CC 1B 1B , 所以CN ⊥平面ABC . …………………………………… 10分因为AB ⊂平面ABC ,所以CN ⊥AB . …………………………………… 12分因为CM ⊂平面CMN ,CN ⊂平面CMN ,CM ∩CN =C ,所以AB ⊥平面CMN . …………………………………… 14分17.(本小题满分14分)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由a =b =2,得a =2+3d ,b =2q 3,S =8+6d .……………………………… 3分A 1 ABC B 1 C 1M N (第16题图)P由条件a 4+b 4=21,S 4+b 4=30,得方程组⎩⎨⎧2+3d +2q 3=21,8+6d +2q 3=30,解得⎩⎨⎧d =1,q =2.所以a n =n +1,b n =2n ,n ∈N*. ……………………………… 7分(2)由题意知,c n =(n +1)×2n .记T n =c 1+c 2+c 3+…+c n .则T n =c 1+c 2+c 3+…+c n=2×2+3×22+4×23+…+n ×2n -1+(n +1)×2n , 2 T n = 2×22+3×23+…+(n -1)×2n -1+n ×2n + (n +1)2n +1,所以-T n =2×2+(22+23+…+2n )-(n +1)×2n +1, …………………………… 11分 即T n =n ·2n +1,n ∈N*. ……………………………… 14分 18.(本小题满分16分)解:(1)记椭圆C 的半焦距为c .由题意,得b =1,c a =32,c 2=a 2+b 2, 解得a =2,b =1. ……………………………………………… 4分(2)由(1)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圆C 1的方程为x 2+y 2=5. 显然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即kx -y +m =0. …………………………………… 6分因为直线l 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故方程组⎩⎪⎨⎪⎧y =kx +m ,x 24+y 2=1 (*) 有且只有一组解. 由(*)得(1+4k 2)x 2+8kmx +4m 2-4=0.从而△=(8km )2-4(1+4k 2)( 4m 2-4)=0.化简,得m 2=1+4k 2.① ………………………………………… 10分因为直线l 被圆x 2+y 2=5所截得的弦长为22,所以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d =5-2=3. 即|m |k 2+1=3. ② ………………………………………14分由①②,解得k 2=2,m 2=9.因为m >0,所以m =3. ……………………………………… 16分19.(本小题满分16分)解:(方法一)如图1,以A 为原点,AB 为x因为tan α=-2,故直线AN 的方程是y =-2x .设点P (x 0,y 0).因为点P 到AM 的距离为3,故y 0=3.由P 到直线AN 的距离为5,得∣2x 0+y 0∣5=5,解得x 0=1或x 0=-4(舍去), 所以点P (1,3). ……………………………… 4分 显然直线BC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BC 的方程为y -3=k (x -1),k ∈(-2,0).令y =0得x B =1-3k. ……………………………… 6分 由⎩⎨⎧y -3=k (x -1),y =-2x解得y C =6-2k k +2. ……………………………… 8分 设△ABC 的面积为S ,则S =12⋅x B ⋅y C =-k 2+6k -9k 2+2k =-1+8k -9k 2+2k. …………… 10分 由S '= -2(4k +3)(k -3)(k 2+2k )2=0得k =-34或k =3. 当-2<k <-34时,S '<0,S 单调递减;当-34<k <0时,S '>0,S 单调递增.… 13分 所以当k =-34时,即AB =5时,S 取极小值,也为最小值15. 答:当AB =5km 时,该工业园区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为15km 2.……………… 16分(方法二)如图1,以A 为原点,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因为tan α=-2,故直线AN 的方程是y =-2x .设点P (x 0,y 0).因为点P 到AM 的距离为3,故y 0=3.由P 到直线AN 的距离为5, 得∣2x 0+y 0∣5=5,解得x 0=1或x 0=-4(舍去), 所以点P (1,3). ……………………………… 4分 显然直线BC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BC 的方程为y -3=k (x -1),k ∈(-2,0). 令y =0得x B =1-3k. ……………………………… 6分由⎩⎨⎧y -3=k (x -1),y =-2x解得y C =6-2k k +2. ……………………………… 8分设△ABC 的面积为S ,则S =12⋅x B ⋅y C =-k 2+6k -9k 2+2k =-1+8k -9k 2+2k . …………… 10分令8k -9=t ,则t ∈(-25,-9),从而k =t +98.