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语言风格简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9-06-15 作者简介:惠萍(1974—),女,河南社旗人,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新闻传播、 编辑出版等领域的研究。
·25·
之说:“圣主当阳,力崇文教,庙堂既陈诗赋,草野合 奏风谣,所谓上行而下效也。”[3]10同时,还强调此举 也意在“规 正 风 俗 ”“警 惕 人 心 ”,立 意 不 可 谓 不 高 远。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语言风格;休闲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9.05.004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9)05-0025-04
李渔一生创作无数,但《闲情偶寄》是其为数不 多的一本具有自传性质的随笔。他在书中分门别类 地向读者讲述他关于戏曲、园林、器物、饮食以及养 生等问题的看法,涉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还殷切地指导人们怎样讲究吃喝玩乐、如何顺 生颐养天年等。可以说,《闲情偶寄》真切记录了李 渔一生的经历和思考,比较集中地展示了李渔对戏 曲舞台艺术和世俗生活的热情、认知和创造,把它视 为李渔的代表作亦不为过。它既是李渔艺术创作生 涯的总结,也是他日常审美生活的理论来源。李渔 写信 给 友 人 说:“弟 以 前 拙 刻,车 载 斗 量,近 以 购 纸 无钱,多束诸 高 阁 而 未 印 …… 惟 《闲 情 偶 寄 》一 种, 其新人耳目,较他刻为尤甚。”[1]215
其次,“言近旨远”是作者“寓庄论于闲情”创作 手法的一种外在表现:托物言志,以小见大、以浅喻 深。“是集也,纯 以 劝 惩 为 心,而 又 不 标 劝 惩 之 目。 名曰《闲情偶 寄 》者,虑 人 目 为 庄 论 而 避 之 也。”[3]11 比如文中提到对葱、蒜、韭三种普通食材的描述:一 开始从气味香浓到人们的好恶,“浓则为时所争尚, 甘受其秽而 不 辞;淡 则 为 世 所 共 遗,自 荐 其 香 而 弗 受”,写出自己从中悟到的善身处世之艰;从自己一 生对待此三物和香椿的态度引申出待人接物的中庸 之道;并且还能从韭菜初生之芽的清香不臭联想到 孩提之初心不变,没有惊人之语却也清新可喜,委实 不易。李渔 谈 到 人 们 饲 养 的 家 畜,“鸡 司 晨,犬 守 夜,猫捕鼠”,同 样 “有 功 于 人 而 自 食 其 力 ”,但 待 遇 和下 场 却 迥 然 不 同:“鸡 之 司 晨,犬 之 守 夜,忍 饥 寒 而尽瘁,无所利而为之,纯公无私者也;猫之捕鼠,因 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为之,公私相半者也。清勤自 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 固宠之方。”[3]363-364李 渔 一 边 慨 叹 “是 三 物 之 亲 疏, 皆自取之也”,一边慨叹“亲疏可言而祸福不可言”, 从而悟出的“居官守职之难”,最后还不忘对自己选 择超然于宦海沉浮表示庆幸。个中描述虽有牵强附 会之嫌,倒也能在细微处言人所未言,给人以更多的 启发和想象。
第 36卷 第 5期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 10月
Vol.36 No.5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Otc.2019
李渔《闲情偶寄》语言风格简论
惠 萍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创作中为数不多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随笔,其语言亲切自 然、简洁平实,呈现出“言近旨远”“雅俗俱利、理致兼收”“简而文、新而妥”的语言风格。李渔语言风 格的形成,与晚明心性之学的盛行、明清易代之际政治对出版的管控,以及李渔自身个性特征等因素 息息相关。李渔用其独具风格的语言为我们构筑了《闲情偶寄》这座奇特的文化大厦。我们今天的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李渔安乐有时、起居有度的休闲生活方式和戒奢从简、即雅俗得当,兼顾 义理与情致
此语和下 文 的 “简 而 文、新 而 妥 ”都 出 自 《闲 情 偶寄》的“居室部”,原本是谈“途径”和“置顶格”设 计时的处理效果,拿来借以描述《闲情偶寄》的语言 风格还是比较恰切的。
多,可称之 为 “浅 近 文 言 ”。 全 书 比 较 通 俗 易 懂,如 果说有阅读障碍,也只是存在于一些对一般读者来 讲不是特别熟悉的特殊用语和典故方面。除却这 点,《闲情偶 寄 》的 语 言 总 体 来 讲 亲 切 自 然、简 洁 平 实,言有尽 而 意 无 穷。 语 言 风 格 也 叫 言 语 风 格,是 “语言表达上特有的气氛和格调”。“语言风格受特 定的交际场合、交际目的支配,是运用语言的结果。 语言风格不是语言体系自身的状态,不是语言民族 特点或语言材料的综合,而是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 的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 和 格 调。”[2]184纵 观 全 书,李渔《闲情偶寄》的语言呈现以下风格特色:
(一)言近旨远 “其言近,其 旨 远。”[3]1意 思 是 语 言 浅 近 而 旨 趣 深远,这是友 人 对 《闲 情 偶 寄 》的 整 体 评 价,也 是 对 该书语言 特 色 最 恰 切 的 描 述。 诚 然,“能 于 浅 处 见 才,方是文章高手”[3]40。 首先,“言近 旨 远 ”是 作 者 表 达 自 我、实 现 创 作 目的一种 主 动 选 择。 尽 管 《闲 情 偶 寄 》着 眼 于 戏 曲 舞台和日常生活的文字书写,但李渔却把它视为一 介平民藻 饰 鼎 新 盛 世、回 应 主 旋 律 之 作。 他 在 “凡 例”中开篇明义做“四期三戒”,尤其是“点缀太平”
其实,《闲情偶寄》让人耳目一新的不仅在于李 渔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独特角度,而且还在 于李渔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笔者发现有关《闲情 偶寄》语言研究的现有成果多集中在对其中戏曲语 言的研究方面,对《闲情偶寄》一书整体的语言风格 的研究则涉及较少。因此,笔者就从此处尝试研究。
一、《闲情偶寄》语言风格的特征 《闲情偶寄》虽是一本文言书籍,但所用白话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