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一上·宣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___________。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____________,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 . 盈盈秋水脍炙人口引人入胜顺其自然
B . 源头活水脍炙人口引人注目自然而然
C . 源头活水朗朗上口引人入胜自然而然
D . 盈盈秋水朗朗上口引人注目顺其自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 .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 . 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 .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 .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C .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 . 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2. (6分) (2017高一下·孝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梵·高的画《农鞋》,为什么能引起人的美感?海德格尔做了生动的说明:是农鞋这点“在场的东西”引发观赏者回归到了其背后一系列“不在场的东西.’_一农夫为了面包而日日夜夜地在崎岖的道路上奔波,一年四季风风雨雨对农夫的摧残,以至社会的贫穷、落后、不公,等等,这些都是构成农鞋上几个破洞的母源。
观赏者正是从这一回归中获得
了某种醒悟,从而也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
我们经常爱用“玩味无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对一件优秀作品的欣赏。
“玩味”之所以能达到“无穷”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隐藏在作品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
中国传统文化重含蓄之美,其实就是把作者的情或意隐藏在作品的表面形象或言词背后,让鉴赏者自己去领会、体悟,从而获得一种醒悟的满足感。
(摘编自张世英《美是“玩味无穷”的精神愉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在今天仍然有价值,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B . 文艺作品的作者运用“万有相通”的理论,把形成作品本身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凝聚成结晶,创作出美的作品来。
C . “在场的东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不在场的东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D . 如果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那么这个作品欣赏起来就可能给人一种“玩味无穷”的感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欣赏一件美的作品,通常是展开想象,把凝聚在作品背后无尽的内涵,一点一滴地进行仔细体味。
B . 欣赏作品时,能够获得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这“原来如此”就是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
C . 杜甫诗句中的“山河在”是作品中的“象”,这“象”的内涵,就是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
D . 《农鞋》画里的农鞋上的几个破洞,之所以能使观赏者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是因为“象”外有“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美学所说的美的本质,不是指声色之美这类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指意境美、精神美这类深层次的美。
B . 深入到美的作品的“象”外之“意”中,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即感受到“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C . 有些美的作品中的凄凉与现实生活中的凄凉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前者具有审美意义,使欣赏者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D . 把“在场的东西”隐藏在表面形象或言词背后的作品具有含蓄之美,领会到作品中的情或意,是一种深层次的欣赏。
3. (2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四次零售革命”是由信息技术变革催生、由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直接触发的一场新的零售革命,其本质是消费者主权的确立、流通生态的再造和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变。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零售业的优势观、时空观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一步改变了零售的理念。
电商成为这次零售革命的先驱和主力军,推动零售业产生颠覆性改变,消费者也受益颇大。
针对传统零售的弊端和电商的瓶颈与问题,有人提出“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概念,这与“智能零售”概念从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对“第四次零售革命”当下先进的零售模式的一种概括。
尽管零售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但传统的实体店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众多电商都渴望得到并拼命抢占实体店资源,争做智能零售先锋;传统零售店也在探索或寻找机会触网上线。
发展智能零售,首先应是零售理念的彻底变革,即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对消费者出于真心。
(摘编自王成荣《第四次零售革命:从电商到智能零售》)
材料二:零售渠道变革的路线图
(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
材料三:
学者和实践者对于“全渠道零售”的理解,还处于探索和讨论阶段,存在着诸多模糊的问题,特别是营销学者和零售学者的反应,与实践相比,显得迟钝和冷漠。
“全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从形态上包括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和直销渠道;从归属上分为自有渠道和合作渠道;从级别上包含卖场、批发商、专营店、便利店等;从职能上包括宣传、发展和服务。
从主体看,从事零售行为的可以是专业零售商,也可以是制造商、批发商,甚至消费者个人;从行为看,零售行为和批发行为常常交织在一起;从范围看,一次大规模零售活动可能是全社会多个部门协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
材料四:
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
21世纪以来,商业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障碍、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全通联,制约消费的一系列障碍正在逐渐消失,为此,消费亦得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
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无限扩展的云为基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就是“云消费”。
“云消费”在技术层面具有三大核心特征:“云内容”“云终端”“云支付”。
“云内容”即消费突破传统店铺限制,突破有形与无形的界限,突破商品与服务的界限;“云终端”即凡是消费者接触的任何店铺或智能电子平台都可以作为提供消费的便捷终端;“云支付”指消费者可以利用任何支付工具,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
“云消费”时代,信息成本逐渐成为交易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成本。
“云消费”以消费者为核心。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应用,社会主流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三大基本属性:消费的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
(摘编自赖阳、韩凝春(论“云消费”时代的零售革命》
(1)下列对材料中“零售”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信息技术变革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主要推手,而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则直接触发它确立了市场主权,造成了消费模式的颠覆性变革。
B .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零售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四次零售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消费者为主力军的浪潮,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
C . 20世纪以来,“零售渠道”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全渠道零售”阶段,其时更关注顾客的亲身体验,实体店铺地位被弱化。
D . 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在“云消费”时代,“零售”要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传统零售向智能零售跨越的时代,经营者应集中于理念与技术的创新,彻底变革零售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以真心对待消费者。
B . “全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目前,学界对此研究尚不够深入,与现实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
C . 本世纪以来,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的“云消费”得以突破时空障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 . “云消费"以消费者为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应用,杜会主流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等特征。
(3)在“云消费”时代,“智能零售”给消费者带来了怎样的便利?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
睛。
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
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
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
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
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
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
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
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
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 . “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的手艺。
C . 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
D . 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来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E . 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省了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他”的性格特征。
(2)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3)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
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宫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赐、兴。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杜甫为杜子美,苏辙为苏子由等。
B .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封建时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不必辞官回到祖籍,可在任上为父母守制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是谓丁忧。
C . 皋陶: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
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上”,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D .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右迁,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
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级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己,以至忧思成疾。
B . 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祖母
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 . 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 . 借皇上东堂赐宴钱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原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②武帝岔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座于家。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①携觞与赋诗。
称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销得:值得之意。
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运用拟人修辞形容春风有意,给大自然带来姹紫嫣红、勃勃生机,引得诗人携酒赋诗,欣赏春色。
B . 唐人誉海棠花为“花中神仙”,颔联用“丽”“妖娆”二词高度概括了海棠花的美艳气质。
C . 颈联中的“莫愁”为古诗词中的常见形象,李商隐在《马嵬(二)》中也写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二者含义基本一致。
D . 此诗风格“清婉明白”,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2)本诗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神韵的。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三上·赤峰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写鱼儿一动不动,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②《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秦国贪婪掠夺又肆意挥霍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9高一上·屯溪期中)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三副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桃李满园寸草春晖芝兰绕街庭萱晚景翠柳迎春
座凝香万福情春锦绣千里绿千古韵
新春:上联:________,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节: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
母亲节: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
9. (5分)学校组织“感动中国”课本历史人物评选活动,汉代苏武当选。
请你根据课文《苏武传》的内容,给苏武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以第二人称的角度来写,不超过7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上·宜昌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又到了发布中国年度汉字(词)的时候,媒体或机构评选出来的年度汉字或年度热词提名,已经陆陆续续出炉。
2017候选字(词):梦、享、云、智、创、初心、新四大发明、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厕所革命、一带一路、信息安全等。
你心目中的2017年度汉字(词)是什么?以上汉字(词),哪些汉字(词)准确描述了你眼中的2017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