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新罗马主义-政体思想探究——从《论李维罗马史》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维罗马史》是马基雅维利的一部经典著作。
书中不但继承了过去思想家的共和主义理念,更提出了融专制与共和为一体的“新罗马主义”政体理论。
实际上,《君主论》中“无所不用其极”的权
术理论,及由此衍生出的著名
“马基雅维利主义”,并非他政治理论的全部内容。
与古典政治哲学的
核心目标“政治服从道德”
截然相反,马基雅维利更加偏向于秩序和权力,注重使道德服从于政治。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罗马史》中着重探讨了混合政体相关的理念,这是其政治思想中最具现实主义特征的一部分。
一、有关“腐化”第一,“人性本恶”。
根据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及自身从政的亲身体验,马基雅维利提出“人性本恶”,且认定其是凝固的、永恒不变的。
马基雅维利
认为,恰是人性本恶,驱策着公民牟求私利,
进而损害公共利益,它是公民美德沦丧、共和国衰弱灭
亡的祸首。
因此统治者必须对此保持高度审慎,
也必须要时刻准备使用非常手腕来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
第二,“美德”与“腐化”。
这种
“美德”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品德”,它是指人作为公民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公民自觉为公共利益服务、保护共和国的自由,同时确保个体与共和国的安全。
但马基雅维利对“美德”能否延续持
悲观的态度,他认定由于“恶”的存在,公民们定会日益丧失“美德”,最终使共和国面临灭顶之灾,
此即为贯穿整部《论李维罗马史》中的重要概念———“腐化”。
对民众而言,“腐化”是共和主义的必然结果;
但对君主,“腐化”则是其本性发酵的后果。
“腐化”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其自由取决于
“美德”及公共利益,即如果人民希望享有自由,
那么就必须首先成为高尚的公民。
简言之,公共利益必须位于个人利益或集团利益之上。
“因为……当人们逐渐习惯繁华与和平的日子后,他们便会丧失公德,放纵私人
的情欲”。
可以说,马基雅维利所认为的
“自由屈服于腐化”,既是中国古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他自然希望找寻力量来逆转这种趋势,所以《论李维罗马史》中说:“我们必须自愿地发展一种战争的美德,并自愿地使这种美德服务于共和国,
这对维护国家独立及个人自由不可或缺”。
二、专制与共和
可以看出,如果“腐化”
使得真正无所偏私的政体无法存在,那么现实的政体,必然只能是保留着一定程度专制统治痕迹的共和政体。
所以书前小标题即为:“若要建立新共和国,或撇开其古老
制度对它进行彻底改造,只能大权独揽”。
但马基雅维利告诫新创之国的精英们:只有“惟其始终受众人关切,其存续若与众人休戚相关”的国家才能屹立不倒。
因此,断不可让继承者也效法其一般地
独掌大权,而应一俟国家建立,
就推行共和制度,*作者简介:韩超(1986—),男,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
马基雅维利“新罗马主义”政体思想探究
———从《论李维罗马史》
的视角韩
超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内容摘要】《论李维罗马史》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史实诠释古典共和主义的一部理论著作。
作者马基雅维利继承并发展了先贤的混
合政体思想,提出将专制共和融为一体的“新罗马主义”理念,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混合政体新罗马主义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5)10-0080-02
2015年10月社科纵横
Oct ,2015总第30卷第10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0NO.10
80
让民众共同维护,即所谓“一人创立,众人维护”。
他认为,共和国能产生“无数个最有德行的君王”以推动自身与时俱进,因而比君主国“寿命更长且运气更持久”。
但很明显,由于“腐化”,虽然每个公民都可能拥有捍卫共和国的勇气和参与管理的谨慎品格,但不可能有人永远保持这些必须的“美德”。
那么如何使人们抛却这种天性,顺应“美德”而行以确保自身自由呢?马基雅维利寄希望于一种罗马风格的“专制共和制”。
他认为,几乎无法根本转变人性,“盖正常手段已非良善,……必借反常手段……以自身方式加以整饬”。
很明显,他对于最终目标的达成是出自“愿用卑鄙手段的善人”还是“寻求美好目的的恶徒“之手并不在乎。
因为在他眼里,共和国的开拓、维护、改革和重建时都需要这样的人物、力量与手段,“不杀死兄弟,罗慕路斯就无法建立罗马;不杀死儿子,布鲁图就无法挽救共和国……为了建设,必须毁灭”。
