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D卷(四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
卷D卷(四套)
目录: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D卷一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测试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A卷二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测试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三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测试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C卷四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D 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读拼音,写词语。
jiān cì
zāo yù chán rào yí j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jiān dū
shèng dàn qīn xí bēi ā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 读准音,写美字。
①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zhì huì______,才nínɡ jié______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②lònɡ dōnɡ______腊月,xuě huā fēi wǔ______,给大地fù gài______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贴对联、挂灯笼,jì tuō______人们的美好祝愿,到处yánɡ yì______着快乐的气息。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3.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人乱写、乱改成语。
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成语,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过来。
腾云架雾______ 金碧辉惶______ 呼风换雨______ 神情气爽______
百衣百顺______ 有杯无患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
4.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辐射______A.fú B.fǔ惩处______ A.chùB.chǔ惬意______A.qiè B.xiá欺侮______ A.wǔB.rǔ
2.(2)“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
看到或者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
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本册书中提到的太空育种属于
______,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则属于______。
A.发现B.发明
3.(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
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连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
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讽刺了母鸡的______。
A.拟人 B.夸张 C.无病呻吟 D.拼命炫耀
4.(4)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
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这件事究竟是谁干的呢?”第一句
话中的“究竟”可以换成______,第二句话中的“究竟”可
以换成______。
A.明白B.到底
5. 按顺序排列下面错乱的句子,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______她抓住青藤绕着大树转了几圈,把青藤拉直了当绳子。
______地洞又深又滑,小猴子没办法爬上来,急得大哭。
______小猴子很淘气,玩时不小心,掉进了地洞里。
______猴子妈妈看到一根很结实的青藤绕着大树生长,想出了办法。
______小猴子拉着青藤就爬出了地面。
______又在藤子的一头绑了一块大石头,放进洞里。
6. 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头______干波涛____________ 心______胆______
______ ______道来照猫画______ 横______江面
①上面词语中,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有______
②描写心情的词语有______
③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有______
④描写语言的词语有______
⑤描写工作态度的词语有______
7. 按要求写句子。
①颐和园是个大公园。
(扩句)
②白鹅的姿势、步态都很威武。
(改为比喻句)
③小猫满月的时候不是更可爱吗?(改为陈述句)
④我和指导员去印刷厂取回了教科书。
(改为把字句)
⑤我的劳动没白费。
我是幸福的。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⑥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完成作业。
(修改病句)
8. 下面有关《爱的教育》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
B .记述了发生在四四年级学生中的两百个动人的故事。
C .小说写出了主人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9. 默写《送元二使安西》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 ______。
10. 仿写句子。
1.(1)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家门口休息一会,头朝着
外面,触角摆动。
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角(轻微地)摆动。
仿:我家门前菜园边有几株牵牛花,______蔓顺着______篱笆向上爬,好像给菜园戴上了______花环。
2.(2)例: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
来不可!
仿:______非______不可!
11. 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缘”的意思是缘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将计就计
①一天,一群老鼠在开会,商量当猫出现的时候,怎样才能及时逃走。
结果,它们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趁猫睡觉时,在它脖子上挂一个小铃,________猫一走动,铃声________会响起来,大家可以立刻逃走了。
这时,一只小老鼠哭丧着脸说:“这个办法好是好,可是谁去给猫挂小铃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了主意……过了好一会儿,一只胆大的老鼠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你们都是些胆小鬼,我去!”
②当晚,那只老鼠拿着小铃,________地来到猫睡觉的地方。
这时,猫已经发现了它,却假装熟睡,让老鼠轻易得手——任由它在自己的脖子上挂上了小铃。
老鼠窃喜:我成功了!它十分得意地回去报喜。
③猫看穿了老鼠的阴谋诡(guǐ)计,开始考虑对策。
忽然,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让你们尝尝我的厉害!”猫________地说道。
于是认真地进行周密准备……
④这天晚上,老鼠们倾巢而出,又去粮仓偷吃粮食。
它们哪里知道,猫正胸有成竹地等待“鱼儿”上钩呢!
