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2、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为失去知音而破琴绝弦的极端行为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同学们,在听到这段音乐时,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音乐有关,题目是《伯牙鼓琴》。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停顿。

(三)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解疑。

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适时点拨。

4、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以下词句:
(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弹琴,钟子期倾听。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刚开始弹琴时,心里想到巍峨的
泰山。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弹得真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眼前。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

(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弹得真好啊,就像浩浩荡荡的流水奔腾不息。

(四)深入探究
1、思考: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体会钟子期对伯牙琴声的精准理解,感受伯牙高超的琴艺和钟子期出色的鉴赏能力。

2、讨论:为什么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
通过分析伯牙鼓琴时的心境以及子期的回应,让学生明白伯牙在子期那里得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欣赏,两人心灵相通,互为知音。

3、探究: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极度悲痛和对这份友情的珍视,从而深刻体会“知音难觅”的含义。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友谊的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珍惜友情,如何寻找自己的知音。

(六)课堂小结
1、总结课文内容,回顾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

2、强调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伯牙鼓琴》。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八)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知音难觅珍惜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