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观察
作者:李继兰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13期
【摘要】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

方法:45例胃食管反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

对照组注意调整体位,改善饮食习惯;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蒙脱石散。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蒙脱石散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36-02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不随意地反流到食管,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也是新生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1]。

GER小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生后大多出现喂养困难,常因饥饿哭闹,但一喂食就烦躁,恶心,呕吐,吃奶后溢奶,呕吐,有的还有喷射性呕吐表现,呕吐物多不含胆汁。

部分患儿会因呕吐后呛吸成为吸入性肺炎而成为首诊疾病。

诊断方法有24 h食管(或胃食管双pH电极)pH值测定、胃食管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食管压力测定、胃排空试验、同位素扫描、内窥镜及组织活检、腹部B 超、CT等。

因新生儿期的特殊性,许多家长并不会同意行有创的检查。

相对而言,腹部B超检查的医从性更高,而且B超检查可以动态观察胃反流情况,是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好方法。

治疗方面,由于新生儿这个特殊的群体而缺少太多治疗手段,大多采用保守疗法和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和止酸剂药物,一般不作抗反流外科手术。

除保守治疗外,药物的安全性没有太多的研究和报道。

本文2011年2月-2013年12月用蒙脱石散对GER患儿进行治疗和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新生儿GER 45例,其中早产儿29例,足月儿16例;男30例,女15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呕吐:表现为喂奶后轻度呕吐或喷射状呕吐,每天呕吐5次以上;(2)腹部B超检查有胃排空延迟表现,且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表现。

1.3 治疗方法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治疗中,体位与饮食喂养十分重要。

对照组:采用一般疗法,头部抬高30°仰卧体位,采用少量多餐加稠的配方奶喂养。

治疗组:在采用一般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3 g)每次1/3袋,兑水17 ml,3次/d治疗,两餐奶之间,空腹服用。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 d。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偶有呕吐或无呕吐;有效:呕吐症状减少50%以上;无效:每天呕吐次数无减少。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2,P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组别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治疗组(n=25) 5 17 3 88
对照组(n=20) 1 11 8 60
3 讨论
GER最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较高。

据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报道,64.5%的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筛查阳性,其中足月儿发生率51.7%,早产儿可达80%[2]。

胃食管反流(GER)与食管下段扩约肌的功能不成熟、胃排空延迟、胃容积小以及腹内压增高等诸多因素相关[3]。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大多属于生理性情况,包括胃内容物,以及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

胃食管黏膜过分接触反流物中的酸性物质和消化液,从而使胃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引起食管黏膜炎症。

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其有反酸、绞痛症状也无法表达,仅表现为易激惹、睡眠不安、拒食和喂养困难[1]。

呕吐是指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经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4]。

GER患儿食管下端反流物最终被吐出的
凡诊断为GER的患儿,特别是有合并症或影响生长发育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包括体位、饮食、药物和手术治疗[7]。

根据发病原因,治疗上应该采取综合治疗,增加下食管括约
肌的张力,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排空,保护食管胃黏膜。

新生儿GER治疗方面因为其特殊生理时期而缺少最佳的治疗方案,体位饮食等保守疗法十分重要,头部抬高30°仰卧体位,采用少量多餐加稠的配方奶喂养是必要的治疗和处理。

手术治疗并不考虑,抑酸药物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在新生儿中的资料甚少,安全性和疗效观察缺少研究和对比。

有报道应用西沙比利取得较好疗效[8],但此药在心脏方面有副作用,现在已经少用。

而婴儿胃内反流物中酸性物相对较少,一般不需要抑酸剂[9]。

所以对于呕吐症状明显的GER新生儿,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思密达具有保护消化道黏膜的功效,同时也可减轻GER的症状[1]。

蒙脱石散(思密达)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它可以加强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缓冲酸性物质,抗胃蛋白酶活性,促进黏膜再生.从而对GER患儿有效。

它含有的硅铝酸盐成分还可以吸附细菌病毒等有害病原微生物,减少继发感染的几率。

而且蒙脱石散通过黏附在黏膜上发挥作用,并不吸收入血,所以使用安全,仅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的不良表现,停药后症状缓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要空腹,药物浓度要严格,喂药时要注意摇匀,否则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疗效不佳的情况。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25例患儿使用蒙脱石散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而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1-472.
[2]李静,李希红,齐骥.吗丁啉联合四磨汤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7(5):397-398.
[3]王宝西.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5):321-323.
[4]戚仁铎.诊断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
[5]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9.
[6] Seda Cengiz,M Inanc Cengiz,Y Sinasi Saras.Dental erosion caused by silen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case report[J].Cases J,2009,2(18):1-6.
[7]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5.
[8]董梅.西沙比利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52-53.
[9]龚四堂.小儿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5):329-330.
(收稿日期:2014-01-13)(编辑:王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