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预习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导航
尝
一.考纲解读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二.本课题相关知识点
1.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概念 3.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4.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5.人的体温及其变化 6.稳态的概念
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9.组织水肿的原因 三.学生自学部分
1.内环境组成及理化性质 (1)体液
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 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它包括 和 ,其中 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两者关系如下图:
(2)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关系和区别(箭头图示)
(3)以血浆为例说明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正常值:
①
②
③
2.内环境稳态
(1)概念:
(2)稳态调节的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四.自主检测
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2.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含有胰岛素、血红蛋白、CO2等物质
B.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C.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肝糖原的分解在②中进行
3.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烧、肌肉酸痛等现象,适当的体温升高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恢复。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B.出现低烧说明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
C.感染病毒后出现低烧,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增强
D.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五.课堂预习落实部分
1.以淀粉和氧气为例说明细胞与外界环境是如何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分析
(1)糖尿病与低血糖:
(2)尿毒症:
(3)发烧:
(4)酸中毒:
(5)组织水肿:(原因、举例)
3.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氧气水无机盐尿液消化酶葡萄糖维生素甘油呼吸氧化酶
脂肪酸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二氧化碳尿素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载体蛋白氨基酸核苷酸唾液淀粉酶
4.下列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红细胞肝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六.课堂练习
1.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B.消化酶的合成
C.受精作用 D.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2.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
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
D.若血浆中检验出乙肝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感染
3.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相对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及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不正确的是( )
2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5.下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血糖浓度高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七.问题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