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自我包装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自我包装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寓言故事,叫作“买椟还珠”,意思是说,一位富商在买珍珠时,仅仅是将盛放珍珠的盒子留下,却将珍珠还给了卖家。

买椟还珠无疑是一个贬义词,不过从某种角度而言,该故事似乎又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产品的包装很重要,甚至它很可能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过凡勃伦效应,认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

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如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凡勃伦效应就是所谓的“炒作”,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古人就曾合理利用过凡勃伦效应,并顺利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一、姜子牙
姜子牙是西周的建国功臣,他学得一身本领,企图辅佐明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姜子牙虽活过七十年,却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此他只能通过合理的炒作营销自己。

在渭水边上,姜子牙利用直钩钓鱼,让人产生强烈的观念反差,令自己成为舆论的焦点。

高人总是需要特立独行的,否则便与普通人无异。

尽管周围的人都戏称姜子牙是“老糊涂”,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绝非只是钓鱼这样简单,他的直钩是专门用来钓王侯将相的。

果不其然,当姜子牙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时,周文王才前来躬身拜会,
二人才为后世演绎了一段君臣佳话。

二、陈胜
“博眼球”的炒作方式,是将热点炒作到最高点的好方式。

只有吸引到了足够的关注,才能让自己更具有影响力,在此之后,机会就会随之而来。

陈胜是一介农民,确切来说,他应该是一名奴隶。

然而陈胜本人却懂得该如何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在大泽乡起义前夕,他曾指使人在鱼腹内藏下“大楚兴,陈胜王”的绢帛,还命人模仿狐狸的叫声,宣扬陈胜起义的正确性。

正是靠着如此“炒作”的手段,陈胜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继而成就一番事业。

三、陈子昂
高人之所以与普通人不同,正是因为高人能做下普通人难以完成的事。

凡勃伦效应的本质,就在于如何寻找“卖点”,令所有人都对自己刮目相看。

唐朝陈子昂两次参加科举均落第,他感到心灰意懒,但却在绝望中想到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长安市街头上有人卖造型怪异精美的胡琴,要价约一百万钱。

围观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人敢买,一是因为该琴价格太贵,二是无人会弹奏该琴。

也正是在此时,陈子昂突然挤进人群,高声说道:“这琴我会弹,我买了!”说罢就拿出一百万钱将胡琴买下。

围观众人诧异不已,陈子昂继续道:“明日我将在自己的住处为
大家演奏胡琴”。

次日,果然有大批人前来聚集观看陈子昂弹琴,然
而陈子昂却笑道:“我本不会弹琴,但文章却写得不错”,接着便砸烂了胡琴,为大家宣读文章。

正是靠着这种宣传方式,众人才知道了陈子昂的才学,以至于他第三次便轻松中举。

四、高益
免费的背后总是存在陷阱,但陷阱也并非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往往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绝非是为了坑害他人,而是为了能够令自己迈上更高的台阶。

高益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此人尤擅工笔画,尤其是对花鸟鱼虫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

然而初出茅庐的高益却只是一介书生,并没有太大的名气。

为了炒作自己,高益居然开始行医治病,并宣称可以免费诊治。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益在免费送药的同时,还用自己的画作巧妙的对药材进行了包装。

久而久之,高益的画终于被皇亲国戚发现,并给予其相当高的好评,高益也从此成为著名画家,专为贵族执笔作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