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S培训-PKS品控部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后以桔皮书为基础,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 民用航空组织(ICAO)等国际组织分别制定了《国际 海运危规》 ( IMDG) 和《国际空运危规》(IATA )。
4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2、完善现有化学品分类和标签体系的需要
➢ 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还针对消费者、工人和环境制定 了各自的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制度。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
编制:张拥学
2012年2月17日
1
内容简介
第1章 GHS制度产生的背景 第2章 GHS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3章 GHS制度的目的、范围和适用原则 第4章 国内外GHS的实施情况 第5章 如何应对GHS制度
2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1、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需要
4、促进化学品的国际贸易
➢ 在贸易领域,由于要遵守许多有关危险分类和标签规定, 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 由于负担过重,部分企业被排除在化学品国际贸易之外
6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 三个国际组织承担了GHS制度的制定工作:
① 国际劳工组织(ILO) 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③ 联合国(UN) ➢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2001年形成了GHS制度的最初版本。 ➢ 2002年12月,经联合国正式出版,因其封面为紫色,GHS又
➢ 但是现有各种化学品分类标签体系着许多缺陷: (1),分类标准不统一,造成统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有着不
同的分类和标签; (2),缺乏对化学品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整个生命周
期的管理; (3),缺乏对化学品潜在危害的分类和标记。
5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3、减少对化学品试验和评价的需要
➢ 通过制定全球统一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制度,减少动物 试验,减少对化学品的评估。
9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2、 GHS制度的发布情况 ➢ 2003年经联合国正式发布 ➢ 2005年12月第一次修订 ➢ 2007年7月第二次修订 ➢ 2009年7月第三次修订 ➢ 2011年10月第四次修订 ➢ 备注:当前各国还是按照第三次修订版本执行。
10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3、化学品危害性的统一分类 ➢ GHS制度将化学品的危害大致分为3大类28项:
1.0 516Fra bibliotek2--皮肤腐蚀/刺激
1、定义
➢ 皮肤腐蚀是指在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 到表皮和真皮的坏死(具有不可逆性)。
➢ 皮肤刺激是指在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 造成的可逆损伤(具有可逆性) 。
17
例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1、定义
➢ 严重眼损伤是指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 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不可完全可逆的组织损 伤,或严重的实际视觉衰退。
13
3.2 GHS制度将化学品的健康危害又细分为10小项:
毒急性性物毒质性
生殖毒性
皮肤腐蚀/刺激
致癌性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
呼吸或皮肤敏化作用 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重复接触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吸入危险
3,GHS制度将化学品的环境危害仅分为2小项:
➢ 危害水生环境
➢ 危害臭氧层
8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GHS制度?
➢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lling of Chemicals),简称GHS。
➢ GHS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 对化学品危害性的统一分类; ② 对化学品危害信息的统一公示制度。
14
1、定义
例1--急性毒性
➢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经口或皮肤接触 一种物质或混合物,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2、分类
➢ 根据化学品的经口、皮肤接触或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将 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分为5类。
➢ 急性毒性值用(近似)LD50值(经口、皮肤接触)或LC50
值(吸入)或ATE值表示。
称“紫皮书”。
7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 GHS制度是建立在以下主要现行制度的基础之上:
1) 美利坚合众国有关工作场所、消费者和杀虫剂的要求; 2) 加拿大有关工作场所、消费者和杀虫剂的制度要求; 3) 欧洲联盟有关物质与制剂分类和标签的指令; 4)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桔皮书)。
➢ 严重眼损伤是指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 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变化。
18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5、化学品危害信息的统一公示
➢ GHS制度采用两种方式公示化学品的危害信息: 1) 标签; 2) 安全数据单(safety data sheet,简称SDS)
1) 物理危害(如,易燃液体、氧化性固体等16项)
2) 健康危害(如,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等10 项);
3) 环境危害(如,水、臭氧层等2项)。
11
3.1 GHS制度将化学品的物理危害又细分为16小项:
爆炸物
发火液体
易燃气体
发火固体
易燃气溶胶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氧化性气体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高压气体
氧化性液体
易燃液体
氧化性固体
易燃固体
有机过氧化物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金属腐蚀剂
12
举例1---易燃液体
1、定义
➢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
2、分类
类别 1 2 3 4
特征 闪点23℃ ,初沸点35℃
闪点23℃ ,初沸点35℃ 23℃ 闪点60℃ 60℃闪点93℃
15
急性毒性分类标准
接触途径
第1类 第2类 第3类 第4类 第5类
口服(mg/kg 体重) 5
50
300 2000
皮肤(mg/kg 体重) 50 200
气体(ppmv)
100 500
蒸气(mg/L)
0.5 2.0
粉尘和烟雾(mg/L)0.05 0.5
1000 2500
2000 20000
5000
10 20
➢ 化学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极大的提高 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但是,由于其固有的危险特性,化学品对人类或环境 存在着潜在危害变得越发突出。
➢ 为此,需要对化学品的危害性进行全球统一的分类和 标记。
3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2、完善现有化学品分类和标签体系的需要