⑤“叮!叮!叮……” 老鼠所到之处到处铃声四起。
“啊?怎么到处都有猫!”老鼠们顿时吓得冷汗直冒,拼命地向洞口逃窜。
“喵!”早已在老鼠洞口等候多时的猫,立即扑向前去,________地将老鼠一网打尽。
⑥这回,猫可高兴了,自言自语地说:“呵呵,你有你的计策,我就有我的对策!”
1.(1)给第①自然段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猫一走动,铃声______会响起来,大家可以立刻逃走了。
2.(2)读短文,把这些四字词语(序号)填入②③⑤自然段
中的横线上使句子更通顺。
A.信心十足 B.轻手轻脚 C.轻而易举
②______
③______
⑤______
3.(3)第④段中“倾巢而出”的意思是______;划线句子中
“鱼儿”加引号的原因是______。
4.(4)从文中看,老鼠想出对付猫的办法是()
A .趁猫自言自语时,就立刻把它一网打尽。
B .去粮仓时,引鱼儿上钩,再送给猫。
C .趁猫睡觉时,在它脖子上挂一个小铃。
D .给猫挂上铃,听到响声后可以成功逃走。
5.(5)第②自然段中,老鼠“十分得意”,这是因为()
A .它想出了一个对付猫的好办法。
B .它得到了所有老鼠对它的称赞。
C .它成功地给猫挂上了铃,非常高兴。
D .它轻手轻脚骗过了猫,让猫相信了它。
6.(6)第⑤自然段中,老鼠们“拼命地向洞口逃窜”,这是
因为()
A .听见铃声四起,它们以为到处都是猫。
B .看见猫出现在粮仓门口,想吃掉它们。
C .它们听到铃声,吓得冷汗直冒。
D .它们的计策成功了,知道猫来抓它们了。
7.(7)下面是几位同学对题目“将计就计”的理解,你认为
最准确的是()
A .大将就应该有自己的计策。
B .老鼠有计策,猫有对策。
C .老鼠利用了猫的计策给它挂上小铃。
D .猫利用了老鼠的计策把它们一网打尽。
8.(8)第③段“忽然,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请你根据短
文推测一下,猫想到对付老鼠的计策是什么?
13. 读《秋天》,根据原文填空。
①秋风如同______的梳子,把田野梳得______;秋光______发亮的汗珠,______在田野闪耀。
②走在秋天,头顶有______的阳光照耀;捡一片黄叶悄悄地______,秋天______会向我们微笑。
三、写作(30分)
15. 习作
题目:______的自述
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
这篇习作可以写成一篇拟人手法的想象作文,也可以用拟人手法介绍某种物品,要求语句通顺,内容明确。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测试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A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我是小小书法家,我能拼准,我会填。
fèng xìkāi pìxí jīmǐn jié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zhì huìlǒng zhào bó wùyī l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 看拼音,写句子并回答问题。
“wèi zhōnɡhuá zhījué qǐ ér dú shū______。
”这句话是______(什么时候)的______(谁)说的。
3. 按要求填空。
小敏知道“率”字是个多音字,而且知道它的两个读音,一个读“lǜ”,另一个读“shuài”。
但她不知在具体的词语中选择哪个读
音。
现在请你帮她选择,看看下面词语中,“率”应读什么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统率效率圆周率率先
4. 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写词语。
风和日______ ______天卷地狂风大______
______头并进______喜若狂突如______来
①上面描写天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写出两个有关动物的成语:______、______。
5.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即使……也……
①造成小岛失踪的并______什么外星人,______一种巨大的星鱼。
②死海的海水______含盐量高,______富含矿物质,常在海水里浸泡,可以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疾病。
③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______从大树上掉下来,______一点都没有散解或变形。
④他______是位聋哑人,______学习特别刻苦。
6. 我会词语巧搭配。
______的太空灿烂的______ ______地选择 ______地发现
打得______ 说得______ 发扬______ 发挥______
7. 下列广告中所用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衣衣不舍(洗衣店)
B .默默无蚊(驱蚊香)
C .一毛不拔(牙刷)
8. 把句子补充完整。
