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4)一般地,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 °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纬线附近。
19.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13题详解】
黄赤交角变为24°时,说明黄赤交角增大,会导致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B对,C、D错;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也应该增大,A错;故选B。
14. 如下图,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C. 热带范围缩小D. 温带范围扩大
【答案】11. D 12. A 13. B
【解析】
此题考查黄赤交角知识。
【11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A错;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B错;黄赤交角的越大与温带的范围越小,成反比,C错;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为南北纬23°26′,D对;故选D。
【点睛】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 最新地球公转意义叙述错误 是:
A. 产生地方时B. 四季更替
C. 五带划分D. 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昼夜长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季节更替,五带的划分。产生地方时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5题详解】
图乙中①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既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所以其地方时为12时。故选C。
考点:光照图、地球自转
下图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6. 最新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速度是1月初最快
【12题详解】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直射点无纬度变化,终年直射赤道A对;地球气候会发生变化,但不至于生物会消失,B错;大气环流现象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照射导致的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依然存在,所以大气环流现象也依然存在,C错;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直射点无纬度变化,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会变化,D错。故选A。
18.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特征。
【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垂直气流下沉,为高压带,①②气流相遇后,①气流上升,说明该气流密度小,温度较高,来自较低纬度,所以甲点位于30°N附近,A对。乙点位于90°N附近,B错。①的性质为暖气流,C错。②是极地东风,D错。故选A。
21.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代表 ( )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两侧风带内的风向背离该气压带,说明该气压带是高压带,从而能够排除A选项和B选项.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只有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的风向是向南北两侧分流的,而极地高气压带附近的风向只流向一侧,故C选项也不合题意.故选:D。
【10题详解】
4月2日,地球越来越靠近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应该越来越慢,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34′
C. 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与温带的范围成正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学生要分清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
【详解】极地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引起的,赤道地区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带,极地地区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相对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选择B。
辽宁省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地球略图,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中“N”表示北极点,此图为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A错;B中“S”表示为南极点,此图表示为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B对;C有“赤道”“地轴”,此图为侧视图,自转方向应自左往右,C错;D有“地轴”,此图为侧视图,自转方向应为同一个方向,自左往右,D错。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风带的分布及特点
【知识拓展】风带的形成
风带
形成
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
中纬西风带
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D. 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12.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 地球上的生物将消失
C. 无大气环流现象D.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3. 若其他条件不变,而黄赤交角变为24°时,则 ()
A. 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 地球上太阳直射 范围扩大
A.0时B.6时C.12时D.18时
【答案】3. C 4. C 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四图中甲丁两幅图属于二分日,丙图中表示的是晨线,而乙图表示的是晨线和昏线。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地球上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度减小,所以A地的纬度低于B地,所以B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而线速度小于A地。故选C。
22.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20.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赤道低气压带.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9. 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靠近下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10.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发生的变化为( )
A. 变零B. 变快C. 变慢D. 保持不变
【答案】9. A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根据地球公转特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所以②是夏至,④是冬至;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①是春分,③是秋分。4月2日应该更靠近春分(3月21日),所以选A。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 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
D. 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A正确;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B错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重要原因,C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会受西南季风的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③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
7. 甲图M点的纬度是
A. 0°B. 30°C. 45°D. 60°
8. 乙图N点的月份是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答案】6. B 7. D 8. C
【解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详解】
根据自转运动的特点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两极除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②错误;由地球公转的特点可知,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③错误,④正确,因此①④正确,所以B项正确。
读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面小题。
3. 四图中表示夏至日晨线分布状况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4. 图甲中,与B地相比,A地随地球自转的速度(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D. 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
5. 图乙中①点的时刻为( )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M点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线速度的一半,可以推断该点的纬度可能为南北纬60°;故答案选D项。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远日点约为每年的7月初,所以C正确。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X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北部海域发生8.0级地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因为太阳夹角与地平线夹角为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90°—28°=62°。故选B项。
【16题详解】
因为这是3月21日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赤道,由第一题知太阳高度为62° ;所以此地纬度为:90°—(62°-0°)=28°,因为是北半球,所以是北纬28°。故选A项。
考点:地球运动
17. 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如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校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5. 该校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A. 28°B. 62°C. 90°D. 0°
16. 该校所在地地理纬度是
A. 28°NB. 32°NC. 52°ND. 18°N
【答案】15. B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
【详解】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
“左”、“右”的判断:北半球伸出右手,大拇指与四指垂直,手心向外,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右”。同理,南半球用左手,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左”。
A. 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 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 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的风向一致,故A项正确;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散,故B项错误;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南风,在南半球是西北风,故C项错误;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不易成云致雨,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