➢ 1956年,第一个国际性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分类和标记 体系产生,即《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 (TDG)(以下简称桔皮书)。
4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2、完善现有化学品分类和标签体系的需要
➢ 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还针对消费者、工人和环境制定 了各自的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制度。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
编制:张拥学
2012年2月17日
1
内容简介
第1章 GHS制度产生的背景 第2章 GHS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3章 GHS制度的目的、范围和适用原则 第4章 国内外GHS的实施情况 第5章 如何应对GHS制度
2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1、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需要
4、促进化学品的国际贸易
➢ 在贸易领域,由于要遵守许多有关危险分类和标签规定, 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 由于负担过重,部分企业被排除在化学品国际贸易之外
6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 三个国际组织承担了GHS制度的制定工作:
① 国际劳工组织(ILO) 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③ 联合国(UN) ➢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2001年形成了GHS制度的最初版本。 ➢ 2002年12月,经联合国正式出版,因其封面为紫色,GHS又
➢ 但是现有各种化学品分类标签体系着许多缺陷: (1),分类标准不统一,造成统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有着不
同的分类和标签; (2),缺乏对化学品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整个生命周
期的管理; (3),缺乏对化学品潜在危害的分类和标记。
5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3、减少对化学品试验和评价的需要
➢ 通过制定全球统一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制度,减少动物 试验,减少对化学品的评估。
9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2、 GHS制度的发布情况 ➢ 2003年经联合国正式发布 ➢ 2005年12月第一次修订 ➢ 2007年7月第二次修订 ➢ 2009年7月第三次修订 ➢ 2011年10月第四次修订 ➢ 备注:当前各国还是按照第三次修订版本执行。
10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3、化学品危害性的统一分类 ➢ GHS制度将化学品的危害大致分为3大类28项:
1.0 516Fra bibliotek2--皮肤腐蚀/刺激
1、定义
➢ 皮肤腐蚀是指在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 到表皮和真皮的坏死(具有不可逆性)。
➢ 皮肤刺激是指在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 造成的可逆损伤(具有可逆性) 。
17
例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1、定义
➢ 严重眼损伤是指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 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不可完全可逆的组织损 伤,或严重的实际视觉衰退。
13
3.2 GHS制度将化学品的健康危害又细分为10小项:
毒急性性物毒质性
生殖毒性
皮肤腐蚀/刺激
致癌性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
呼吸或皮肤敏化作用 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重复接触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吸入危险
3,GHS制度将化学品的环境危害仅分为2小项:
➢ 危害水生环境
➢ 危害臭氧层
8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GHS制度?
➢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lling of Chemicals),简称GHS。
➢ GHS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 对化学品危害性的统一分类; ② 对化学品危害信息的统一公示制度。
14
1、定义
例1--急性毒性
➢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经口或皮肤接触 一种物质或混合物,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2、分类
➢ 根据化学品的经口、皮肤接触或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将 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分为5类。
➢ 急性毒性值用(近似)LD50值(经口、皮肤接触)或LC50
值(吸入)或ATE值表示。
称“紫皮书”。
7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 GHS制度是建立在以下主要现行制度的基础之上:
1) 美利坚合众国有关工作场所、消费者和杀虫剂的要求; 2) 加拿大有关工作场所、消费者和杀虫剂的制度要求; 3) 欧洲联盟有关物质与制剂分类和标签的指令; 4)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桔皮书)。
➢ 严重眼损伤是指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 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变化。
18
第二章 GHS的主要内容
5、化学品危害信息的统一公示
➢ GHS制度采用两种方式公示化学品的危害信息: 1) 标签; 2) 安全数据单(safety data sheet,简称SDS)
1) 物理危害(如,易燃液体、氧化性固体等16项)
2) 健康危害(如,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等10 项);
3) 环境危害(如,水、臭氧层等2项)。
11
3.1 GHS制度将化学品的物理危害又细分为16小项:
爆炸物
发火液体
易燃气体
发火固体
易燃气溶胶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氧化性气体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高压气体
氧化性液体
易燃液体
氧化性固体
易燃固体
有机过氧化物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金属腐蚀剂
12
举例1---易燃液体
1、定义
➢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
2、分类
类别 1 2 3 4
特征 闪点23℃ ,初沸点35℃
闪点23℃ ,初沸点35℃ 23℃ 闪点60℃ 60℃闪点93℃
15
急性毒性分类标准
接触途径
第1类 第2类 第3类 第4类 第5类
口服(mg/kg 体重) 5
50
300 2000
皮肤(mg/kg 体重) 50 200
气体(ppmv)
100 500
蒸气(mg/L)
0.5 2.0
粉尘和烟雾(mg/L)0.05 0.5
1000 2500
2000 20000
5000
10 20
➢ 化学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极大的提高 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但是,由于其固有的危险特性,化学品对人类或环境 存在着潜在危害变得越发突出。
➢ 为此,需要对化学品的危害性进行全球统一的分类和 标记。
3
第一章 GHS产生的背景
2、完善现有化学品分类和标签体系的需要
➢ 1956年,第一个国际性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分类和标记 体系产生,即《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 (TDG)(以下简称桔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