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许永杰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3期
【摘要】目的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超早期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接受气管插管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7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38%,对照组21.28%;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预后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超早期气管插管;急诊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重型颅脑损伤出现恶化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呼吸衰竭、窒息以及缺氧,所以针对这类患者的抢救重点是将脑缺氧状态纠正、确保呼吸道持续通畅。

气管插管是急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方法,但是具体插管时间还没有统一规定,以往更多是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确定插管时间,我院对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总结超早期气管插管的急诊应用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接受气管插管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

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28±5.36)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59±5.14)岁。

全部患者均除外胸腔脏器或者腹腔脏器受损,除外严重慢性器质性病变。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急诊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按照患者病情状况针对性给予脱水、抗炎、止血、营养神经、脑代谢改善治疗。

必要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观察组在入院后2 h之内完成气管插管,对照组仅在有下列指征出现后实施气管插管:呼吸频率在10次/min以下或者30次/min以上;呼吸频率、以及呼吸节律异常,出现点头样呼吸或者抽泣式呼吸;患者吸氧后血氧饱和度还是不足90%,或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50 mmHg以上,或者患者吸氧后动脉血氧分压还是在60 mmHg以下。

1.3 评价方法
临床指标:在两组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分别测定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

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预后情况: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利用ADL评分法评价患者预后,包含进食、修饰、如厕、行走、转移、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洗澡、上下楼梯等内容,结果为百分制,分级:≤40分:重度依赖,41~60分:中度依赖,61~99分:轻度依赖,100分:无依赖。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强,则预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7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28%,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预后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无依赖患者所占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有昏迷表现,口腔和呼吸道中积聚较多分泌物以及呕吐物,另外加上脑脊液以及外伤导致的出血,都可能使患者出现误吸,进而导致呼吸道梗阻或者出现窒息表现[1]。

另外部分患者还同时存在舌后坠表现,咳嗽、吞咽各类防御反射显著减弱,甚至完全消失,患者呼吸道通畅性会受阻,因而容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或者有缺氧表现,导致患者肺水肿更为加重,甚至可能出现脑疝。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同时存在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同时会同时存在支气管黏膜下出血,或者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由于呼吸异常造成低氧血症,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因为机体脑组织对低氧有非常高的敏感度,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维持稳定的血样浓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重点必须放在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方面,这样才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超早期气管插管主要指的是盡可能早的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而实际上这一操作也存在指征:针对伴发意识障碍的患者都必须实施气管插管,这样有助于进行气道管理,避免患者有呛咳以及误吸表现,另外也有助于通气的保持[2]。

另外针对缺乏足够通气的患者应该实施气管插管;预估患者病情进展会导致伴发意识障碍或者通气缺乏的患者;针对无法判定是否需要插管的患者,可以先实施插管处理,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将管道拔除即可。

本研究观察组在患者入院2 h内完成气管插管,结果患者入院后24、7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改善患者血氧状况,减少肺部感染,还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赖伟林,陈怡文,邱文芳.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9):48-50.
[2] 张磊,吕光宇,蔡天斌.早期气管插管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8):3159-3161.
[3] 张文军,徐智会,周先平,等.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3):181-184.
本文编辑:刘欣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