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ppt课件
便秘预防
• 病情允许时,可在配方中增加富含纤维 素的蔬菜和水果,或加入适量蜂蜜和香 油,保证充分的水分供应。 •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也可 用肥皂水灌肠。
19
ppt课件
代谢并发症
• 高糖血症
• 低糖血症
• 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
20
ppt课件
高糖血症
• 危重鼻饲病人一方面过于强调营养补充, 使其配方中呈高糖成分。另一方面,机 体由于应激反应,肾上腺素水平增高, 代谢加快,血糖增高。护士应加强监测, 方法:测血糖2~3次/周,对高糖血症者 补给胰岛素或改用低糖饮食。
12
ppt课件
鼻饲管堵塞预防
• 预防的方法是喂完营养液后用温水冲洗 管道20~30 ml,采用粘度低的膳食并调 匀,药品应研成细末。
13
ppt课件
鼻咽食管刺激、损伤
• 鼻饲管对局部粘膜的刺激可引起粘膜溃 疡、出血,应选用细软的鼻饲管 。 • 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喂养管,质软刺激性 小,病人耐受性好,可放置6~8周。一 般硅胶管一月。 • 对长期留置胃管者每日用1%薄荷油滴鼻 剂和呋麻滴剂或氟嗪酸眼液滴鼻,2~4 次/d可预防鼻咽部感染 。每天石蜡油滴 ppt课件 鼻1~2次。
鼻饲并发症的 预防及处理
1
ppt课件
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舌下腺
口腔
腮腺 咽 食管 下颌下腺 肝 十二指肠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ppt课件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消化腺
11
ppt课件
如何预防误吸
• 鼻饲体位 鼻饲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食物 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但通过调 整鼻饲的体位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 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即可防止 并发症的发生。 • 床头角度≥30~35°是安全顺利鼻饲的体 位,此体位可以避免呛咳、呕吐等情况 的发生,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 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 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 。
二、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会厌谷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4
咽扁桃体 咽隐窝 咽鼓管圆枕 鼻咽 软腭 腭扁桃体 口咽
21
ppt课件
低糖血症
• 低糖血症多发生于长期鼻饲饮食而突然 停止者,因病人已适应吸收大量高浓度 糖,突然停止易出现低血糖,应缓慢停 用要素饮食或同时补充其他形式糖。
22
p咽
梨状隐窝
鼻咽
鼻中隔 下鼻甲 软腭
口咽
腭垂 舌根 会厌 梨状隐窝
喉咽
5
ppt课件
食管
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气管 在第6颈椎高度起于咽,穿 过膈后续于胃贲门。 全长可分三段: 颈段、胸段和腹段。 左主支气管 二、食管的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
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 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 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 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 管癌的好发部位。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胃 胰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功能: 摄食,消化 吸收,排泄 内分泌
2
回肠
直肠
上唇系带
硬腭 软腭 腭帆 腭垂 或悬雍垂 腭舌弓 腭咽弓 咽峡
牙龈 腭腺 硬腭 软腭 腭咽弓 腭扁桃体 腭舌弓 腭垂
咽峡
3
ppt课件
第二节

咽鼓管咽口
6
第一狭窄
第二狭窄
第三狭窄
贲门 胃 膈
ppt课件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幽门
贲门 幽门部
胃底
胃体
胃小弯 角切迹 胃大弯 贲门切迹 幽门 为4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中间沟 幽门管 幽门窦
7
ppt课件
幽门窦 幽门管 中间沟
二、胃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 上区。 前壁 肝左叶 膈 腹前壁 后壁 胰 横结肠 左肾 左肾上腺 胃底邻脾膈
三、胃壁的结构 胃道 胃平滑肌 外纵 中环 内斜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机械方面的并发症
• 呼吸道误吸 吸入性肺炎 。
• 鼻饲管堵塞淤积的营养液凝固在管道中 可致喂养管堵塞 。
• 鼻咽食管刺激、损伤 。
ppt课件
10
如何预防误吸
• 鼻饲管位置。鼻饲管误入呼吸道,检查鼻饲管位置传 统方法是抽吸胃液法、观察水下气泡和听诊法,临床3 种方法联合应用,一般均能确定鼻饲管位置 .
• 每次鼻饲都要抽胃液证实在胃内才能鼻饲
• 避免鼻饲管头端位于食管:常规插胃管长度是从耳垂鼻尖-剑突45~55 cm,但一次性硅胶胃管最末一个侧 孔距尖端约8 cm,若按常规置管深度,此孔位于贲门 以上的食管内,当注入流质时鼻饲液易反流于咽喉部 发生误吸,故应延长鼻饲管插入长度8~10 cm,让鼻 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返流。如果 胃管在食管内,注入空气后病人会立即打嗝
16
ppt课件
如何预防胃潴留
• 每次输注溶液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 已排空,若残留量>100~150 ml提示有 胃潴留,需延长输注间隔。可加服胃动 力药,如吗丁啉、促进胃排空。连续输 注时观察4~8次/d,发现胃潴留应减慢输 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17
ppt课件
腹泻预防
• 腹泻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及使用高渗性 饮食时。因此,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 压的鼻饲液,对于较高浓度的溶液,可 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 • 在胰腺功能不足或病重时,对脂肪吸收 差,易致腹泻,用低脂肪营养制剂。 • 鼻饲液配制过程中污染可致腹泻。营养 液配制,器具严格消毒,最好现配现用。
14
胃肠道并发症
• 返流恶心呕吐
• 胃潴留
• 腹泻 • 便秘
15
ppt课件
如何预防返流恶心呕吐
• 输注速度不要过快、量不能过大。注入鼻饲液 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入速度宜慢,一般 每次200 ml,2~4小时∕次,鼻饲完毕,护士在 床边观察约5 min,注意病人有无呕吐,30 min 内不予翻身或进行吸痰。 • 温度保持在38~40℃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减 少呕吐的发生 。 • 出现恶心,呕吐,反流时尽快吸净气道和口鼻 腔内的恶心,呕吐反流物,暂停鼻饲,记录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