1.(1)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
2.(2)莫以善小而不为,______。
3.(3)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______。
9. 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1)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
到句子中。
A.如______添翼 B.理所______然
C.欣喜若______ D.随______而安
句子: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是______的事。
2.(2)给句子填上一组反义词:下课铃声一响,______的校
园立刻______起来,歌声、吵闹声连成一片。
3.(3)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4.(4)莫以善小而不为,______。
(刘备)
5.(5)______ ,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6.(6)重重叠叠山,______。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7.(7)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______。
顿时______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观潮》)
8.(8)它们在花盆里摔跤,______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
花落。
(《猫》)
9.(9)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______也没有了。
(《爬山虎的脚》)
10.(10)最近小刚迷上了悠悠球,成绩不断下降,你会用哪句
名言警句来劝劝他:______。
10. 童话可以分为两类:由作家创作的和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人搜集整理的。
11. 《题西林壁》这首诗是______在游______时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角度观察,最后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诗中反映这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
③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的性格特点是______;叶·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则具有______的派头。
④《送元二使西安》中“______,______”最能表现诗人对“元二”的惜别之情。
⑤一个人在绝处逢生的困境中,忽而出现新的转机,我们常用陆游写的“______,______”一句诗来形容。
⑥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赞美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取九龙杯
一次,一位外宾访问中国后从上海回国,有关单位在某大饭店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宴会使用的精致的九龙杯上雕刻着九条飞龙,姿态各不相同,条条矫健抖擞,鳞(lín)光耀目,口含金珠,酒一入杯,金珠就闪闪滚动。
这个外宾非常惊奇,爱不释手。
酒过三巡,他倚酒三分醉,顺手牵羊——把一只九龙杯塞进了公文包,但被
接待人员看见了。
这酒杯是国宝,一套有36只,少一只岂不可惜。
此时,周总理正在上海,有关部门立即向周总理作了汇报。
总理说:“九龙杯是国家的宝贝,一定要追回来,但要礼貌,不伤感情地追回来。
”总理接着问:“今天为这位外宾安排了什么活动?”有关人员回答:“宴会后看杂技表演。
”周总理笑了笑说:“这就好办了。
”说完,一一作了安排。
杂技场里灯火通明,外宾正在兴高采烈地欣赏着精彩的表演。
压轴(zhóu)的节目是魔术,只见魔术师摆出三只九龙杯,右手高举一把“手枪”,只听“嘭”的一声,三只九龙杯只剩下两只,另一只不翼而飞了。
正在纳闷的时候,魔术师已走到了前排外宾席前,彬彬有礼地请那位外宾打开公文包,轻而易举地取出了九龙杯。
观众席上掌声雷动,那位外宾真是有口难言。
1.(1)引号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引语;②表示特定称谓;
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④表示否定和讽刺。
“手枪”引
号的作用是______;“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2.(2)“这个外宾非常惊奇,爱不释手。
”“惊奇”什么?
请文中找出来。
3.(3)“九龙杯是国家的宝贝,一定要追回来,但要礼貌,
不伤感情地追回来。
”为什么“一定要追回来”?为什么还
要注意有礼貌?
