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硅酸盐是的二氧化硅的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分析硅酸盐是的二氧化硅的的方法
定量分析硅酸盐中的SiO2的方法
一、试样的分解
当我们拿到一份硅酸盐试样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分解。

对SiO2在硅酸盐中的分解要根据其含量的高低的不同,可采用碱熔法和酸溶法分解试样。

若试样中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高(碱性强),则宜用酸分解;若就试样中的SiO2的含量高,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低,则采用碱熔法分解试样,常用Na2CO3或Na2CO3+K2CO3作溶剂。

试样完全分解后用热水浸取熔块,加盐酸酸化后,制备成一定体积的溶液。

一、SiO2的测定
测定SiO2的方法用重量法和硅氟酸钾容量法。

前者准确度高,但太费时间;后者准确度稍差,但测定速度快。

下面来分别说明。

(一)重量法
重量法测定SiO2基于在酸性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

方法一:加入电解质法首先将试样与数倍的固体NH4Cl混匀,再用HCl水浴加热分解。

NH4Cl易水解,在加热的情况下,能促进硅酸的水溶胶脱水凝聚。

因此在含有大量NH4Cl 电解质存在下析出硅酸,有利于硅酸的的凝聚,沉淀完全。

这样析出的硅酸含水量少,结构紧密,吸附现象也较少。

试样分解完全后,加适量的水溶解可溶性盐类。

由于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还需经950~1000℃高温灼烧,使其完全脱水成固定成分SiO2:
SiO2°X H2O→SiO2+XH2O↑
由于胶状硅酸沉淀吸附杂质,灼烧所得SiO2中含有少量的Al2O3和Fe2O3等,致使SiO2含量偏高若准确度要求较高,必须作校正。

为此,可用HF-H2SO4处理灼烧称量后的SiO2, 使SiO2以SiF4形式逸去。

所得残渣经灼烧称量后的SiO2,纯SiO2质量。

残渣用K2S2O7熔融,水浸取后与前滤液合并,供测其他组分之用。

方法二:通常,在用HCl酸化碱熔试样时,溶液中便析出含有大
量水分子的无定形硅酸沉淀,但沉淀很不完全。

为了使硅酸沉淀较完全,可采用两次脱水法或动物胶凝法。

两次脱水法是将试样的盐酸溶液在水浴上蒸发至干,于105~110℃焙烤1h,使无定形硅酸脱水,以降低其溶解度。

但是,硅酸经一次脱水处理后,仍有部分以溶胶形式存在。

因此,在溶解可溶性盐类时,会有部分的硅酸残留于溶液中。

为此,将第一次脱水处理后滤液和洗液合并,再加入浓盐酸,按第一次脱水方法同样操作,进行第二次脱水,然后,溶解可溶性盐类,过滤、洗涤。

将两次沉淀合并,灼烧至恒重,计算SiO2的含量。

硅酸焙烤脱水时,温度不能过低,时间不能过短,或者脱水不完全,但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硅酸有可能转化为能为酸分解的硅酸盐。

动物胶凝聚法是将试样的HCl溶液在水浴上蒸发至砂糖状,即一般所说的“湿盐”状态,冷却至60~80℃,加入HCl和动物胶,充分搅拌,并在60~70℃保温10min,使硅酸凝聚。

溶解可溶性盐类后,过滤、洗涤、将沉淀烧至恒重,计算SiO2的含量。

动物胶凝聚硅酸的完全程度与HCl的浓度、凝聚时的温度和动物胶的用量有关。

在8mol/l以上的HCl溶液中,硅酸主要以γ—硅酸形式存在,这是一种比较容易凝聚的胶体。

温度宜控制在
60~70℃,否则硅酸凝聚不完全。

动物胶的用量以25~100mg为宜,否则,将引起胶溶现象,或使过滤困难。

若条件控制适当,溶液中残留的硅酸一般小于2mg。

若要求比较精确的测定结果,可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再将此结果与重量法结果相加。

应该指出,无论是采用两次脱水法还是动物胶凝聚法,所得的沉淀夹有Al3+、Ti4+和Fe3+等的氧化物,即得到的不是纯的SiO2.如杂质含量很低,一般可不必校正。

但若要精确分析结果,则应将灼烧后的沉淀用HF-H2SO4处理,再将残渣灼烧称量,从不纯的SiO2量中扣除残渣量,灼烧后的残渣,用K2S2O7熔融,用水浸取,浸取液与滤液合并,供其它项目测定用。

试样中F的含量大于0.3%时,将SiO2的测定结果偏低,因为在蒸发时,部分硅酸将以SiF4形式逸出。

为此,在碱熔融法分解试样后
浸取溶块时,加入适量硼酸,再加盐酸蒸发,此时F—将以BF3的形式挥发除去,从而,防止硅挥发损失。

(二)硅氟酸钾容量法
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分析常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也能满足一般要求。

试样用碱熔融后将SiO2转化为可溶性的硅酸盐,然后使其在过量KF和KCl(降低沉淀的溶解度)存在的强酸溶液中生成难溶的氟硅酸钾:
K2SiO3+6F-+6H+=K2SiF6↓+3H2O
沉淀经过滤和洗涤后,用酚酞作指示剂中和其吸附的游离酸,然后加入沸水使其水解:K2SiF6+3H2O=2KF+H2SiO3+4HF 生成的HF用碱标准溶液滴定之。

由上述反应可知,有关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为SiO2≈4HF≈4NaOH, 据此可求出试样中SiO2的含量。

由于有HF存在,故实验须在塑料器皿中进行。

三、小结比较
通过以上方法的学习,我们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讨论:
首先,第一种方法应用了电解质使胶体凝聚的方法,使硅酸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样虽然可以很容易得到称量形式,但此种方法所得的沉淀易产生共沉淀现象,虽然用HF溶液溶解使SiO2以SiF4形式得到校正,但胶体会使HF反应不充分,致使测量值偏高。

此处这种方法需用较高温度,故这方法不够科学。

其次,第二三种方法,两次脱水法的准确度较高,动物胶凝聚法的速度较快。

相比第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更为简单,温度不需太高,60-110℃即可。

SiO2的含量可以通过这两种方法准确测定,但方法繁琐费时。

最后,即硅氟酸钾容量法,此法,是四种方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

但是这种方法的准确度稍比上两种差,但测定快。

所以,我们在做分析实验时要考虑多种方法,选择最为适宜的方法。

如上测定,如果不要求准确度太高,我们可以选择硅氟酸钾容量法,这样比较快。

如果要求准确度高,则我们可选择两次脱水法。


于第一种方法,是我们改进实验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