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郑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郑州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构成。

A.认知策略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意识和能力
【答案】:B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把握世界的形式,它是通过道德原则和规范向人们提供用善和恶来评价、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这说明道德的特点是()。

A.广泛的社会性
B.更大的稳定性
C.特殊的规范性
D.独特的多层次性
【答案】:C
3.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

A.核心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C
1/ 15
4.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
【答案】:A
5.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B.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C.能动地接受教育
D.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答案】:A
6.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B
7.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B.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
C.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D.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答案】:B
8.()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A.居民生活水平
B.经济的发展
2/ 15
C.文化的进步
D.社会生产力
【答案】:D
9.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
B.国家课程
C.学科课程
D.校本课程
【答案】:D
10.西方国家管理模式可以分为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三种。

A.加拿大模式
B.德国模式
C.英国模式
D.瑞士模式
【答案】:C
1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映了注意的哪一种特性()。

A.指向性
B.集中性
C.可逆性
D.选择性
【答案】:B
12.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辐合型和发散型
C.外倾型和内倾型
D.冲动型和沉思型
【答案】:C
3/ 15
13.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纽厄尔
C.杜威
D.马斯洛
【答案】:B
14.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的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叫()。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评价
【答案】:B
15.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C.以上都是
D.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答案】:C
16.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目的首先是()的目的。

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全民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A
17.马克思说:“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
4/ 15
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段话说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决定认识的需要
【答案】:A
18.认为天与人之间是“交相胜,还相用”的关系的思想家是:()
A.王勃
B.刘禹锡
C.柳宗元
D.韩愈
【答案】:B
19.以下记录类文书中属于行政机关公文文种的是()
A.会议记录
B.纪要
C.通讯
D.会议摘要
【答案】:B
20.京剧《贵妃醉酒》就是依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得?()
A.《牡丹亭》
B.《南柯梦》
C.《桃花扇》
D.《长生殿》
【答案】:D
21.《红楼梦》中“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指的是()。

5/ 15
B.薛宝钗
C.林黛玉
D.贾宝玉
【答案】:D
22.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商品的是()。

A.某父母为子女购买的电冰箱
B.XX公司出售山洞里流出的天然矿泉水
C.某同学赠给同学的礼品
D.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答案】:C
23.用数词表示文件层次时,正确的顺序是()。

A.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B.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1.”,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C.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1”
D.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答案】:A
24.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国家民政部紧急组织调运帐篷,毯子,粮食等物品,帮助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

这些救灾物资()。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产品
C.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D.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赈灾需要
【答案】:A
2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保障公民政治_______的主要形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6/ 15
B.义务
C.兴趣
D.权力
【答案】:A
26.在媒体口中,“哥”和“姐”之类的称谓都有一种非正式的_____:既包含某种拉近距离的______,仿佛所有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又有某种调侃和嘲讽的________,仿佛这些人让社会有了一个宣泄自己的出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口吻真实感幽默感
B.意味亲切感幽默感
C.内涵亲近感距离感
D.含义幽默感随意感
【答案】:B
27.龙马负图、神龟载书,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

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对它已是____,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____,没有定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影影绰绰
B.如数家珍扑朔迷离
C.无可厚非莫衷一是
D.了然于胸疑窦重重
【答案】:D
28.方言需要保护,这是毋庸置疑的,不像有些人说的,保护方言是在不同地方人群之间构筑隔离墙。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人的生活方式自由。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前者承载的是生活方式自由,后者承载的是一种更普遍的交流工具。

没有前者,人的生活将失去色彩,没有后者,将失去更广
7/ 15
阔的交流机会。

理想状态下,两者兼顾,而不是以一方消灭另一方。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提倡保护文化多样性、生活方式自由
B.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C.说明方言和普通话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强调要兼顾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
【答案】:D
29.短短几天内,四大名著“假想微博体”爆红网络。

如果以2006年“馒头血案”为原点,中国网民的“恶搞”之路也已走过多年。

最初仅仅为满足网民的无聊情绪,之后为满足人们对幽默的需求,现如今成功的“恶搞”案例越来越需要“内涵”了。

这内涵一定是“写实主义”的,如果没有大笑之后的现实痛点,那也只是欠缺灵魂的娱乐项目,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假想微博体”使用了“写实主义”手法
B.我国网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网络恶搞”
C.我国“网络恶搞”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D.“假想微博体”蹿红缘于它对现实的关注
【答案】:D
30.“更开放、更节俭、更务实”,这些真切的感受____着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步伐,也让仍在金融危机中徘徊的世界看到了中国的信心与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证明
B.昭示
C.印证
D.展现
【答案】:C
31.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