4.(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写作(30分)
15. 题目:都是______惹的祸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手机、游戏、粗心、无知、贪吃”等等,然后抄在答题卡作文格的第一行中间。
(2)写清楚你惹了什么祸,怎么惹的,惹祸后的心情。
(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写错字,书写端正,不少于350字。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测试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看拼音写汉字
záhōng chán shèn jì
______烂______笑纠______ ______至足______
yíwěn jùshìméi
______失口______ ______子______合______矿
zhìcún jǐng yuán diàn
位______ 生______ ______卫水______ 商______
zhùchǔfèi fàn zuìxuán yá
______路清______ ______品______ ______
2. 辨字组词
综______ 腊______ 跳______ 租______踪______ 蜡______ 眺______ 组______ 3. 查字典填空。
“贯”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第一笔是______。
“贯”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连贯,穿通。
②旧时把方孔钱串在绳子上,每一千个叫一贯。
③原籍,出生地。
在“横贯江面”中选______种解释。
4.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辐射______A.fú B.fǔ惩处______ A.chùB.chǔ惬意______A.qiè B.xiá欺侮______ A.wǔB.rǔ
2.(2)“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
看到或者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
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本册书中提到的太空育种属于
______,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则属于______。
A.发现B.发明
3.(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
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连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
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讽刺了母鸡的______。
A.拟人 B.夸张 C.无病呻吟 D.拼命炫耀
4.(4)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
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这件事究竟是谁干的呢?”第一句
话中的“究竟”可以换成______,第二句话中的“究竟”可
以换成______。
A.明白B.到底
5. 按要求填空。
隐隐约约(AABB) 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思考(ABAB) 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如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高兴的成语,如______、______、______
6.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 .冬天
B .秋天
C .春天
7. 按要求答题
1.(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______代______的作品。
诗中
与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
2.(2)《蟋蟀的住宅》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
3.(3)写一句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______
4.(4)写一副回文联。
上联:______
下联:______
5.(5)补充下面的格言。
______,莫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
6.(6)江苏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
价”,请对出下联“ ______。
”
7.(7)用下面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①逐渐……______
②不但……而且……______
8. 先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再搜索两句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天下事事事关心。
2.(2)______,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3.(3)为学患无疑,______。
4.(4)如果让你上网搜索2句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你会输
入哪些关键词呢?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学习
B .名人名言
C .学习名人名言
9. 这学期我们读了《格林童话》,《格林童话》中讲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______》,谈一谈喜欢这个故事的理由是:______。
10. 排列句子。
(______)还没缝几针,手就被扎破了,疼得我流下了眼泪。
(______)我回到家,放下书包,找到针线和扣子,学着缝纽扣。
(______)放学路上,我发现上衣扣子掉了一颗。
(______)我说:“不,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
(______)奶奶看见了,说:“拿来,我给你缝。
”
(______)我坚持自己缝,终于把纽扣缝好了。
11. 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缘”的意思是缘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同学们畅游在语文的海洋里,收获很多:跟随我国著名作家______欣赏了______的《火烧云》;见识了天下奇观______,以及台湾的______;读了《小兵张嘎夺枪记》,不禁回忆起抗战的峥嵘岁月,______的“嘎子”是我们敬佩的小英雄;俄国作家______写的《麻雀》
给我们以心灵的震动,让我们明白了母爱是______;还了解到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仿佛看到了两个愚蠢可笑的人做出的“蠢事”:______、______。
13.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登汇波楼
我来到大明湖公园。
一进东门,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高大建筑矗立在眼前。
啊,这就是汇波楼!
楼面侧上方中央横挂一块巨匾,“汇波楼”三个大字闪闪发光。
房顶上的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壮观。
屋檐四角上各有龙、狮、鱼、犬等动物的形象,姿态优美,栩栩如生。
“汇波楼”大匾两侧,雕刻着冉(rǎn)冉升起的红日,旁边有一对翩(piān)翩起舞的仙鹤,仿佛要把这楼阁带入仙境。
登上汇波楼向南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湖面。
和煦的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湖面漾起粼粼波纹,浮光跃金。
各种游船,犹如一只只小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
最壮观的是百米喷泉,103个喷头从不同的角度将水喷向天空,好像在湖上盛开着一朵美丽而奇特的“水晶花”。
这朵花方圆百米,“花瓣”簇拥着“花蕊”,像是一串串珍珠挂在空中。
一阵风吹来,“水晶花”随风飘动,在阳光的照耀下,这“花”变得五光十色,绚丽无比。
湖岸边,小岛上,一排排垂柳倒映水中;远处,千佛山、英雄
山,座座山峰尽收眼底。
站在汇波楼上,人仿佛在画卷中。
1.(1)读了短文,我积累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
______。
2.(2)写出作者登上汇波楼后的观察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找出你喜欢的比喻句,并说明这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4.(4)按地点将本文分为两段,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5.(5)理解“站在汇波楼上,人仿佛在画卷中”这句话的意
思。
三、写作(30分)
15. 童话故事《将计就计》中的猫太聪明啦,真让人喜欢,现实生活的小动物一样惹人喜爱。
你喜欢哪种动物呢,请以“可爱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式,写写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你觉得它可爱的原因。
字数不少于250字哟!