三、“永恒斗争”的混合政体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罗马史》中明确否定了“贵族和平民间的纷争危害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这种传统见解。
首先,他认为,由古罗马平民与贵族两派政治力量最终妥协的结果看,其二者间的分野正是维持自由的第一要素,且两股势力相得益彰。
罗马共和国因其共和主义传统,同时存在着由平民和贵族所控制的两个议会,即“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任何议案都必须同时交由双方审查,但每个议会都很自然的倾向于只提出符合己方利益的提案,而由于另一方的天然抵制,也必然无法通过。
因而只有顾及双方共同利益,议案才可能得到两个议会的共同支持。
很明显,这种法律的制定过程恰当地维护了古罗马及其公民的自由,如果缺乏这种双方被迫妥协的力量,古罗马无疑将很快“困于暴政和被奴役”之中。
马基雅维利明显继承了古代政治思想家关于政体分类、循环及混合的思想,他认为任何单一政体都必然腐化崩溃,只有将政体混合发挥作用,才能阻止其堕落。
马基雅维利曾举一例,古罗马废除了君主之名,但没有罢黜君主之权,两位执政官替代君权,元老院代表贵族,而平民的权利则由护民官保卫:“授权贵族时并未抛弃君主的品质;授权平民时并未攫尽贵族的权力”。
混合政体不但各得其所,而且使人们共同维护罗马的自由,这是他心目中完美的政体。
但他同时认为,混合政体虽然理想,但由于国家内同时存在穷人与富人的势力,如果一方长期
占据主导,那么共和国必然“腐化”,所以他没有止步于前人,而提出为巩固共和国,必须使两股政治势力因不和而不停争斗,迫使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彼此互相监督,并以法律限制双方,如此则可防止平民放肆或者富豪骄纵。
同时,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制定限制彼此权力的法律,则使公民保持自由。
马基雅维利认为,平民与贵族势力间的斗争虽然使古罗马内战不断,但正由于这种斗争,促成了罗马不断强大和持久自由,保证了其兴盛不衰。
这种看似返古实则包含着崭新内容的政治理念,恰可称为“新罗马主义”。
四、结论
依据马基雅维利对于提图斯·李维提供历史内容的细致梳理,可明显看到一个悖论:共和国既要反对专制,又要接受专制:为生存计,共和国必须舍弃民众的意志;为自由计,共和国必须依靠法律和民众支持,对于公共与私人、共和与专制之区分,必须既加以扬弃,又坚决捍卫。
例如,独裁官是古罗马利用专制统治的主要手段,这种在谈判失效且无退路之时授权一人专断的做法,很得他认同,因为这种体制使罗马在无君主时却能受益于紧急性的“王权”。
有人对《君主论》与《论李维罗马史》中有关君主制与共和主义显而易见的对立观点感到十分不解,从对于独裁官的态度来看,可明显看出他认为二者间并无本质矛盾。
公共事务优先个人事务、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马基雅维利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核心。
可以说,君主专制为建立统一国家所需,共和则是维持国家稳定所需;危难之际需要专制,安全状态则行共和。
这种将共和与专制融合起来的倾向,使得《论李维罗马史》之中实际存在着更多“君主论”成分。
《论李维罗马史》使得马基雅维利的评价可以不再局限于诋毁。
他希望出现一种融合专制与共和的“新罗马主义”体制,为实现共和,完全可以利用君主制手段。
共和国是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目标,而君主专制则是实现手段,两者统一于他所期望的意大利民族统一大业中。
马基雅维利这种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对政治学研究的一大贡献,更是他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意]马基雅维利.吕健忠译.论李维罗马史[M].商务印书馆,2013:1.
[2][英]以赛亚·伯林.冯克利译.马基雅维利的原创性[M].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02.
[3][美]利奥·施特劳斯.申彤译.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译林出版社,2003.
[4]刘训练.马基雅维利与古典共和主义[J].政治学研究,2011(4).
81
马基雅维利"新罗马主义"政体思想探究——从《论李维罗马史》的视角
作者:韩超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刊名:
社科纵横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Review
年,卷(期):2015,30(10)
引用本文格式:韩超马基雅维利"新罗马主义"政体思想探究——从《论李维罗马史》的视角[期刊论文]-社科纵横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