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序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系统化复习 序 言
考纲综述
考试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 理解重要句、 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链接课标 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1.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 80篇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考试范围 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采用 现用教材和文言文篇目(带*号的篇目除外)或浅易的课外 现用教材和文言文篇目( 号的篇目除外)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2011温州中考 2011温州中考 二、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 氏之民欤? 氏之民欤?
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施行“王道”(“仁政 仁政” 实现“人和” 使天下归顺。 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要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 全文来回答。这篇文章开头提出“天时不如地利, 全文来回答。这篇文章开头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的观点,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和”的观点,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实 现人和呢?那就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现人和呢?那就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环而攻之而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固国不以山溪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域民不以 威天下不以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 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 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 意思。例如: 凭借; 亲戚”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 意思。例如:“以”,凭借;“亲戚”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可 翻译成“内外亲属” 背叛。 翻译成“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
)(2分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 要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 前者表示转折, 要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A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顺 前者与后面的“ 构成判断句式, 接;B前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式,后者的意思是 ……的人 的人” 前者是结构助词“ 后者是代词, “……的人”:C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施 行仁政的人; 都是“凭借”的意思。 行仁政的人;D都是“凭借”的意思。
)(3分 8.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C )(3分)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猫的目的是抓住老鼠,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猫的目的是抓住老鼠, 但猫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放纵老鼠,使它放松警惕, 但猫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放纵老鼠,使它放松警惕,最后抓 住了它。这就叫欲擒故纵。 住了它。这就叫欲擒故纵。
(二)大鼠(13分) 大鼠(13分 (13 蒲松龄 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 制之, 被啖食。 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 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 潜窥之。 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 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 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 百次。 谓猫怯, 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 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 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 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 爪掬顶毛, 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 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 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hé):关闭。 【注释】 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 (qūn)巡 从容,不慌不忙。 (chì): (hé): (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④啻(chì):仅;止。⑤龁(hé):咬。
真题品析
2011绍兴中考 2011绍兴中考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 (13分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 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孟子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 被啖食( 总是,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总是,都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正巧(恰逢) (2)适异国来贡狮猫( 正巧(恰逢) ) (3)众 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都(全) ) (4)既而鼠跳掷渐 既而鼠跳掷渐迟 缓慢(迟缓) (4)既而鼠跳掷渐迟( 缓慢(迟缓) )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时要注意词类活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和通假字,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是正确解释其意思的前提。 和通假字,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是正确解释其意思的前提。 在文言文中常于是、就;都”两种, 结合上文, 的意思: 恰巧; 结合上文,是“都”的意思:“适”,恰巧;“咸”与 《桃花源记》中“咸来闻讯”的“咸”意思相同,“都” 桃花源记》 咸来闻讯” 意思相同, 的意思; 缓慢,迟缓的意思。 的意思;“迟”,缓慢,迟缓的意思。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 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 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 语的意思。 然后”在这里是“这样以后”的意思; 语的意思。“然后”在这里是“这样以后”的意思;“怯”, 害怕。 害怕。
5.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划开。 限断三处)(3 )(3分 5.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来断句。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来断句。 断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语与谓语。 猫蹲良久”中猫是主语, 断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语与谓语。“猫蹲良久”中猫是主语,蹲良 久是谓语,这应是一句; 鼠逡巡自穴中出” 是主语, 久是谓语,这应是一句;“鼠逡巡自穴中出”中“鼠”是主语,后 面是谓语,也是一句; 见猫”省略了主语“ 即鼠见猫; 面是谓语,也是一句;“见猫”省略了主语“鼠”,即鼠见猫; 怒奔之”也省略主语“ “怒奔之”也省略主语“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1)委而去之( 舍弃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限止)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限止)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威慑)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威慑) ) (4)寡助之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极点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 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注意通假 字和词语的活用现象。 字和词语的活用现象。这几个词语在课后注释上有明确的 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 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系统化复习 序 言
考纲综述
考试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 理解重要句、 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链接课标 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1.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 80篇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考试范围 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采用 现用教材和文言文篇目(带*号的篇目除外)或浅易的课外 现用教材和文言文篇目( 号的篇目除外)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2011温州中考 2011温州中考 二、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 氏之民欤? 氏之民欤?
