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下册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中材料之间的关联,学习通过多件事写人的方法。
2、多角度感受鲁迅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设计说明: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统编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走进鲁迅”这一主题单元中,是一篇侄女周晔怀念伯父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对于它的欣赏和学习绝非一个课时可以完成。
在有限的一个课时里,应该关注他的“核心价值”和“独特性”。
鲁迅堪称语言大师,作者回忆过往生活中的一些珍贵的“琐事”。
通篇洋溢着对伯父鲁迅的敬爱之情。
独特在于本文的叙述视角,小说借助“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不同认识来叙述故事,叙述者的身份和言行隐藏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看,这篇文章他们小学五年级时曾经学过,初读文本后,大多都能得出鲁迅关爱家人,乐于助人等等。
但不能读出他心怀大爱,关爱底层人民,为社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等。
写人记事类的散文要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之中隐含的深意,同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基于以上分析,定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多角度感受鲁迅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2.难点:梳理文章中材料之间的关联,学习用多件事写人的方法。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鲁迅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文章中材料之间的关联预估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预设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1.事情
2.儿时的“我”认识
3.今天的“我”新识
4.关系发现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