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物理实验题、计算题一轮提升练习选(A)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人教版)高考物理实验题、计算题一轮提升练习选(A )及答案
1、低空跳伞大赛受到各国运动员的喜爱.如图所示为某次跳伞大赛运动员在一座高为H =179 m 的悬崖边跳伞时的情景.运动员离开悬崖时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展开降落伞,以a =8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已知运动员和伞包的总质量为80 kg ,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运动员落地时的速度不能超过4 m/s ,求:
(1)运动员(含伞包)展开降落伞后所受的空气阻力f ;
(2)为了运动员的安全,展开伞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3)如果以下落的快慢决定比赛的胜负,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是多大?
【参考答案】
(1)1 440 N ,方向向上 (2)40 m/s (3)8.5 s
解析:(1)展开降落伞后,分析运动员(含伞包)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a.
解得,f =1 440 N ,方向竖直向上.
(2)展开降落伞之前,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v 20=2gx.
展开降落伞之后,v 2-v 20=-2a(H -x).
联立解得,v 0=40 m/s.
(3)运动员在空中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在空中时间最短.
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t 1=v 0g =4 s.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 2=v 0-v a =4.5 s.
最短时间t =t 1+t 2=8.5 s.
2、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直导线a 和b 串联在电路上,a 长为l 0,b 长为2l 0.
(1)若沿长度方向的电势随位置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求:①a 、b 两导线内电场强度大小之比E 1E 2
; ②a 、b 两导线横截面积之比S 1S 2
. (2)以下对直导线内部做进一步分析:设导线单位体积内有n 个自由电子,电子电荷量为e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 .
现将导线中电流I 与导线横截面积S 的比值定义为电流密度,其大小用j 表示.
①请建立微观模型,利用电流的定义I =q t 推导:j =ne v ;
②从宏观角度看,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就形成电流;从微观角度看,若导体内没有电场,自由电子就不会定向移动.设导体的电阻率为ρ,导体内场强为E ,试猜想j 与E 的关系并推导出j 、ρ、E 三者间满足的关系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理量要在解题时作必要的说明)
【参考答案】(1)①:1 ②:6 (2)①见解析 ②j =E ρ
解析:(1)①分析图象,求出a 、b 两导线两端电势差,已知Φ1=8 V ,Φ2=2 V ,d a =l 0,d b =2l 0.
根据U =φ1-φ2可知,a 导线两端的电压U a =6 V ,b 导线两端的电压U b =2 V .
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可知,
E =U d .
代入解得,E a :E b =:1.
②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电流相等,I a =I b .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 =U R .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 =ρl S .
代入数据可知,S a :S b =:6.
(2)①在直导线内任选一个横截面S ,在Δt 时间内以S 为底,v Δt 为高的柱体内的自由电子都将从此截面通过.
根据电流及电流密度的定义可知,j =I S =Δq Δt·S .
其中Δq =neS v Δt.
代入,j =ne v .
②猜想j 与E 成正比.
设横截面积为S ,长为l 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
则E =U l .
电流密度的定义j =I S =U SR .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导线的电阻R =ρl S .
联立解得,j 、ρ、E 三者间满足的关系式为j =E ρ.
3、如图所示,甲和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别为m 1=2 kg 、m 2=3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初始距离L =170 m .两者分别以v 1=10 m/s 和v 2=2 m/s 的初速度同时相向运动,经过t =20 s 的时间两者发生碰撞,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某同学解法如下:
因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它们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度的大小是相同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的大小:a =μg ,设两物体在t =20 s 的时间内运动路程分别
为s 1和s 2,则有:s 1=v 1t -12at 2,s 2=v 2t -12at 2,考虑到s 1+s 2=L 即可联立解出
μ.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答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解出最后结果;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参考答案】
该同学解法不合理,因为未考虑物体是否停止.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
解析:解答与评分标准:
该同学的解答不合理
因为四式联立,代入数据后解得a =0.175 m/s 2
经过时间t =20 s ,两物块的速度分别为
v ′1=v 1-at ,v ′2=v 2-at
代入数据得v ′1=6.5 m/s ,v ′2=-1.5 m/s
v ′2<0,表明物块乙在20 s 之前就已经停止运动,故该同学解答不合理.
正确解答:物块2停止运动前滑行的距离s 2=v 222a
将相碰之前的位移关系s 1+s 2=L 具体为
(v 1t -12at 2)+v 222a =L ,
代入数据得:100a 2-15a -1=0
解得a =0.2 m/s 2和a =-0.05 m/s 2(舍去),
再由a =μg 得μ=0.02
4、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氡222,人长
期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设有一静止的氡核(222 86Rn)发生衰变生成钋(218 84
Po),若放出5.6 MeV 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新核钋218的动能.(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222 86Rn →218 84Po +42He (2)2×10
-14 J 解析:(1)根据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为:
222 86Rn →218 84Po +42He.
(2)以α离子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m v 0+M v =0.
解得,v=-m v0
M,负号表示方向与α离子速度方向相反.
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ΔE=1
2m v
2
+
1
2M v
2.
联立解得,新核钋218的动能E
k
≈2×10-14 J.
5、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备用实验器材如下:
A.小灯泡(标称值为“2.5 V,1.25 W”) B.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1 Ω) C.电流表(量程3 A,内阻约0.2 Ω) D.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3 KΩ) E.滑动变阻器(0~10 Ω) F.滑动变阻器(0~200 Ω)
G.定值电阻(阻值为100 Ω) H.定值电阻(阻值为3 KΩ)
I.电源(电动势3 V,内阻很小) J.开关,导线若干
备选电路图如下(各电路图中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
为了实现实验测量目标,并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回答以下问题(填写器材前的字母序号或电路图下的字母序号):
(1)电路图应选择________.
(2)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
(3)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
(4)定值电阻应选择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此次实验所得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若把该小灯泡
与一个电动势为3 V,内阻为0.8 Ω的电源直接相连接,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________(能、不能)正常发光,理由是灯泡两端电压______2.5 V(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1)C(2)B(3)E(4)H(5)不能大于
解析:(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电压表量程较小,故需要串联定值电阻H来扩大量程为3 V,电流表外接连接,滑动变阻器分压连接,电路图选择C.
(2)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P
U=0.5 A,故选择电流表B.
(3)滑动变阻器分压连接,选择阻值较小的E.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定值电阻选择H.
(5)在图中画出电源的U-I图线,两图线的交点即为小灯泡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小灯泡的实际电压为2.6 V,电流为0.47 A,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理由是灯泡两端电压大于2.5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