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施行“王道”(“仁政 仁政” 实现“人和” 使天下归顺。 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要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 全文来回答。这篇文章开头提出“天时不如地利, 全文来回答。这篇文章开头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的观点,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和”的观点,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实 现人和呢?那就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现人和呢?那就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环而攻之而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固国不以山溪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域民不以 威天下不以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 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 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 意思。例如: 凭借; 亲戚”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 意思。例如:“以”,凭借;“亲戚”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可 翻译成“内外亲属” 背叛。 翻译成“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
)(2分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 要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 前者表示转折, 要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A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顺 前者与后面的“ 构成判断句式, 接;B前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式,后者的意思是 ……的人 的人” 前者是结构助词“ 后者是代词, “……的人”:C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施 行仁政的人; 都是“凭借”的意思。 行仁政的人;D都是“凭借”的意思。
)(3分 8.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C )(3分)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猫的目的是抓住老鼠,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猫的目的是抓住老鼠, 但猫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放纵老鼠,使它放松警惕, 但猫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放纵老鼠,使它放松警惕,最后抓 住了它。这就叫欲擒故纵。 住了它。这就叫欲擒故纵。
(二)大鼠(13分) 大鼠(13分 (13 蒲松龄 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 制之, 被啖食。 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 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 潜窥之。 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 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 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 百次。 谓猫怯, 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 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 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 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 爪掬顶毛, 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 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 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hé):关闭。 【注释】 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 (qūn)巡 从容,不慌不忙。 (chì): (hé): (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④啻(chì):仅;止。⑤龁(hé):咬。
真题品析
2011绍兴中考 2011绍兴中考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 (13分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 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孟子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 被啖食( 总是,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总是,都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正巧(恰逢) (2)适异国来贡狮猫( 正巧(恰逢) ) (3)众 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都(全) ) (4)既而鼠跳掷渐 既而鼠跳掷渐迟 缓慢(迟缓) (4)既而鼠跳掷渐迟( 缓慢(迟缓) )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时要注意词类活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和通假字,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是正确解释其意思的前提。 和通假字,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是正确解释其意思的前提。 在文言文中常于是、就;都”两种, 结合上文, 的意思: 恰巧; 结合上文,是“都”的意思:“适”,恰巧;“咸”与 《桃花源记》中“咸来闻讯”的“咸”意思相同,“都” 桃花源记》 咸来闻讯” 意思相同, 的意思; 缓慢,迟缓的意思。 的意思;“迟”,缓慢,迟缓的意思。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 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 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 语的意思。 然后”在这里是“这样以后”的意思; 语的意思。“然后”在这里是“这样以后”的意思;“怯”, 害怕。 害怕。
5.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划开。 限断三处)(3 )(3分 5.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来断句。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来断句。 断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语与谓语。 猫蹲良久”中猫是主语, 断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语与谓语。“猫蹲良久”中猫是主语,蹲良 久是谓语,这应是一句; 鼠逡巡自穴中出” 是主语, 久是谓语,这应是一句;“鼠逡巡自穴中出”中“鼠”是主语,后 面是谓语,也是一句; 见猫”省略了主语“ 即鼠见猫; 面是谓语,也是一句;“见猫”省略了主语“鼠”,即鼠见猫; 怒奔之”也省略主语“ “怒奔之”也省略主语“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1)委而去之( 舍弃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限止)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限止)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威慑)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威慑) ) (4)寡助之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极点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 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注意通假 字和词语的活用现象。 字和词语的活用现象。这几个词语在课后注释上有明确的 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 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