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题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王同学在语文老师讲课时开小差,想起了昨天爸爸给他买的电动玩具汽车。

这种现象反映了注意的( )。

A.动摇
B.转移
C.分散
D.起伏
正确答案:C
解析: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人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

题干中王同学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听课任务而被无关的电动玩具吸引,属于注意的分散。

2.随生理成熟曲线的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的智力是( )。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情绪智力
D.三元智力
正确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类: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它建立在脑的发育之上,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这种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注意品质主要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和注意的转移。

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属于注意的分配。

影响注意分配的重要条
件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有一种是必须注意的;而其他活动则是熟练地“自动化”了,无需意识控制。

4.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5,标准差是10,小明得了95分,他的离差智商是( )。

A.110
B.130
C.125
D.115
正确答案:D
解析:离差智商表示被试者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的平均成绩的数量(单位为标准差),计算公式为Deviation IQ=100+15(X—M)/S。

其中,X为个体测验分数,M为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带入计算小明的离差智商为Deviation IQ=100+15B(95—85)/10=115。

5.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专心投入于某件事时,会对周围的人或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体现了注意的( )。

A.稳定性
B.集中性
C.广度
D.分配
正确答案:B
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专心做事时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体现了注意的集中性。

6.认真听课的学生被突然飞进教室的小鸟吸引了注意,这种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正确答案:B
解析:事先没有预定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叫作无意注意。

学生被突然飞进教室的小鸟吸引的注意即为无意注意。

7.关于智力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智力差异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智力差异可通过智力测验进行测量
C.个体的智力差异只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上
D.个体的智力差异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智力的个体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既可表现在水平的高低上,又可表现在结构的不同上,还可表现在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

8.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先让她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她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她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她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

这个案例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特定性训练
D.强化法
正确答案:B
解析:系统脱敏法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是学生心理辅导中用于治疗恐惧心理的常用方法。

9.学生出现教师期待的行为后,教师发给小红星,学生可用小红星兑换奖励物或喜欢的活动。

教师采用的办法是( )。

A.行为塑造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币奖励教学法是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等都可以作为强化物。

它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和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10.下列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疾病就等于心理健康
B.心理健康的人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C.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心理健康
D.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正确答案:D
解析: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本题选D。

11.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康。

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 )。

A.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
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
D.心理情绪稳定、不急躁
正确答案:A
解析: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2.张亮参加数学考试,却发现记不起一些简单而常用的数学公式。

从记忆的角度来分析,这属于遗忘理论的( )。

A.干扰理论
B.衰退理论
C.提取失败理论
D.动机性遗忘理论
正确答案:D
解析:遗忘的压抑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题干中张亮记不起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物理公式就是由于考试紧张引起的,属于动机性遗忘理论。

13.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正确答案:A
解析: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14.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A
解析:艾宾浩斯是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

15.学习英语单词后,英语教师要求每天早上、中午和傍晚进行复习。

这里运用的复习策略是( )。

A.复习方式多样化
B.合理进行复习
C.适当过度学习
D.及时复习
正确答案:B
解析:克服遗忘的策略包括: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其中合理进行复习是指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分散复习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英语教师所运用的复习策略即为分散复习,属于合理进行复习的复习策略。

1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型启发的作用
B.功能固着的作用
C.思维的定势
D.自然衰退或干扰
正确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不是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

17.“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

A.知识同化说
B.提取失败说
C.经验干扰说
D.痕迹衰退说
正确答案:B
解析: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是指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

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就是一种“舌尖现象”,体现的正是提取失败说。

故本题选B。

18.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 )。

A.语词记忆
B.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正确答案:D
解析: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

故本题选D。

19.认为提取线索很重要的遗忘理论是(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一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正确答案:C
解析:不同的理论对遗忘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衰退理论认为,遗忘的原因是记忆痕迹的衰退;干扰理论认为遗忘的原因是不同材料学习的互相干扰;线索一依存理论认为遗忘的原因是提取线索的错误,只要在适当提取线索下,记忆内容就可以恢复;动机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的内容会给主体带来痛苦,因此,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故本题选C。

20.0—2岁的儿童主要依靠( )来记忆。

A.表象
B.言语
C.动作
D.情绪
正确答案:C
解析:0—2岁儿童主要是运动记忆,即依靠自己的身体运动和动作进行的记忆。

故本题选C。

21.见风流泪属于( )。

A.操作性行为
B.无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反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它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根据形成的特点可分为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两大类。

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类型,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由各种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如看到别人吃梅子就流口水;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看到“梅子”二字,牙就发酸。

题干中风流泪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故本题选C。

22.下列属于意义识记的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正确答案:A
解析: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它是建立在更高智力水平上的记忆。

看成语故事记成语,就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成语加以学习,属于意义识记。

而B、C、D三项用记数字、时间和诵读法来记单词,都是简单的记忆,属于机械识记。

23.假如背一段文字,从头到尾记10遍就记住了,那么根据“过度学习”原理,记( )效果最好。

A.20遍
B.15遍
C.12遍
D.25遍
正确答案:B
解析:过度学习为150%,学10遍掌握,学15遍为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好。

24.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复习时主要应( )。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正确答案:C
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呈负加速型。

也就是说,刚识记完后遗忘得快,一段时间后逐渐缓慢,当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所以根据遗忘曲线,复习时要在尚未大量遗忘前及时进行,以减缓遗忘的进程,即应做到及时复习。

25.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

这种记忆的表现是( )。

A.瞬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正确答案:C
解析: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

题干所述即为短时记忆的表现。

故本题选C。

2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在( )。

A.20世纪20—50年代
B.20世纪60—7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正确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四个阶段。

27.( )最早尝试在教育工作中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赫尔巴特
B.乌申斯基
C.卡普捷列夫
D.桑代克
正确答案:B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最早尝试在教育工作中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因此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8.( )认为学习是通过有目的的、主动的了解及顿悟,从而建立起一种完形而实现的。

A.联结主义学派
B.认知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建构主义学派
正确答案:B
解析: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以格式塔学派为代表,提出了完形-顿悟说。

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有:(1)学习在于形成一种完形的组织,并非各部分间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2)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并以此来反对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故本题应选B。

29.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 )年编写的。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正确答案:D
30.“课堂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 )。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正确答案:C
解析: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

故本题应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