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选址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站选址原那么
为了加强GSM扩容工程工程建立过程中的标准化、规化管理,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基站选址原那么。

本原那么根据基站选址的相关要求,从:蜂窝构造、基站站距、天线挂高、地形、干扰等多个方面进展细化,以提高网络建立的合理性。

基站站址选择主要是为基站天线选择一个最正确安装位置,这是一项比拟困难的工作。

首先因为地形及地面建筑物的不规那么性造成信号强度覆盖图形的不均匀性,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防止干扰。

所以,在选址时,既要考虑覆盖要求,也要考虑与其他如基站、电台等的干扰。

需用重点注意的是,在移动通信网中,不应只考虑一个基站的位置,而要同时考虑许多基站站址的可行性。

所有基站都要满足这两项要求而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其中一个基站的站址发生变动,将对其他基站的站址产生影响。

选择的站址应满足以下原那么的要求。

一、站址的拓朴构造应尽量符合规那么的理想蜂窝网络构造
实际站址与理想站点的距离不应超过小区半径的四分之一。

在高业务密度区,该距离应该更小。

我们知道,基站的站间距一般为基站覆盖半径的1.5倍,即相邻基站之间有相应的比拟合理的覆盖重叠区。

实际站址与理想站点的距离越大,基站之间的覆盖重叠区就会变化〔或大或小〕,当这种不合理的基站数较多时,整个网络的拓朴构造将变得紊乱,各基站的覆盖
重叠区将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要么就是有些区域变成多个基站的重叠覆盖。

在这些区域,将不可防止的产生下述几个后果:
1、基站无主服小区
2、出现弱覆盖区域
3、产生乒乓切换
二、站点分布对应于话务密度,使用户尽量集中在小区中心
话务密度一般分为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农村和交通干线等,根据无线链路预算,站距〔系统不一样时略有区别〕一般分别选定为350~500米、500~800米、800~1000米和1000~5000米之间。

基站选址时,应根据覆盖区域的话务密度预测情况进展分类,按适宜的站距进展选址。

基站小区的中心围,信号覆盖良好,一般都大于-80dBm,当用户集中在小区中心时,能提高接通率,减少切换,减少掉话率,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天线挂高要求超出周围平均高度
为降低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传输损耗,天线挂高一般要求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

根据基站站址所在区域分类和相应的覆盖要求,天线挂高超出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建议值如下表所示。

特殊情况下,如某建筑较为封闭的小区,在小区中心新建基站覆
盖本小区,天线挂高需低于小区建筑物平均高度。

四、选址时,要防止天线附近有高大建筑物阻挡的情况
天线附近有高大建筑物阻挡,会造成信号反射,产生对其他小区造成比拟大的干扰,较高的基站还会造成反方向的孤岛效应,而主瓣方向由于阻挡却信号很弱。

工程要求天线主瓣方向100米以无阻挡,旁瓣方向50米无阻挡。

五、基站应防止选用附近有大功率电台、频率相近的寻呼、微波等设备的位置作为站点
大功率电台附近底噪较高,造成通话质量急剧恶化;频率相近的寻呼、微波设备会产生互调干扰,造成掉话、通话质量差等问题。

六、站点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供给良好、环境平安的地方
在提供机房的站点,其楼顶、塔上或其他规划的天线架设位置应有足够的面积安装天线,能够提供天线走线位置,能够解决传输和电源等其他配套要求。

站点的选择考虑好配套设施问题,能给基站的建立和维护带来便利。

如交通方便能提高建立及维护的速度;市电供给良好能使基站更安的运行;环境平安的地方,能减少移动通信设施被破坏的概率。

七、在选址时,尽量选取本钱低的站址
在不影响总体布局的情况下,基站建立投资越少、本钱越低,回收期越短,对于企业的经营是非常有利的。

八、市区边缘或郊区尽量防止建立高站
900MHz移动通信是近地外表视距通信,天线所发直射波所能到
达的最远距离〔S〕直接与收发信天线的高度有关,具体关系式可简化如下:
S=2R(H+h)
其中:R-地球半径,约为6370km;
H-基站天线的中心点高度;
h-手机或测试仪表的天线高度。

由此可见,基站无线信号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即基站的覆盖围〕是由天线高度决定的。

GSM网络在建立初期,站点较少,为了保证覆盖,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得都较高。

随着近几年移动通信的迅速开展,基站站点大量增多,在市区已经到达站距大约为350m~500m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降低天线的高度,减小基站的覆盖围,否那么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网络质量。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话务不均衡。

