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怀化市重点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怀化市重点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2.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B.屏幕上的“手影”
C.水中筷子“变弯”
D.街头路口的“凸面镜”
3.在下列光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不同的是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折断了
C.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4.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车胎内气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5.小明同学想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他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A.长为30cm、分度值为1mm的钢尺
B.长为1m、分度值为0.5cm的木尺
C.长为3m、分度值为1cm的钢尺
D.长为30m、分度值为1dm的皮尺
6.一块铁的质量将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铁块从北极带到赤道
B.将铁块锉成铁球
C.将铁块从15°C加热到50°C
D.将铁块熔化成液态铁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电视机遥控器利用发出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B.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
9.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右端向左滑至中点的过程中()A.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灯泡的亮度不变
B.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灯泡变亮
D.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图甲和图丙B.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12.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二、填空题
13.观察图中盒装牛奶的图片,可知盒中纯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cm3,若牛奶的密度为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kg.喝去一半后,牛奶的密度是______kg/m3
14.电影银幕选用粗糙白色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_____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画面,这种反射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5.每年的6月16日为全国“爱眼日”。
下图中表示甲、乙二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其中_____图是近视眼的成像。
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乙需配戴_____镜。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6.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5.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_______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__mm。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可以采用__________方法。
三、实验题
17.(8分)如图甲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90 92 94 98 98 97 98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小明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
(3)有一组同学的实验如甲图所示,请指出甲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__;
(4)小红和小兰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
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
18.(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实验一:敲鼓时放在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实验二: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三:取一个圆柱形食品罐,给一端开一个圆孔,另一端将底面去掉,蒙上牛皮纸,并用橡皮筋扎紧。
在桌子上约
每隔5cm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将圆筒的开口对着蜡烛,手敲击纸膜,你会看到蜡烛的火焰由近及远被“吹斜”(烛焰会摇动)。
实验一和实验二主要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实验三主要说明______。
19.(8分)请你和小明同学一起完成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
(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烧杯中(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58.4 g),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用该实验方案得到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改进上述实验操作后,进行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一个烧杯装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体积为V;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
四、作图题
20.(8分)根据图中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______)
21.(8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棱镜的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透过棱镜的光路图(折射光线仅要求画出大致位置)。
(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利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同时降低了自重。
将体积为0.02m3的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122kg。
(ρ钢=7.9×103kg/m3)求:
(1)0.02m3的钢制零件的质量;
(2)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23.(12分)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佩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
透光量92% 91% ……
密度(kg•m-3) 1.3×103 2.5×1038.0×103 4.5×103
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腐蚀耐腐蚀
(1)现有一块树脂镜片的质量为3.9×10-2kg,求该镜片的体积为多少cm3?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0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形状、体积相同),求一副钛合金镜架的质量?
(3)小李想配一副这样的眼镜:镜片用的是玻璃镜片,镜片体积与(1)中镜片的体积相同,眼镜架用的是(2)中的钛合金镜架,配好后这副眼镜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题目详解】由图知道,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由于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
即折光能力增强,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B正确.
2、B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
【题目详解】A.“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屏幕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街头路口的“凸面镜”的应用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生活当中出现的现象。
3、C
【题目详解】A.盛有水的碗变浅是由于从碗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碗变浅了。
B.铅笔的光线从水射入空气,发生偏折,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C.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放在报纸上,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所以水珠下的字被放大了。
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C。
4、C
【题目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
B.物体的质量与位置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和密度均不变,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但体积会变小,由
m
V
ρ=可知,密度会变大,故C
正确;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车胎内气体质量变大,但车胎内部体积不变,由
m
V
ρ=可知,密度会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5、D
【题目详解】操场的长度一般在300m以上,所以尺子的量程要尽可能大一些,同时准确程度不需要太高,分度值是1dm就可以,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题分析】A.将铁块从北极带到赤道是地理位置发生了改变了,但其质量不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将铁块锉成铁球,锉刀磨去了一部分铁屑,铁球的质量发生了改变,故B符合题意;
C.将铁块从15℃加热到50℃是温度变了,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即其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把铁块熔化成液态铁是状态改变了,但其质量不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题目详解】A.生活中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了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的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C正确;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D错误。
8、A
【题目详解】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听到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合题意;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合题意;
D.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9、A
【题目详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电流,电压表测并联电路电压,电源电压U不变,故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当滑片P由右端向左滑至中点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故电流表A1的示数也变大。
因为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故灯泡的电功率不变,灯泡的亮度不变。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题目详解】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本领太强,光线过早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图甲是近视眼成像情况。
近视眼的矫正应佩戴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图丙是近视眼矫正后成像的情况。
故选A。
11、C
【题目详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折射现象;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不是光的折射现象;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是由于光经银幕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故选C。
12、A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正确,D错误;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故应选A.
