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读书心得
2022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是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继《让大脑自由》(Brain Rules)后的一部家庭教养力作。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从科学角度阐明了胎儿和婴幼儿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并总结出数十条大脑规则,帮助天下父母在儿童5岁前的黄金成长阶段里,养育出聪明、健康、幸福、快乐、有教养的宝宝。

因为我也是以为母亲,所以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不仅如此,我还可以根据这本书讲解的内容更好的进行家校沟通。

养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开发孩子大脑的过程中,父母言传身教最重要,孩子的观察模仿能力超出你想象。

孩子的发育过程不仅仅是孩子的自我长大,更是父母与孩子通过共情力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书中指出,在婴幼儿时期父母陪伴与电视陪伴长大的孩子不同之处。

对于音频与视频对孩子心智的发育远远不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远程教育看似节约了时间与精力,还降低了经济成本,但是这种学习与交流对于幼儿来讲,远远不如人与人之前的沟通与互动,而与人的沟通中,陌生人又远远不如父母。

在语言学习中,婴幼儿只有通过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才会真正事半功倍。

而人机的学习方法、或者是动画片还有音频,只能作为亲子互动之外的补充。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或许不能说,但时刻都在观察学习着父母的行为,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会进入孩子的意识,以后若是出现类似的事情孩子首先会采取的就是父母相同的方式。

所以我在进行家长会的时候告知过家长: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家长是怎么样的,孩子就是怎么样。

其实这也是在给家长们提要求,不想孩子每天看手机,就需要家长在家管控自己看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希望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那家长在家就应该多看书。

其次,父母的共情能力将会在潜移默化中传导给孩子。

对于孩子的情绪大爆发,父母一定要深入其中,及时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

描述孩子现在的现状,推测他们的心理感受,得到孩子认可以后,帮助孩子们对这种情绪进行标注。

比如:你想得到安妮所有的礼物,但是你却没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忌妒。

要让孩子懂得如何调整并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得先学会“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同理心,能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并且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内心。

我们班上的孩子很多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一句话叫做隔辈亲,所以很多时候父母进行管教的时候爷爷奶奶辈会出来阻止,导致了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对于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熊孩子”,需要引导他们自觉体会别人的感受,主动与别人共情。

具体步骤是:
第一,体会孩子的感情,并帮助他们一一标注自己的情绪。

第二,引导和鼓励孩子表达情绪,而不要急于打断和制止。

第三,帮助孩子尝试理解别人的想法,并换位思考。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能够熟练利用共情的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建立和维护和别人的良好感情。

书中指出,完全不必评价这种情绪的好坏,也不必一定要提出解决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认可孩子此时的感受就可以了。

而孩子,在父母之处得到共情,也会逐渐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共情人,有助于孩子结交到健康稳定的友谊。

其实这个不仅仅局限在家里,在学校里面也是一样的,我的脾气是属于比较急和浮躁的,所以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和我越来越像了,沉不住气,喜欢用吼去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感觉,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在之后的处理事件中,我一定要先去肯定孩子的情绪,先解决情绪再来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应该会更爱我,更愿意和我诉说情绪和心事,更信任我。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赏罚一定要分明。

在对于孩子犯下的措施,需要加以必要的惩罚,使其认识错误。

在实施惩罚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惩罚必须有分量,必须是孩子真正厌恶的事物。

第二,惩罚越迅速,效果就越好。

第三,规则的执行必须具有一贯性,否则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孩子会变得更加放纵。

第四,在执行规则的时候,你必须给孩子安全感。

让他们觉得,即使你惩罚了他,你还是爱他的。

第五,父母要有耐心,孩子很少能通过一次教训就建立是非观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中间,需要家长付出非常多,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于教育孩子有了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教育我们班上的孩子也有很多感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