基站天线过高,会造成该基站的覆盖围过大,从而造成该基站的话务量很大,而与之相邻的基站由于覆盖较小且被该基站覆盖,话务量较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话务不均衡。

2、系统干扰。

基站天线过高,会造成越站无线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及邻频干扰〕,引起掉话、串话和有较大杂音等现象,从而导致整个无线通信网络的质量下降。

3、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基站覆盖性问题,当基站天线远较相邻基站天线高时,会由于越区覆盖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天线挂高原因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
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从干扰观点来看,选择较高的站址往往是一个不好的方案。

建议天线挂高如下表所示。

九、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平安及少占良田的地方〔农村基站〕
交通方便,便于后期的维护;市电可用,防止增加架交流引入的投资;环境平安,防止出现如设备被盗等意外事故;少占良田,尽量选荒地,保持原有的耕地。

十、防止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
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底噪较高,容易出现掉话、通话质量差、信道丧失等问题。

十一、新建基站远离树林处以避开信号的快速衰落
无线信道是一种难以估计的不友善信道。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无线信道的衰落简单分成三层模式,如下:
第一层是描述发射机和承受机之间的路径损耗特征的区域平均功率。

这是单纯由于路径损耗引起的衰落,一般包括直接视距路径的扩散损耗,由于建筑物、山或森林引起的反射损耗和绕射损耗,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等。

第二层是叠加在路径损耗区域平均功率上的慢衰落平均功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主要是由于阴影衰落所引起的,通常是由于建筑物、树和树叶遮挡所产生,是慢衰落。

分为大尺度模式〔遮挡物超过100m〕和中尺度模式〔遮挡物在100米以〕,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第三层是再叠加在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慢衰落平均功率上的快衰落瞬时功率,它服从莱斯〔GSM 视线围的衰落〕或瑞利分布〔非视线围的衰落〕,是快衰落〔小尺度模式〕。

这种衰落是由于发射的电磁波被散射体,如房屋、建筑物、树林等反射、绕射、散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造成的。

多径衰落是深衰落〔如瑞利衰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防止。

由多径传播所引起的承受信号短期起伏称为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各条多径信号的不同传播路径长度产生不同的传播时延,称之为多径分支。

由于各条多径分支的功率是时变的,而各路多径信号到达接收机的相位是不同的,因此产生衰落,而衰落的深度取决于信道的类型。

在直接视线不可接触的围,快衰落的信道类型为瑞利衰落。

瑞利衰落的是最严重的移动无线衰落信道。

因为视线不可及,因此没有一个绝对占优势的信道,所有的多径信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占优,因此造成的衰落很深;而在直接视线接触的围,快衰落的信道类型那么是莱斯衰落,莱斯衰落的深度较之前者为浅。

这是因为视距路径就是一条占优势的信道。

所以,为能防止信号的深衰落,基站尽量应远离树林;即使没有
其他建立方案,基站选址只能在树林,天线挂高应超出树林平均高度30米以上,使得主要覆盖区信号的衰落符合莱斯分布。

十二、在山区、岸边比拟陡的地方、湖泊区和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时间色散的影响在接收端,由于射频信号的反射作用,接收机收到的信号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的反射信号来自远离接收天线的物体,这种反射信号经过的路程比直射信号长很多,因而会形成相邻符号间的相互干扰。

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色散。

出现时间色散的典型环境为山区、丘陵城市和高层金属建筑等。

出现时间色散的条件为〔反射路径-直射路径〕>1.1km。

防止有害时间色散的方法是:将基站设在离建筑物尽可能近的地方;将基站设为背对反射物,天线的前景比高。

十三、建网初期,选择站点应保证重点地区良好的覆盖
在建网初期设站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要用户和用户密度大的市区有良好的覆盖。

基站站址宜选择在规那么蜂窝网孔中规定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1/4。

选择的站址不仅本期工程适用,将来小区分裂时也能继续使用。

十四、尽量不要让天线主瓣沿街道、河流等地物辐射,防止波导效应产生的导频污染或孤岛效应
天线主瓣沿街道覆盖,容易产生波导效应,小区覆盖距离较远,对其他小区产生干扰,而且容易形成孤岛效应;天线主瓣沿河流覆盖,
由于水面的镜面反射系数较大,延长小区的覆盖,对其他小区产生干扰,也容易形成孤岛效应。