因此S =-1+t(t +98)2+2×t +98=-1+64t t 2+34t +225=-1+6434+t +225t . (13)分因为当t ∈(-25,-9)时,t +225t∈(-34,-30], 当且仅当t =-15时,此时AB =5,34+t +225t 的最大值为4.从而S 有最小值为15.答:当AB =5km 时,该工业园区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为15km 2.……………… 16分(方法三)如图2,过点P 作PE ⊥AM ,PF ⊥AN ,垂足为E 、F ,连接P A .设AB =x ,AC =y . 因为P 到AM ,AN 的距离分别为3,5, 即PE =3,PF =5.由S △ABC =S △ABP +S △APC=12⋅x ⋅3+12⋅y ⋅ 5 =12(3x +5y ). ① …… 4分 因为tan α=-2,所以sin α=25. 所以S △ABC =12⋅x ⋅y ⋅ 25. ② ……………………………………… 8分由①②可得12⋅x ⋅y ⋅ 25=12(3x +5y ).即35x +5y =2xy . ③ ………………………………………10分 因为35x +5y ≥2155xy ,所以 2xy ≥2155xy .·AMNP B C(第19题图2)E F解得xy ≥155. ………………………………………13分 当且仅当35x =5y 取“=”,结合③解得x =5,y =35. 所以S △ABC =12⋅x ⋅y ⋅ 25有最小值15.答:当AB =5km 时,该工业园区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为15km 2.……………… 16分20.(本小题满分16分)解:(1)当a =-1,x ∈[0,+∞)时,f (x )=-x 3+x +1,从而f ′(x )=-3x 2+1.当x =1时,f (1)=1,f ′(1)=-2,所以函数y =f (x ) (x ∈[0,+∞))的图象在x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1=-2(x -1), 即2x +y -3=0. ………………………………………………… 3分 (2)f (x )=g (x )即为ax 3+|x -a |=x 4.所以x 4-ax 3=|x -a |,从而x 3(x -a )=|x -a |.此方程等价于x =a 或⎩⎨⎧x >a ,x =1或⎩⎨⎧x <a ,x =-1. (6)分所以当a ≥1时,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同的解a ,-1; 当-1<a <1时,方程f (x )=g (x )有三个不同的解a ,-1,1;当a ≤-1时,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同的解a ,1. …………………………… 9分(3)当a >0,x ∈(a ,+∞)时,f (x )=ax 3+x -a ,f ′(x )=3ax 2+1>0,所以函数f (x )在(a ,+∞)上是增函数,且f (x )>f (a )=a 4>0.所以当x ∈[a ,a +2]时,f (x )∈[f (a ),f (a +2)],1024f (x )∈[1024f (a +2),1024f (a )],当x ∈[a +2,+∞)时,f (x )∈[ f (a +2),+∞). …………………………………… 11分因为对任意的x 1∈[a ,a +2],都存在x 2∈[a +2,+∞),使得f (x 1)f (x 2)=1024, 所以[1024f (a +2),1024f (a )]⊆[ f (a +2),+∞). (13)分从而1024f (a +2)≥f (a +2).所以f 2(a +2)≤1024,即f (a +2)≤32,也即a (a +2)3+2≤32.因为a>0,显然a=1满足,而a≥2时,均不满足.所以满足条件的正整数a的取值的集合为{1}.……………………………………16分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数学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09说明:1.本解答给出的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21.【选做题】在A 、B 、C 、D 四小题中只能选做2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证明:连接AO .设圆O 的半径为r .因为P A 是圆O 的切线,PBC 是圆O 的割线,所以P A 2=PC ·PB .……………………………… 3分因为P A =4,PC =2,所以42=2×(2+2r ),解得r =3.……………… 5分 所以PO =PC +CO =2+3=5,AO =r =3. 由P A 是圆O 的切线得P A ⊥AO ,故在Rt △APO 中, 因为AQ ⊥PO ,由面积法可知,12×AQ ×PO =12×AP ×AO ,即AQ =AP ×AO PO =4×35=125. …………………… 10分B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解:(1)因为矩阵A =⎣⎡⎦⎤2b 13属于特征值λ的一个特征向量为α=⎣⎡⎦⎤ 1-1,所以⎣⎡⎦⎤2b 13⎣⎡⎦⎤ 1-1=λ⎣⎡⎦⎤ 1-1,即⎣⎢⎡⎦⎥⎤2-b -2=⎣⎢⎡⎦⎥⎤λ-λ. ……………………… 3分 从而⎩⎨⎧2-b =λ,-2=-λ.