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参赛《多彩的情绪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十八课《多彩的情绪》
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
一、教案背景、学情分析
1、面向学生:初中七年级
2、学科、课题: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18课《多彩的情绪》
3、课时数:一课时(40分钟)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的波动很大,遇事爱走极端,从而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该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上不具备任何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理解这一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出发,循序渐进,采用一个个鲜活的情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逐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水到渠成的带领学生一起认知情绪、体验情绪、感悟情绪,并且注意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多彩的情绪”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八课的课题。
该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关于“理解情绪的多样性”的内容编写的。
本课是“热爱生活”单元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的深化和拓展。
本课主要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内容:
层次一: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层次二:通过典型情景等素材认识到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情绪的因素很多。
层次三:通过一则情绪故事认识到不同的情绪作用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心态来透视和欣赏神秘的情绪世界,从而感受到情绪世界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勇敢地走进情感世界,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绪变化;
(3)注意培养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能力目标
(1)理解每个人都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2)懂得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情绪会产生积极的结果,消极情绪会导致消极的结果,努力学会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3、知识目标
(1)了解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
(2)会区分积极与消极情绪,并指出其会产生的相应的结果。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
1、“情绪万花筒”: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2、“情绪奇异果”: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对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难点分析】
“情绪变奏曲”:七年级学生基本上不具备任何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理解这一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五、学法指导
1、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2、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境中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情景体验法等。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在百度图片上搜集能够产生强烈情绪体验的图片;
2、在百度知道上搜集与情绪有关的词语;
3、在百度网页查阅李白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上课环境为我校汉语推广教室。
八、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共分四大环节:导入新课、共同探究、当堂演练、课堂小结。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本环节采用图片导入法:
【百度图片】
“奥运场馆鸟巢”: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 %C2%D4%CB&in=372&cl=2&lm=-1&st=&pn=32&rn=1&di=109081084230&ln=1 990&fr=&fm=&fmq=1331535181990_R&ic=&s=&se=&sme=0&tab=&width=&hei ght=&face=&is=&istype=#pn32&-1&di109081084230&objURLhttp%3A%2F%2Fpi %2F2008-08-12%2F200881212462355_2.jpg&fromURLhttp%3A%2F %%2Fshow%2F1%2F38%2F58a667c6c488221e.html&W1024&H 768&T6784&S274&TPjpg
“神七首次实现太空出舱”: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9 %F1%C6%DF%CA%D7%B4%CE%CA%B5%CF%D6%CC%AB%BF%D5%B3% F6%B2%D5&in=28419&cl=2&lm=-1&st=-1&pn=97&rn=1&di=60741411255&ln=1 979&fr=&fm=result&fmq=1331535282583_R&ic=0&s=0&se=1&sme=0&tab=&wid 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7&-1&di60741411255&objURLhttp%3A% 2F%%2Fupload%2F2008_09%2F08092809475284.gif&fromUR Lhttp%3A%2F%%2Fshow.aspx%3Fid%3D19373%26cid%3D24 &W400&H256&T9707&S36&TPgif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空间交会对接”: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9 %F1%D6%DD%B0%CB%BA%C5%D3%EB%CC%EC%B9%AC%D2%BB%BA% C5%CA%D7%B4%CE%CA%B5%CF%D6%BF%D5%BC%E4%BD%BB%BB%E 1%B6%D4%BD%D3&in=17655&cl=2&lm=-1&st=-1&pn=98&rn=1&di=42986137 605&ln=1893&fr=&fm=result&fmq=1331535660787_R&ic=0&s=0&se=1&sme=0 &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8&-1&di42986137605&objUR
Lhttp%3A%2F%%2Fupfile%2F2011110180704113.jpg&fromURL http%3A%2F%%2Fview.asp%3Fnewsid%3D832&W398&H298&T 12249&S28&TPjpg
“汶川地震”: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 3%EB%B4%A8%B5%D8%D5%F0&in=16959&cl=2&lm=-1&st=&pn=9&rn=1&di =80301603465&ln=2000&fr=&fm=rs2&fmq=1331536427755_R&ic=&s=&se=&sm 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9&-1&di80301603465&objU RLhttp%3A%2F%%2Fadmin%2Fimages%2Fuploadpic%2F200 8%2F6%2F17%2F2008-6-17-12-3-8-Max_33edc880_26f0_4fa8_9656_41cda678b0c 8.jpg&fromURLhttp%3A%2F%%2Fpicture%2Fcommendpic.as px%3Fimgid%3D899b76ab-5977-426c-9805-d2cc2def5348%26page%3D20&W640 &H480&T12352&S52&TPjpg
