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概括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

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它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低中年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我们在教学中尝试通过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达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受到启迪,学会有序思考。

在《搭配》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活动:4人一组,每两人照一张合影,一共照多少张照片?
充分讨论后,每组同学汇报,边说边演示,从众多的演示中,挑出一个这样演示的:(四人分别用A、B、C、D来表示)
A——B B——C C——D
A——C B——D
A——D
让学生讨论,你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这样有序的考虑问题,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还能很快的解答。

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有序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呈具体形象化,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又是这样设计的:
用小正方体摆出图形,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有几行几列?
从正面看,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每一块放在哪一块上?
从上面看,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每一块放在哪一块上?
从侧面看,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每一块放在哪一块上?
学生明白了,从正面看,有三层,第一层有七块,第二层有两块,放在左边两块上,
第三层有一块,放在最左边一块上,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能有序地观察,有条理
地说出来,就能正确地画出平面图形,经过训练,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思维能力和
空间想象力都得到发展。

三、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有序思维
小学数学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一门科学,数学教学必将影响甚至改变学生思维方式,而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素质,集中表现在善于运用现代思维去考察和解决数学问题,这就给数学教学增添了一项新任务——使学生具备健全、发达灵巧的“数学头脑”。

而如此的数学头脑的形成与发展和说理训练分不开的,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

如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14 × 2”教学时,先通过直观演示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口述先算2个10得20,再算2个4得8,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得28,从这个感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算理,然后,在原式上再进行初步概括,即边画线边让学生一起口头表述算理:14 × 2=28,想2个10是20,2个4是8,20加上8是28,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这样一种算法模式后,老师可
以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可以求出什么,也可以推动学生的思维有序性。

教会学生思考,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有意识进行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继而学生的“数学头脑”就会更加灵巧发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