解得b =0,λ=2. ………………………… 5分(第21题A 图)(2)由(1)知,A =⎣⎡⎦⎤2013.设曲线C 上任一点M (x ,y )在矩阵A 对应的变换作用后变为曲线C '上一点P (x 0,y 0), 则⎣⎢⎡⎦⎥⎤x 0y 0=⎣⎡⎦⎤2013⎣⎢⎡⎦⎥⎤x y =⎣⎢⎡⎦⎥⎤2x x +3y , 从而⎩⎨⎧x 0=2x ,y 0=x +3y .…………………………… 7分因为点P 在曲线C '上,所以x 02+2y 02=2,即(2x )2+2(x +3y )2=2, 从而3x 2+6xy +9y 2=1.所以曲线C 的方程为3x 2+6xy +9y 2=1. ……………………………… 10分 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解:(方法一)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x -3y +3=0. …………………………………… 3分 因为点P 在圆C 上,故设P (3+cos θ,sin θ), 从而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3+cos θ-3sin θ+3|12+(-3)2=|23-2sin(θ-π6)|2. …………………… 7分所以d min =3-1.即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3-1. ……………………………… 10分 (方法二)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x -3y +3=0. ……………………………… 3分 圆C 的圆心坐标为(3,0),半径为1. 从而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3-0+3|12+(-3)2=3. ………………………… 6分所以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3-1. ………………………… 10分 D .选修4—5:不等式选讲证明:因为a ,b 是正数,且a +b =1,所以(ax +by )(bx +ay )=abx 2+(a 2+b 2)xy +aby 2=ab (x 2+y 2)+(a 2+b 2)xy …………………………… 3分 ≥ab ⋅2xy +(a 2+b 2)xy ……………………………… 8分 =(a +b )2xy =xy即(ax +by )(bx +ay )≥xy 成立. ……………………………… 10分【必做题】第22题、第23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22.解:(1)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设,知B (2,3,0),A 1(2,0,5),C (0,3,0),C 1(0,3因为CE →=λCC 1→,所以E (0,3,5λ).从而EB →=(2,0,-5λ),EA 1→=(2,-3,5-5λ).…… 2分 当∠BEA 1为钝角时,cos ∠BEA 1<0, 所以EB →·EA 1→<0,即2×2-5λ(5-5λ)<0, 解得15<λ<45.即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15,45). …………………………………… 5分(2)当λ=25时,EB →=(2,0,-2),EA 1→=(2,-3,3).设平面BE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y ,z ),由⎩⎪⎨⎪⎧n 1·EB →=0,n 1·EA 1→=0 得⎩⎨⎧2x -2z =0,2x -3y +3z =0,取x =1,得y =53,z =1,所以平面BE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53,1). ………………………………… 7分易知,平面BA 1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0,0).因为cos< n 1,n 2>=n 1·n 2| n 1|·| n 2|=1439=34343,从而|cos θ|=34343. …………………………………… 10分(第22题图)23.解:(1)因为P (X =10)=1C 25=110,P (X =5)=C 13C 25=310,P (X =2)=C 23C 25=310,P (X =0) =C 13C 25=310,所以X 的概率分布表为:…………………………… 4分从而E (X )=10⨯110+5⨯310+2⨯310+0⨯310=3.1元. …………………………… 6分(2)记该顾客一次摸球中奖为事件A ,由(1)知,P (A )=710,从而他两次摸球中至少有一次中奖的概率P =1-[1-P (A )]2=91100.答:他两次摸球中至少有一次中奖的概率为 91100. …………………………… 10分.。

