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空巢老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创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78
1 白宕社区现状
白宕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041人,占白宕社区在册居民总人数的21.07%,65周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306人,占白宕社区在册居民总人数的13.48%,远高于全国老人人所占比例,而“空巢”家庭数占总体户数的29.57%,老年化问题已经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白宕社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社区,所以该社区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可以分为农村“空巢”老人和城镇“空巢”老人,下面我们首先就“空巢”家庭现象的成因作出相应的分析,然后我们会分别对农村和城市的“空巢”家庭养老状况作出一个分析。

2 “空巢”家庭的成因
空巢家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农村城镇化,是城镇聚集了一定数量的农家子女聚集到了城镇,导致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向城市流动,每年到了春节前后常常出现车票一票难求的场景就可知每年的农民工进城人数之多了。

一些农民工家庭迁移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而这类家庭通常是年轻的核心家庭,但他们的父母仍留在农村生活。

高校扩招,农村的小孩到城市就学、工作的人数逐年进一步增加,农村中年空巢家庭会愈来愈多。

住房条件改善,老年人和年轻人具备分住的物质条件。

按农村习惯,有经济能力的父母必须为将要成家的孩子单独造房子或者到城镇孩子买商品房作为婚房,这种现象在发达地区尤为常见(其实没有能力的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成家举债也这样做)。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20世纪70年代,我国推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强制推行的是独生子女或双生女政策,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

70、80年代出生的小孩现在已进入青壮年时期,他们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和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很少整年在家务农,要么在外工作,要么在外求学,要么在外打工。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另
一个影响是使纯女户增加,受男娶女嫁习俗的影响,女孩子因婚嫁离开家乡,造成了纯女户家庭空巢。

3 社会工作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缓解“空巢”老人所出现的问题
3.1 生活照料
生活照料是“空巢”家庭老年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几乎任何年龄段的老年人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需求,而“空巢”家庭是纯老年的家庭,而这些空巢老人也不乏生活不能自理的,他们对于生活照料的愿望和需求也显得尤为迫切。

照料好老人的生活,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照料服务,例如定期请志愿者前来上面服务,解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减轻老人的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度和健康。

3.2 卫生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自身的免疫力在不断下降,老年人的卫生保健也是一个重要的需求之一。

出行和就诊都有较大困难的老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卫生保健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开设老年门诊或老年卫生保健中心或者定期的健康讲座,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常见病预防等服务,定期为他们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丁蜀镇每年都会定期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而公园路社区因为是丁蜀镇的试点社区,政府为其配套了专门的社区医院,是的社区内的居民能够更加方便、便捷的看病就医,而白宕社区和南河社区只能去唯一的医院或者需要到公园路社区所属的卫生院气看病,很多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又缺乏一定的交通工具,所以没有公园路社区那么便利。

而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是息息相关的。

3.3 精神慰籍
通常来说,我们一般的精神慰藉都是来自于家庭的,对于“空巢”老年人来说也不例外,而“空巢”家庭恰恰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这项需求。

因此,在协助“空巢”家庭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问题的同时,必须关注到“空巢”老人的精神领域,保障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感。

作为社会工作人员我们
可以建一个小小的乘凉地,或者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放公园供其聊天、喝茶等文化娱乐活动,引导老年人积极看待“空巢”现象,把子女长大离巢看作自己抚养的成就,利用空巢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制定计划安享晚年,从而战胜“空巢”带来的抑郁、孤寂和不安。

龙溪公园地处公园路社区,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聚集了很多的老年人前来锻炼身体,这也是公园路社区为什么幸福感高于其他社区的衣蛾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空巢”家庭的日益剧增,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会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更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形成,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没有充分的发展的国内环境之下,许多人把养老模式的目光转型了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的形式,对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的规范化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最大的特点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自己家庭这一熟悉的环境,作为有子女的家庭,仍接受其家庭其他成员对自己晚年生活照料。

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当前形势下比较适合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目前就公园路和白宕2个社区作为试点在积极创建居家养老型社区,在这方面渐渐也有所成效。

居家养老对于我国处理老年问题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推广和应用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完善好居家养老将有益于提高广大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生命、生活质量,也能够更好的使居家养老符合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 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
优势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3). [2] 田国秀,曾静.关注抗逆力-社会工作理
论与实务领域的新走向[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6(1).[3] 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
问题浅析[J].今日南国,2010(163).
对于空巢老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探讨
——以宜兴白宕社区为例
薛瑄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城镇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也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而居家养老融合和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和可操作性,并且拥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作为后盾,因此居家养老是完全符合白宕社区的养老需求,养老问题应该紧紧与当地的养老实情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势必应该得到建设、完善和推广。

关键词:空巢老人 幸福感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 实践 建议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1(a)-0178-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