苏教版四年级精选复习测试上学期小学语文期末模拟试卷C卷四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我是小小书法家,我能拼准,我会填。
fèng xìkāi pìxí jīmǐn jié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zhì huìlǒng zhào bó wùyī l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 选择正确的读音或生字。
①每年春季,河水猛涨______(zhàng zhǎng),山洪______(爆暴)发,冲毁了堤______(tī dī)岸。
洪水到过的地方,枝______(拆折)花落。
②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______(划滑)过,几______(jī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寓意,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B.快乐应该与大家分享。
C.我们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D.生活是复杂的,要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面对。
①《巨人的花园》______ ②《幸福是什么》______
③《去年的树》______ ④《小木偶的故事》______
4.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5. 下面搭配有错误的是()
A .《鸟的天堂》——巴金一—动态和静态
B .《爬山虎的脚》——法布尔—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C .《白鹅》——丰子恺——高傲:叫声、步态、吃相
6. 修改病句
1.(1)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______
2.(2)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维持清洁。
______
3.(3)他穿着一件白衬衫,一顶白帽子,十分好看。
______
4.(4)今天中午,下了一整天的大雨。
______
7. 按要求答题
1.(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______代______的作品。
诗中
与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
2.(2)《蟋蟀的住宅》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
3.(3)写一句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______
4.(4)写一副回文联。
上联:______
下联:______
5.(5)补充下面的格言。
______,莫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
6.(6)江苏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
价”,请对出下联“ ______。
”
7.(7)用下面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①逐渐……______
②不但……而且……______
8. 课文内容综合理解。
《菊花》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观潮》一文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的一次涨潮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我们认识了______的小兵张嘎;《蒲公英的梦》告诉我们要______;《麻雀》中老麻雀以伟大的______战胜了猎狗,保护了小麻雀。
9. 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1)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
到句子中。
A.如______添翼 B.理所______然
C.欣喜若______ D.随______而安
句子: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是______的事。
2.(2)给句子填上一组反义词:下课铃声一响,______的校
园立刻______起来,歌声、吵闹声连成一片。
3.(3)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4.(4)莫以善小而不为,______。
(刘备)
5.(5)______ ,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6.(6)重重叠叠山,______。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7.(7)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______。
顿时______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观潮》)
8.(8)它们在花盆里摔跤,______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
花落。
(《猫》)
9.(9)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______也没有了。
(《爬山虎的脚》)
10.(10)最近小刚迷上了悠悠球,成绩不断下降,你会用哪句
名言警句来劝劝他:______。
10. 仿写句子。
1.(1)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家门口休息一会,头朝着
外面,触角摆动。
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角(轻微地)摆动。
仿:我家门前菜园边有几株牵牛花,______蔓顺着______篱笆向上爬,好像给菜园戴上了______花环。
2.(2)例: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
来不可!
仿:______非______不可!
11. 课文回顾。
1.(1)人们用《______》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成语故事题目)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用______架起的生命桥,
凝结着海峡两岸同胞的______。
3.(3)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______》、《颐和园》
和《______》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知道被列入
文化遗产的还有______、______。
4.(4)20世纪的成就,可以用“______ ,______”来形容。
人们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明了电视、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_、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
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长城上,________脚下的方砖,________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________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扶着站在想起踏着
______长城上,______脚下的方砖,______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______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2)划线词语“自然”一词在句子中的正确理解是______
(A.自然界;B.不勉强;C.表示理所当然)“数不清”
说明条石______,“一块有三千斤重”说明条石______,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搬运______。
3.(3)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 .点明中心
B .承上启下
4.(4)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呼应。
B .这句话是说虽然劳动人民为修建长城付出许多汗水,但是修长城还是很容易的。
C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13. 读《老师,您好!》,回答问题:诗句中把教师比作______和______,把学生比作______,“春晖”、“朝霞”指______ ______。
三、写作(30分)
1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有很多人时常拿自己的优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