(湖北版)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2)新人教版

(湖北版)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2)新人教版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某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这段材料可用于印证A.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 B.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C.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 D.中国最早出现农业文明2.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 B.礼乐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3.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D.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4. 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某某、某某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元代行省制度A.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B.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5.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某某和某某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这说明鸦片战争后A.某某开放程度高于某某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D.某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6.X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中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

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X,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

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

"这表明X之洞A.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B.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C.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D.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7.1899年某某巡抚毓贤上奏朝廷“近年来东省办理洋务交涉,多以迁就了事;每接彼族指拿之信,大半逢迎教士,曲从其意。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证)之矣。

”这一材料的史学价值A.印证礼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夏朝B.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孔子对史学很有研究C.佐证孔子时代已经关注文献对史证的价值D.证明孔子时代已经产生孤证不立的史证意识2.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3.《春秋左传》记载:“昔天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段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4.“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5.右侧是汉代画像石《传经图》,描绘了汉代儒生传授经学的情景,其中的经可能是A.《道德经》B.《山海经》C.《金刚经》D.《易经》6.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提出史家“三长”说。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把农民领袖陈胜列入“世家”,还为匈奴列传,这主要反映了他的A.史德 B.史才 C.史学 D.史识7.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

这件事最可能发生的时期是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8. 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

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

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光武中兴 D.靖康之变9.“宗”是一个会意字。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第一单元)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2.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3.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4.南宋末年文天祥亦曾感慨:“自魏晋以来至唐最尚门阀,故以谱牒为重,近世此事寝废,予每为之浩叹。

”这表明A.中国历代政府重视谱牒B.文天祥对于门阀制度非常重视C.土族制度在宋代已经消亡D.科举制度有利于谱牒门阀制度发展5.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建德县各类田地产钱统计(据《景定严州(古杭州的一府)续志》)如下,这一表格说明了A.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农村税收高于城市C.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商品经济促进城市地价提高6.春秋时期管子日:“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史书记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从汤所居的亳开始,其后又迁徙五次,皆不出山东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

最后的一次迁都是第十九代王盘庚于前1384年自奄(山东曲阜)迁殷(河南安阳),其后直至商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商都始终在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商朝后期农业耕作技术发展B.统治者残暴奢侈,破坏自然环境C.商朝前期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D.商朝后期黄河下游水患严重2.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这是很危险的。

为了杜绝此现象带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B.盐铁专营C.废分封行郡县D.抑制兼并3.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这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D.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4.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

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5.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④康德的“人非工具”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本卷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2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3.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4.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

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

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5.乾隆时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如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的爪哇制造的“红溪惨案”,引起了清朝政府的反感;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如(澳门)也经常有洋人犯案,使一向厌恶司法纠纷的清政府不胜其烦。

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一口通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C.对西人制造事端恐惧D.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6.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

华亭一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模块测试题(含答案)

华亭一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模块测试题(含答案)

华亭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礼记·王制》、《礼器》)”的庙祧(tiāo)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A.保证宗族的蕃衍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C.完善祭祀仪式D.消除贵族之间争斗2、《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这最能表明( )A.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者有诸侯、卿大夫、士等B.西周的分封制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在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宗法制不仅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也在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实施3.《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 ) A.郡县制 B.皇帝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外朝制4.秦朝时李崇任陇西郡守,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下列与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免 B.是陇西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有权任免辖区内所属官员 D.陇西地处秦朝的西部边疆5.《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

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

”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②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③宰相分管事务较多④宰相不被重视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7.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A.《中国通史》对封建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8.黄仁宇在论及某封建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控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山东省枣庄十六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二三)[岳麓版]

山东省枣庄十六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二三)[岳麓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枣庄十六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2014.12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1.“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2.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重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

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

由此可见,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A.政府在货币比价上体现了统一守恒的观念B.在货币比价上政府被迫服从商品经济客观规律C.货币形态单一,政府严格控制货币的发行D.货币比价上的变化使国家受损,官员获利4.下列四个选项中,有—个隐含着对历史的某种价值判断。

请问这个选项是A.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B.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A.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 B.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C.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D.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10.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学初学情调查测试历 史 试 题考试用时100分钟。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2.宋太宗曾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这说明宋太宗认为科举制( )A .不公平B .不具备选才功能C .只能使一部分成才D .在维护统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3、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A. 发明造纸术B. 发明司南 C .发明火药 D .发明活字印刷术4、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A 、否定君主专制B 、主张建立法制社会C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D 、强调对民意的尊重5、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6、“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

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古希腊A、民主政治发达B、商品经济发达C、受东方文化影响D、人文主义思想盛行7、观察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二(《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反教会压迫B.反世俗专制政权 C.反殖民侵略D.反封建礼教8、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9、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整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君主B、议会C、最高法院D、内阁10、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11、“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

“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13、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

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

”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文学革命B、弘扬传统文化C、提倡自由平等D、否定西方文化14、“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15、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6、“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欧文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1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C、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18、“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20、右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

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该作品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材料二】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三】“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

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4分)(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2分)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3分)23.(14分)“主义”表示对事物的主导,往往被国家或国家集团等用于表达其强烈推行的主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关系的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