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覆辙/掣肘寒暄/喧宾夺主传记/传奇小说
B . 箴言/斟酌拜谒/殚精竭虑折本/大打折扣
C . 旋律/琴弦醇厚/谆谆告诫埋怨/隐姓埋名
D . 包庇/媲美谙熟/万马齐暗忖度/度德量力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北大保安砺志哥的事实告诉我们,高考不是独木桥,坚持梦想人人皆可成才,要坚信“奋斗改变人生”的社会信念,而不是拼爹。
B . 48岁的马云选择在本命年激流勇退,卸任阿里巴巴集团的CEO,他称自己很幸运可以提早退休,“明天开始,我将有新的生活,明天开始,生活就是我的工作”。
C . 有不少买家投诉在海外代购的过程中买到假货,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存在较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多的商户加入到海外代购的大军中。
商家的良莠不齐,导致“海淘”质量也参差不齐,“尾单”多是“伪单”。
D . 2005年以来,杭州连续8年开展平民英雄和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公务员等“十佳”评选活动,表彰了一大批默默奉献在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形。
3. (2分) (2015高三上·湖州期中) 下面是几组对联的内容与行业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钟表店)
B .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理发店)
C .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眼镜行)
D .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中药铺)
4. (2分)(2017·兰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这将带动自驾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创造发展机遇
B . 课后,一位宝鸡来的学生模仿霍松林将“古典、文、学”几个字时一板一眼的语气和情态,逗得大家直乐,旁边的霍松林也不以为然
C . 雷厉风行,映照着互联网时代的速度,但也要避免一种错误倾向:面对新事物缺乏战略定力,盲目从事,一哄而上,速度情节严重
D . 历史上,汤显祖不像莎士比亚那样得宠,但当下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所具有的近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地位,是莎士比亚望尘莫及的.
5. (2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希望优秀的大学生吸引到农村来,既可以为新农村建设予以人才方面的支持,又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上得到锻炼。
B . 这些安全生产漏洞和问题的存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受到侵害,有违我们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目标。
C .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卫生、医疗、交通、水、电、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的投入,加大对公益行业的经济扶持力度。
D . 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是全球首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
6. (2分)下列各项表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
在《赤壁赋》中可读到儒、道、佛思想在他心灵中产生的混合人生观,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冲突。
B . 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的均写于被贬后。
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C .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D . 晦、弦、望、朔是指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和对应的日期。
弦:月中分谓之弦。
望:每月十五月圆之日。
晦:每月最后一日。
朔:每月初一,又指新月。
7.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
A . ⑤④⑥③①②
B . ⑥⑤②④①③
C . ⑥②④①③⑤
D . ④⑥②①③⑤
8.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岂特:岂止。
B . 台犹不足恃以长久恃:依靠。
C . 退而为之记退:后退。
D . 方其未筑也方:当,在。
9.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刘豫州何不事之乎
C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D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10. (2分) (2019高二上·义乌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
A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其次诎体受辱
B .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C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
D . 子非三闾大夫与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1. (2分)下列句子中对实词的词类活用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B .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委屈
C . 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D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12. (2分)下列句子中,不属判断句的一项是()
A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C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 .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3. (12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地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
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嘛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 小说的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4. (11分)(2017·黄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鼎,字定九,陕西蒲城人。
少贫,力学,尚气节。
赴礼部试至京,大学士王杰与同族,欲致之,不就。
杰曰:“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吾后。
”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丁母忧,服除,授编修。
两以大考①升擢,累迁内阁学士。
十九年,授工部侍郎。
仁宗谕曰:“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
因阅大考考差②文字,知汝学问。
屡次召见奏对,知汝品行。
汝是朕特达之知。
”调吏部,兼署户部、刑部。
二十三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复谕曰:“朕初意授汝督抚,今管顺天府尹,犹外任也。
且留汝在京,以备差往各省查办事件。
”自是数奉使出按事鞫狱。
二十四年,调刑部,又调户部。
浙江德清徐倪氏因奸谋毙徐蔡氏狱三年不决,按察使王维询因自尽,巡抚程含章与按察使祁埙鞫之,甫得情而犯妇在监自缢。
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官吏多受赇,勾结朦庇,致狱情诪幻。
悉发其覆,置之法,浙人称颂焉。
道光六年,授户部尚书。
八年,回疆平,以赞画功,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
二十一年夏,河决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
议者以水势方涨,不宜遽塞,请迁省城以避其冲,鼎持不可,疏言:“河灌归德、陈州及安徽亳、颍,合淮东注洪泽湖,湖底日受淤。
万一宣泄
不及,高堰危,淮、扬成巨浸,民其鱼矣!无论舍旧址、筑新堤数千里,工费不赀,且自古无任黄水横流之理。
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
不效,愿执其咎。
”具陈民情安土重迁、省垣可守状。
初至汴城,四面皆水,旦夕且圮,躬率吏卒巡护,获无恙。
洎工兴,亲驻工次,倦则寝肩舆中。
次年二月,工竣。
叙功,晋太子太师。
积劳成疾,命缓程回京。
自禁烟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战。
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谴,鼎愤甚,还朝争之力,宣宗慰劳之,命休沐养疴。
越数日,自草遗疏,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
军机章京陈孚恩,穆彰阿党也。
灭其疏,别具以闻。
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于是优诏悯惜,赠太保,谥文恪,祀贤良祠。
后陕西巡抚请祀乡贤,特诏允之。
鼎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
卒之日,家无余赀。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五十》)
【注】①大考:清代翰林、詹事的升级考试。
②考差: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向:从前。
B . 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署:代理官职。
C . 洎工兴,亲驻工次洎:督办。
D . 卒之日,家无余赀赀:钱财。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B . 古代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员外郎,下设郎中,副职称侍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 . 封建社会的女子大多没有名字,未出嫁前在姓后加“氏”,出嫁后在自己的姓前加丈夫的姓。
由此判断,“徐倪氏”的丈夫姓“徐”。
D . 休沐义为休息沐浴,借指官员休假。
各代休假制度不尽相同,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指的是十天休息一天。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鼎才学优异,成绩突出。
不仅在科举考试中成绩卓著,就是在升级考试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清仁宗看了他的试卷也非常欣赏他的学问。
B . 王鼎平反冤狱,整饬吏治。
他曾查办的德清县通奸杀人案,就是因为王维询等官员受贿包庇,才致使案情扑朔迷离,久拖不决。
C . 王鼎一心为民,不辞辛劳。
黄河决堤,王鼎为了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身先士卒守住了河堤;修堤之时又亲自驻扎工地,保证了工程顺利完工。
D . 王鼎自幼就重气节,身为臣子忠君爱国。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反对议和,极力主战,看到林则徐获罪贬官不惜以死进谏,弹劾穆彰阿误国。
(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
②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
不效,愿执其咎。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15. (6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达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6. (8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猎奇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 ,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
②入卫,入京守卫。
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
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
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 . 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
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 . 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
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 .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
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 . 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
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17. (2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适当的文字。
某年大学毕业生要求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
(1)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________(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8. (5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的文章。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
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
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3-1、
13-2、
13-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4-1、
14-2、
14-3、
14-4、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15-1、
15-2、
15-3、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6-1、
16-2、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17-1、
17-2、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