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
8/ 15
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

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

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B.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C.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D.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答案】:C
32.北京,这个城市太忙了,忙着奋斗,忙着前进,忙着追赶,忙着拥堵,即使夜深,也未能人静。

满目皆是()的高楼,只有在()保存的园林古建中我们才能感受一下古典的夕阳。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鳞次栉比
B.错落有致
C.拔地而起
D.美轮美奂
【答案】:A
二、多选题(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33.关于学年制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

A.要求单一、缺乏弹性
B.易于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C.不利于因材施教
D.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ABCD
34.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师德修养的内容有()
9/ 15
A.立志乐道,甘于奉献等
B.以身作则,反躬自省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答案】:ABCD
35.就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B.人的心理发展是身体发展的基础
C.人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D.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答案】:CD
36.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

A.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B.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C.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D.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答案】:AD
37.问题解决的主要特征包括()。

A.认知性
B.个体性
C.目的指向性
D.包括一系列心理运算
【答案】:ACD
38.()是建立在社会舆论和个人的高度自觉、坚强信念的基础之上的,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工勤工作的必要保证,也是每个工勤人员的道德义务。

10/ 15
A.维护工作秩序
B.善待本职工作
C.遵守工作纪律
D.提高自身能力
【答案】:AC
39.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观念。

价值观主要是由以下哪几个要素构成的()。

A.价值评价标准
B.价值认识
C.价值心理
D.价值观念
【答案】:BCD
40.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B.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答案】:BCD
41.以下关于应用伦理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用伦理学是对规范伦理学的实践
B.应用伦理学不是一门单一独立学科
C.应用伦理学从根本上说是现实需要推动产生的
D.应用伦理学诞生于古希腊时期
【答案】:ABC
42.《教育法》的特点是()。

A.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B.规范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11/ 15
C.形式性与规范性相结合
D.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答案】:ABD
43.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路线是()。

A.依靠贫下中农
B.团结中农
C.对中农限制到逐步消灭
D.对富农限制到逐步消灭
【答案】:ABD
44.公文的文稿是指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稿件,包括()。

A.正本
B.定稿
C.副本
D.草稿
【答案】:BD
45.科学的发展观把()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A.精神文明
B.政治文明
C.环境
D.资源
【答案】:AB
46.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B.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C.理在事先
D.我思故我在
【答案】:ABC
12/ 15
47.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通常由摩擦剂、洁净剂、润湿剂,防腐剂等构成。

用于普通牙膏的摩擦剂有()。

A.山梨酸钾
B.甘油
C.碳酸钙
D.二氧化硅
【答案】:CD
48.社区社会工作有关工作旳价值理念是()。

A.经济建设
B.优势取向
C.利她精神
D.敬业精神
【答案】:AC
49.下列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是()
A.张某发现自己饲养的宠物撕咬邻居小孩故意不制止,致邻居小孩被咬死
B.王某将患溶血症的女儿丢弃在山上,致使女儿死亡
C.贾某和李某是情侣关系,由于家里反对其恋爱关系,两人相约自杀,但李某在欺骗贾某先自杀后逃走
D.齐某将某女强奸,某女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自杀
【答案】:ABC
50.社会工作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B.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客观因素
C.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D.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答案】:ABCD
5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积极应用()等技防物防措施。

13/ 15
A.物联网技术
B.电气火灾监测
C.移动通讯技术
D.消防远程监控
【答案】:ABD
52.按雷电的不同形状大致可分为()种。

A.直击雷
B.片状雷
C.球形雷
D.线状雷
【答案】:BCD
53.下列关于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表述正确的有()
A.必须由两名以上的执法人员实施,并标明身份
B.必须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C.当场告知当事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D.必须事先向行政机关负责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
【答案】:ABC
54.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单位消防设施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

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有()。

A.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对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予以罚款
B.责令单位改正,并受案查处
C.将有关情况通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D.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答案】:ACD
5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A.谎报火警的
14/ 15
B.阻碍消防救援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C.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
D.阻碍消防车、消防艇执行任务的
【答案】:ABCD
15/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