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孩子
楸立
我叫陆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
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缘由。
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来到了常州,过半年我就又到了南京,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
无声地四处漂泊。
爸妈的真实名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
我叫王海时,爸叫老王。
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娃吴了。
妈妈长的很美,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人。
我记忆里的妈妈很少说话,她是爸爸的好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就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
这些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
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野猫的叫声多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舞爪的家伙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我有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骗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小脸蛋说,孩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时间多了,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
妈妈说,什么时候走?
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香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任务完了!
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
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她牵着,上了一
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
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盯着渡口,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
时间在一点一滴地过去,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
他们向油轮奔跑过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
说完她决然地走出油轮。
我看到妈妈昂首走上码头,一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抓住,上了辆很严实的汽车。
我扒在窗户上看着眼泪流下来,我对我自己说我不哭,一定不哭。
不知不觉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上还矗立着一座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
高个子叔叔领着我,到了一位娃周的伯伯那里!周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那上面密密匝匝的写满了数字和字母,这是妈妈缝进我的衣服里面的。
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小朋友,我不再是孤单的了。
可我到夜里总是梦到爸爸妈妈。
我弄醒睡在一旁的罗陕北,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小北说,我想。
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要爸爸要妈妈。
第二天,周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面善慈祥的阿姨。
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她们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所有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
声音漫山回荡,响彻云霄。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写“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无声地四处漂泊”,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且家里的表和我的耳朵都好好的,暗示我的父母在晚上发报。
C. “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也符合孩子的视角和表达特点。
D. 最后一段写孩子们的声音漫山回荡,响彻云霄,表现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这是本文最想表达的主题。
2.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为什么要用“红孩子”做标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我’的父母”?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强国论坛:您认为我们国家在探月工程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叶培建:我们国家在探月工程当中能取得五战五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我们国家的体制和机制。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历来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嫦娥工程也是如此。
我国探月工程的顶层规划设计比较好,做第一步就准备第二步,看第三步,每一步都继承了前面的成果,有新的发展;我们这支队伍很努力、很年轻,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不仅发扬了航天精神,也为航天精神注入了新的要素,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强国论坛: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探索太空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意义?
叶培建: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问题。
坦率地讲,太空的研究,有的时候你要马上说它有什么用处是很难回答的。
就当前来说,去月亮、去火星对我们当前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和影响,为时太早。
但是、就像我们的海洋权益一样,太空、宇宙就是一个海洋,太空里面的各个行星,各个星球就是大大小小的岛屿、从长远泉说,为了探索太空,维护我们的太空权益,我们必须要去。
具体来说,尿不湿、数码相机、粘扣,这些都是航天技术应用到我们民间来的。
所以,无论从眼前利益还是长远角度来看、未来开发太空,必定会对人类有重大的影响。
强国论坛:您如何评价年轻一代航天人?