“解放军救灾抢险”: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3 %EB%B4%A8%B5%D8%D5%F0%BD%E2%B7%C5%BE%FC&in=4257&cl=2&l m=-1&st=-1&pn=571&rn=1&di=61043836800&ln=1997&fr=&fm=result&fmq=133 1537857630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 ype=2#pn571&-1&di61043836800&objURLhttp%3A%2F%%2F 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080617%2F0011114cec9a09c1c20331.jpg&from URLhttp%3A%2F%%2Fhtm%2F2008-06%2F17%2Fcontent_207 481.htm&W410&H305&T10829&S32&TPjpg
“凤凰涅槃灾后重建”: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3 %EB%B4%A8%D0%C2%B3%C7&in=21300&cl=2&lm=-1&st=-1&pn=12&rn=1& di=9927861450&ln=1956&fr=&fm=result&fmq=1331538606693_R&ic=0&s=0&se =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3&-1&di120939368 670&objURLhttp%3A%2F%%2F2011%2Fsite2%2F20110511 %2Fc8b662a5369e23272ef9129aae410760.jpg&fromURLhttp%3A%2F%2Fzhuanti. %2F2011%2F2011-05%2F11%2Fcontent_1994757_13.htm&W450&H29 9&T9593&S38&TPjpg
教师通过播放“奥运场馆鸟巢”等三幅图片,引导同学自己去感受当我们的祖国取得成就时,人民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的情感体验;再通过“汶川地震”、等一组图片,继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认识。
从而逐一深切地体验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
(此处的图片感悟形成本课第一处情感升华)
环节二:共同探究
层次一:情绪“万花筒”
1、“情绪辞典”
(1)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组集思广益,讨论有关情绪的成语、词语或诗句。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逐组指导,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交流讨论之中。
(2)请学生按照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分别展示本组的交流成果。
在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时,鼓励更多的学生进行补充,并及时点评发言同学
的观点。
(3)请全班分为四大组齐读有关情绪的词语。
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提出要求:朗读时注意该词的情绪色彩,读出感情。
【百度知道】
关于“喜”的成语:/question/327641129.html
关于“怒”的成语:/question/347633733.html?an=0&si=1
关于“哀”的成语:/question/16279384.html?an=0&si=1
关于“惧”的成语:/question/349838271.html?an=0&si=2
2、“情绪故事”
(1)学生与同桌交流,畅谈自己的情绪故事。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学生的对话,对于能够跳出个人情感,胸怀祖国、关注民生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评价。
(2)请学生将自己的情绪故事与全班分享。
鼓励全班同学都能够从小胸怀祖国,关注民生。
(从而形成本课的第二处情感升华)
层次二:情绪“变奏曲”
1、共同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
(1)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李白的诗,体悟李白的情感。
学生分别朗诵两首诗,分析李白的情绪表现,进而探究这两种情绪产生的原因。
在探究原因时,老师自己介绍每首诗的写作背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情况下,情绪会有所不同”。
【百度网页搜索】
1、《江夏别宋之悌》写作背景介绍:
/s/blog_52f9f7530100fefn.html
2、《早发白帝城》写作背景介绍:
/view/155504.htm#3
(2)“同样80分”
举出小明和小华同样考了80分的例子,请同学们通过这两位主人公的情绪对比,得出“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往往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的结论。
层次三:情绪“奇异果”
“废纸篓里的诺贝尔奖”
1、学生朗读小故事《废纸篓里的诺贝尔奖》,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
2、对于学生的答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行为会受到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影响。
环节三:当堂演练
层次一:“练一练”
1、以下诗句描述的分别是哪一种情绪?
怒发冲冠。
——怒
卷诗书喜欲狂。
——喜
哀民生之多艰。
——哀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惧
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D )
A、情绪随时可以发生变化
B、情绪对人有积极的作用
C、情绪对人有消极的作用
D、情绪对人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3、材料探究
层次二:“念一念”
全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念一念: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决定容颜,但你可以改变气质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环节四:课堂小结
通过幻灯片展示和板书指引的方式,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把握各项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老师寄语的方式,提醒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要把握好“度”,进而乐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利用情绪的积极一面,克服情绪的消极一面,让情绪为我们服务,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
在歌曲《幸福拍手歌》中结束本课。
【百度mp3】
/m?word=mp3,,,[%D0%D2%B8%A3%C5%C4%CA %D6%B8%E8]&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D0%D2%B8%A3%C5%C4 %CA%D6%B8%E8&si=%D0%D2%B8%A3%C5%C4%CA%D6%B8%E8;;%D0% A1%DD%ED%C0%D9%D7%E9%BA%CF;;0;;0&lm=-1&attr=0,0&rf=zb&size=115 3433&mtype=2
九、教后反思:
1、本课从图片导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为下面谈自己的情绪体验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在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环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用书本上的话来介绍李白的作诗背景,就无法展现出影响情绪因素的多样性,此处加入老师从百度上查到的关于李白作这两首诗的详细背景,很好的诠释了为什么李白在面对同样美丽的长江沿岸景色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
3、最后的课堂小结在歌曲《幸福拍手歌》中结束本课,使学生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把握情绪,乐于做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