【考点定位】生活中的透镜
二、填空题
13、2500.31200
【题目详解】[1]包装袋上标注了牛奶的体积
V=250ml=250cm3 =2.5×10-4 m3
[2]牛奶的质量
m=ρV=1.2×103 kg/m3 ×2.5×10-4 m3 =0.3kg
[3]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喝掉一半牛奶后,牛奶的密度不变。
14、漫遵循
【题目详解】[1][2]幕布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幕布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幕布上发生了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这种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5、甲凸透
【题目详解】[1][2]根据物理知识可知: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甲是近视眼原理图,应佩戴凹透镜;乙是远视眼原理图,应佩戴凸透镜。
16、1.30;39m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题目详解】[1]
7.80cm 6.50cm=1.30cm
[2] 5.2mm=0.52cm,
1.30cm0.52cm
0.39cm=39mm
2
[3]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方法,以减小误差。
三、实验题
17、6 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不变96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水的质量不同
【解题分析】(1)[1][2]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第4min 开始,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 时的数据是错误的;
(2)[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是96℃;
(3)[4]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实验存在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4)[5]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a 升温快、b 升温慢,在实验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且a 实验中水的质量更小。
18、振动 声波能传递能量
【题目详解】[1]在实验中,由纸屑的跳动可以认识到鼓面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
鼓面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2]将圆筒的开口对着蜡烛,手敲击纸膜,会看到蜡烛的烛焰会摇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9、游码未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54 1.08×
103 偏小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m 2 12
m m V
- 【题目详解】(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该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
(2)[2]已知烧杯的质量m 1=58.4g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2100g 10g 2.4g 112.4g m =++=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21112.4g 58.4g 54g m m m =-=-=
[3]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350ml 50cm V ==
则盐水的密度
333354g 1.08g/cm 1.0810kg/m 50cm
m V ρ=
===⨯ [4]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盐水的质量偏小,根据m
V
ρ=
可知密度偏小。
(3)[5][6]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所以增加步骤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即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 12m m m =-
所以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12
m V V
m m ρ-=
=
四、作图题
20、
【题目详解】因为反射角与镜面的夹角为60°,所以反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入射角也为30°,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AO,度数等于反射角为30°,如图所示:
21、
【题目详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由此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2、(1)158kg;(2)1.8×103kg/m3
【题目详解】(1)由
m
V
ρ=可得,0.02m3的钢制零件的质量
m钢=ρ钢V=7.9×103kg/m3×0.02m3=158kg
(2)因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时,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122kg,所以,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质量
m 碳=m 钢﹣Δm =158kg ﹣122k g =36kg
则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33336kg 1.810kg/m 0.02m
m V ρ===⨯碳
答:(1)0.02m 3的钢制零件的质量为158kg ;(2)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为1.8×103kg/m 3。
23、 (1) 30cm 3;(2)11.25g ;(3) 161.25g 。
【题目详解】(1)该镜片的体积:
V 树脂=-2333.910kg =1.310kg/m
m ρ⨯⨯树脂
树脂=3×10-5m 3=30cm 3; (2)已知铜合金的密度:
ρ铜=8×103kg/m 3=8g/cm 3,
ρ钛=4.5×103kg/m 3=4.5g/cm 3,
钛合金镜架的体积:
V 钛=V 铜=320g =8g/cm
m ρ铜
铜=2.5cm 3, 钛合金镜架的质量:
m 钛=ρ钛V 钛=4.5g/cm 3×2.5cm 3=11.25g ;
(3)每块玻璃镜片的质量:
m 玻璃=ρ玻璃V 树脂=2.5g/cm 3×30cm 3=75g ,
配好后的眼镜的总质量:
m 总=2×75g+11.25g=161.25g 。
答:(1)该镜片的体积为30cm 3;
(2)一副钛合金镜架的质量11.25g ;
(3)配好后这副眼镜的重量是161.2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