叶培建:青年一代的航天人有着一种很好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有这一批年轻人,有希望。
我认为航天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那么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很多的基础设施,但都比不上一条,我们留下了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
强国论坛:您带领团队在关键技术的突破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叶培建:这支年轻的队伍克服了很多困难。
地球外层有二氧化碳,会发热,我们过去探测地球主要是靠一个红外探测仪。
但是月亮上没有红外,怎么找到月亮?就需要有紫外,我们做紫外探测器、紫外敏感器,紫外敏感器是我们全新的研究。
502 所一个博士班组花了几年的时间,从零开始,从无到有,表现得非常好。
嫦娥四号探测器要落到月球背面。
背面我们是看不见的,如何解决通信问题?我们的方案就是在地月之间的“L2点”放一个“鹊桥”中继卫星,利用“鹊桥”既看到地球又看到月球背面进行通信。
原来的世界性难题得到了很好解决,这是我们的一个创举。
强国论坛:结合您的经历,您认为年轻人的发展怎样和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
叶培建:我们航天人和普通人一样,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没有什么特珠的,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但是航天人有一个特点,当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他一定从骨子里会服从国家的利益。
为什么?因为从进航天队伍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和国家命运、国防建设相连接。
我们是国家的一分子,国家强,我们个人才能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只有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命运、国家的大局结合在一起,我们每个人才能做一点事情,才能发挥一点作用。
没有国家这个大平台,我们是做不出来大事情的。
这一点在我们航天青年人的思想当中非常牢固。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9月30日,有删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者集中力量、甚至举全国之力办大事的优越性,这为我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可喜成就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B. 叶培建认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建立很多基础设施,取得了很多自主知识产权,是因为我们有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年轻队伍。
C. 地球外层有二氧化碳,过去探测地球主要靠红外探测仪,月亮上没有红外,要在地球外层找到月球,需要在其背面放置紫外敏感器。
D. 我们的祖国是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和发展的大平台,国家强大,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安宁;离开了祖国这个大平台,就做不出大事情。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探月工程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良好的项层规划设计,全面考量,步步为营,稳步推进,每一步都继承前面的成果,都有新的发展与进步。
B. 中国航天队伍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关键技术的突破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购H的新壮举。
C. 探索太空,对于我们当前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具体意义,从长远角度看,它是维护我们太空权益的必要举措.开发太空必定会对人类有重大影响。
D. 为了解决与看不见的月球背面的通僧向题,我国科学家在地月之间的“L2点”放置了一个“鹊桥”中维卫星,解决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通信难题。
7. 中国航天人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晨读
长白山
一座大山下,有三间茅草房。
东屋住着明子爷爷,西屋住着明子爷爷的两个孙子:成龙、成虎。
结束了一个美梦,明子爷爷醒了。
明子爷爷知道,已经是早晨4点。
这不是钟表告诉明子爷爷的,而是明子爷爷的生物钟发挥了作用。
明子爷爷梦见成龙在黑板上写着什么,孩子们都在认真看;梦见成虎戴着眼镜在纸上画着什么,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在旁边笑。
明子爷爷在梦里说,俩孙子都出息了。
明子爷爷勇敢地把头从被窝里伸出来,一股寒气像鬼一样拍打着明子爷爷的额头、脸和没有几根毛发的头皮,甚至花白的胡子上还结了冰碴儿。
明子爷爷虽然老胳膊老腿了,但还是挺麻利地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
下了炕,明子爷爷就顺顺当当径直去了西屋。
明子爷爷对自己的房子太熟悉了,哪里是房门,哪里是锅台,哪里是炉子,他都了如指掌,摸黑都能准确找到,不差分毫,仿佛是白天一样。
其实,对于明子爷爷而言,白天和黑天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双眼失明。
这是小鬼子报复的结果。
那年,他两个点射,就让两个小鬼子报废了。
然后,一枚炮弹落到他跟前,他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眼前一片漆黑,于是,漆黑就成了他的常态。
明子爷爷摸进了西屋,他先是把炉灰从炉子里取出来,然后,又在炉子里铺上豆秸,再在豆秸上铺木袢子。
当他摸木袢子时,心抖可一下,想,袢子不多了,得让队长帮助弄些木头来了。
明子爷爷小心地将豆秸点燃,炉子里的火被屋外的狂风吸得呼呼地响,顿时,屋子里就有了热意。
明子爷爷乐了,是乐在心里。
他想,再等会儿,屋子热了,就叫成龙、成虎起来读书。
昨天,俩孙子读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明子爷爷在心里又温习了一遍,自己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只会开枪打鬼子的武人,而是一个腹有诗书的文化人了。
想到这儿,明子爷爷心里美美的。
有孙子真好啊。
成龙、成虎并不是明子爷爷的亲孙子,而是他抱养的弃儿。
八年前,明子爷爷上山去砍柴,听到婴儿的哭声。
循着声音走过去,他摸到了成龙,那时,成龙还不叫成龙,是因为成龙的身边卧着一条小蛇,于是,就叫成龙了。
七年前,他又捡回了小虎,因为一将小虎抱回屋,明子爷爷家的猫就舔他的脸,于是,明子爷爷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刚抱来成龙那会儿,有人就嘲笑他:把自己养活好得了,还养什么弃儿。
明子爷爷大怒,少放屁!
