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21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 (2分) (2017高三上·河南月考)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3. (2分) (2019高一下·鄄城月考)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桑麻青氛氤。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有()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②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③农民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④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4. (2分) (2019高二下·福清期中) 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 . 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 . 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C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
D . 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
5. (2分) (2017高三上·太原月考) 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由此可见,纸币()
A .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 . 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
C .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 . 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
6. (2分)(2019·日喀则模拟)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概念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原来“民人屯聚之所谓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现在是“民聚而庙,交易其所”谓之“市”,“市大而形胜会焉谓之镇”。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江南市镇都由军镇演变而来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的兴起
C . 市镇的兴起让江南的村落消失了
D . 市镇中普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7. (2分) (2017高三上·怀仁月考) 《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的。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

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的主要因素是:()
A . 海商崇尚武力
B . 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
C . 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
D . 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8. (2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期中)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 .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
B . 洋务派的李鸿章
C . 维新派的康有为
D .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9. (2分) 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A . 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 .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 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10.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观察下表,从中可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1912--1921年民族工业企业中的名牌产品表
①轻工业发展较快,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②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工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地区分布不均衡,全都在沿海地区
④商人群体以华侨为主且均为家族经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 (2分)《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中说:“国人居此恶劣环境之下……停厂者有之,杀生破家者有之,遂酿成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

”导致这一“经济恐慌”的主要原因是
A .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 国内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C . 抗战时期日军的破坏
D . 国民政府的恶劣政策
12. (2分) 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载了客观规律
13. (2分)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A .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 . 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14. (2分) 1984年10月,有两个在80年代初还受批评的观点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文件。

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一个是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

此时,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包括()
A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B . 经济手段不是中西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C . 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D . 指令性计划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15. (2分)(2019·汕头模拟) 1978年底,当地物资局通知宁江机床厂下一年产量应从525台降至200台。

同时该企业却了解到许多地方买不到机床。

几个月后该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内第一份机床自行销售广告,四个月内就承接订货1400台。

这表明,当时国家()
A . 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 . 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D . 确立了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16. (2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经济成分1978年1987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77.6%59.7%
集体经济22.4%34.6%
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7. (2分) (2019高一下·威远期中)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新探索是()
A .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B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 (2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中)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 倡导婚姻自由
B . 易服、废止缠足
C . 全盘西化
D . 反清革命
19. (2分)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满洲贵族统治④节制资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20. (2分) (2017高一下·温州期末) 《申报》在某一时期描绘当时的机关工作人员,说道:他们“头戴外国帽,口吸纸卷烟,身着哗叽(西)服,吃西菜,住洋房,卧铜床.……算来衣食住处处仿效外国人”。

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A . 晚清时期
B . 民国初期
C . 新中国初期
D . 改革开放初期
21. (2分) (2018高一下·醴陵期末) 到1894年,进口火柴因其价廉物美基本取代传统打火石。

1900年前后,华商自办火柴厂纷纷出现,其产品比进口火柴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虽质量稍逊,但性价比高,因而更易于销售。

这说明()
A . 民族工业比外商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B . 民众消费观念主要受民族情感支配
C . 民众往往存在经济实用的消费心理
D . 在华外商企业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22. (2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 . 14世纪
B . 15世纪
C . 16世纪
D . 17世纪
23. (2分) (2017高一下·东台月考) 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

”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
A . 殖民扩张的残暴
B . 种植场主的虚伪
C . 英荷之间的矛盾
D . 垄断组织的扩张
24. (2分) (2019高三上·吉林月考)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材料反映出早期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A . 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
B . 使英国社会各阶层实现了平等
C . 标志封建主义最终结束
D . 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25. (2分) (2019高二上·安新开学考) 19世纪晚期,中产阶级的社会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

由此可知()
A . 工业革命对家庭的影响不大
B . 中产阶级家庭妇女的地位很低
C . 工业革命使家庭发生了分化
D . 无产阶级家庭妇女的地位很高
26. (2分)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一说法的实质是()
A . 亚太地区社会形态逐渐西方化
B . 西方国家在东方建立起殖民统治体系
C . 亚太地区历史进程落后于西方
D . 东方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7. (2分) (2018高二下·桂林期中) 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

据此可知该国()
A . 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B .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 . 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 .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8. (2分) (2019高二下·德阳月考)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B .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 .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29. (2分) (2017高一下·青岛期中)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 .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0. (2分) (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 早期殖民
B . 宗教改革
C . 圈地运动
D . 工业革命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31. (2分) (2017高一下·徐州期中)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
32.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产品面向市场,始终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33.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也更加普遍,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4. (2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官僚资本主义工业都属于近代工业。

35. (2分) (2019高一下·相城期中)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的标志
三、非选择题 (共3题;共35分)
36. (10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

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

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

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命和及其济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金币。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里,郑和奉成祖“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议变其夷习”的使命,率领强大的船队多次(七次)远航亚、非沿岸各国。

……以其浩大气势与精锐部队,平定了骚扰海上贸易的强盗海贼如消灭海盗陈祖义,结束了东南亚国家间的纠纷与动乱如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

“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赣之以安业”。

所到诸国,通过诏谕方式对各国大量“赏赐”丝绸、瓷器、金银等物资;各国以“贾方物”形式把当地土特产品犀、象、琥珀、胡椒等传入中国。

郑和下西洋,中国通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完全被打通,明王朝“国威远播”,对华侨迁徙南洋、开发南洋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洋各地(东南亚地区)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有关郑和的传说和遗迹如“三宝山”“三宝洞”等,形成了“郑和崇拜”。

——摘编自谢本书主编《历史文化资料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南亚地区崇拜郑和、纪念郑和的历史原因。

37. (10分) (2017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中国丝绸之路新航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宋代“海上丝路”在开通背景上的相似之处及在历史影响上的不同。

38. (15分)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
这句话设计了下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题:
(1) 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31-1、
32-1、
33-1、
34-1、
35-1、
三、非选择题 (共3题;共35分)
36-1、
36-2、
37-1、
37-2、
38-1、
38-2、
3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