十五、为了人员、设备的平安和高压电力线路对移动通信基站可能造成的干扰影响,建议基站站址根据电力铁塔的高度和基站铁塔的高度,建在距电力线50-100米以外的地方
1、平安方面考虑:
电力铁塔一般为40~70米,考虑到遇意外事故造成铁塔倒塌、电力线断裂时,造成基站设备及基站铁塔带强电,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危害,建议基站站址根据电力铁塔及基站铁塔本身的高度建在距电力线50~100米以外的地方。

2、电磁干扰方面考虑:
高压电线周围的强磁场可能会对基站设备造成的影响,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电磁幅射干扰和地电位。

上述四个方面对基站设备的干扰程度各有不同。

一般认为在220千伏以下,工频电场的影响较小,工频磁场的影响更小,主要是电磁辐射干扰(以电晕放电和间隙击穿为主)和地电位。

这种现象出现对离电力线几十米的基站设备来说是致命的。

间隙击穿发生在高压输电线上两个互相靠近、电位不等的尖端之间。

间隙击穿时,放电电流产生很宽的辐射频谱,一直延伸到特高频段。

电晕放电是由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产生很强的电场,引起周围粒子剧烈的惯性碰撞过程,形成的干扰具有随机干扰特征〔其频
谱在数兆赫以下〕,产生电磁幅射干扰和噪声就会很大。

有专家认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不能轻视,例如:某大楼的8层,距220千伏高压线15米时,磁感应强度为15安培/米,电场强度为98.8伏/米;在18米时,磁感应强度为0.5安培/米,电场强度40伏/米。

就工频电场影响来看,依据信息产业部制定的GB/T17618--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中"电场强度应不超过3伏/米的限值,可见其已超过极限值,可造成信息技术设备工作失灵。

对于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瑞典规定不超过0.2微特斯拉,我国参照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为0.1毫特斯拉。

信息产业部对IT方面的地电位有一个明确规定,即地电位的升高值不得超过150伏,电磁幅射干扰场强值在频率为0.5MHz时,不大于55dB(μv/m) 。

3、有关法规
经查“中华人民国通信行业标准,移动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1998,YD5069-98〕〞及“中华人民国通信行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划,〔1995,YD5003-94〕〞等规,其中都没有具体的要求。

仅有“局〔站、台〕址选择时应考虑高压电站的影响……〞等提法。

另外,据日本NTT公司“关于变电站与电信局站间距要求〞中称:对于有接地体的高压铁塔及变电站,周围电信局房距其的最小平安距离为60米;对于对于无接地体的高压铁塔及变电站,周围电信局房距其的最小平安距离为10米。

经上述资料分析,为了人员、设备的平安和高压电力线路对移动通信基站可能造成的干扰影响,建议基站站址根据电力铁塔的高度和基站铁塔的高度,建在距电力线50~100米以外的地方。

十六、站址不可选择在机场航道围
从平面与立面的角度分开分析。

平面:机场无线电导航台站关键性保护区域是以跑道两端为起点、左右各10°向外延伸至约30公里处的两个扇形进场着陆区。

飞机的进场着陆能否成功,就取决于它能否在这一区域建立正确的进场航线。

因此,这一区域也就成了各种地面或机载的无线电导航设备对各种有害干扰的最为敏感的区域。

基站站址可尽量靠近机场,但不可选择在扇形进场着陆区。

立面:军民航机场相关规定中基站天线挂高为20米。

从机场附近各基站情况来看,挂高均未超过20米;各基站铁塔已经进展过“降高〞手术。

具体选址时还要看基站所在地机场是否有其他规定或要求。

十七、基站应选在人为噪声及其他无线电干扰小的地方。

不应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附近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底噪较高,容易出现掉话、通话质量差、信道丧失等问题。

十八、市区基站应防止天线前方近处有高大楼房而造成障碍或反射后对其周围基站产生干扰
基站正前方100米有高大楼房,将较大的影响本基站小区信号覆
- --
盖围变小。

而且该基站信号被楼房反射后,信号方向杂乱,将不可预测的对其他周边基站信号造成同频和邻频干扰。

十九、基站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站址尽量不选在江河边对单个基站而言,基站抗干扰的提高是采用分集接收〔空间、频率等〕技术。

站址尽量不选在江河边是基站天线主瓣如沿河流覆盖,由于水面的镜面反射系数较大,导致小区的覆盖延长,对其他小区产生干扰,也容易形成孤岛效应。

另外,需要注意的还有:基站应防止设在雷击区;严禁将基站设置在矿山开采区和易受洪水淹盖的地方等。

在工程建立中,省公司对分公司建立单位的基站选址执行情况进展不定期的检查,对违反本实施原那么的进展通报批评及相应考核处分。

本方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属省公司方案建立部。

- -可修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