屋子里已是热浪滚滚,明子爷爷想,该让孙子起来了。
于是,他喊,成龙、成虎起来念书!
他想,两个孙子一定会像往天那样说,好!爷爷!但现实却与他的想象完全相反。
明子爷爷想,这个岁数正是贪睡的年龄!但转念想,不对,每天可不是这个样子啊!
成龙、成虎起来!
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明子爷爷赶紧走到炕边,伸手一摸,被子紧紧贴着炕席:俩孙子干吗去了呢?
“咕咚”“咕咚”,是木头撞击僵硬大地的声音。
紧接着,门“吱嘎”开了,一股冷风随之进了屋子。
然后,就是稚嫩的声音:爷爷,我们该背诗了!
成龙、成虎,你们去弄烧柴了吗?
爷爷,今天,我们背骆宾王的《咏鹅》。
来,我念一句,您跟着念一句: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曲项向天歌!”
沧桑和稚嫩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从茅草屋中传出,温暖着屋外寒冷的空气。
(有删改)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炉子里的火被屋外的狂风吸得呼呼地响”交代了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颇为艰苦。
B.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写爷爷的美梦、失明的原因、孙子的由来,使小说内容充实,结构富于变化。
C. 成龙、成虎早早出门拾柴,为爷爷分担家务,反映了他们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懂事早且成长快。
D. 小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了爷爷与孙子三人之间那种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字里行间流动着人性的温情。
9. 在叫孙子起来读书的过程中,明子爷爷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回答。
10. 小说是如何围绕“晨读”来展开情节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 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束住脖子。
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 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 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
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
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 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
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
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 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
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 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
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15. 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
唐·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释】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17.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他嗤笑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红楼梦》中的《枉凝眉》里有“一个是……,一个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其中“____________”指的是贾宝玉,“____________”指的是林黛玉。
(4)《六国论》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诸侯割地事秦结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语段中句子存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5月3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落下帷幕。
②本次动漫节,有近600多家中外企事业单位参展参会。
③十年来,中国动漫产业迅猛开展,队伍不断壮大,④陪伴着动漫节走来的人们,见证了“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个品牌的成熟与成长。
⑤可以预见,中国的动漫产业将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超越国界的影响力。
(1)第句,修改:。
(2)第句,修改:。
(3)第句,修改:。
(4)第句,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从制度上遏制餐饮浪费现象不再出现,②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来治理。
③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④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⑤二是针对餐饮浪费行为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⑥三是要加强对餐饮经营者的法律监管,⑦禁止设置最低消费额,建立节俭消费提示,⑧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⑨四是要加强餐饮行业规范建设,⑩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在餐饮管理上的作用,⑪制定相应的餐饮企业管理、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等标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
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
”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
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
”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
还是大锅吧。
”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D项,“这是本文最想表达的主题”说法不妥当,这里既传达出红孩子们对妈妈的无限思念,也暗示了红孩子们在组织的怀抱中获得了新生。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些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我”为了配合爸爸妈妈的工作,乖巧懂事,尽管渴望与孩子们玩,但体谅父母。
“军警就把她抓住,上了辆很严实的汽车。
我扒在窗户上看着眼泪流下来,我对我自己说我不哭,一定不哭”“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父母被反动派抓走后,虽然伤心,但要求自己不哭,乖乖地听从安排,体现我坚韧顽强的性格。
“可我到夜里总是梦到爸爸妈妈”体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小朋友,我不再是孤单的了”,“我”和烈士遗孤们互相抱团取暖。
“所有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我”和烈士遗孤们把照顾我们的革命者当亲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标题作用的能力。
一般探讨文章标题可以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等方面思考。
情节上,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通过一个红孩子的视角,展现了地下工作者的艰辛工作,以革命者的孩子“我”来介绍革命活动,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
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这样不但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还能省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