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构建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教研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和构建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教研文化
学校文化是由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文化能表现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能表现一所学校全方位的风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一、对学校制度、精神及教研文化的理解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才能逐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巨大财富,是推动学校前进的精神力量。

3.教研文化:教研文化是指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由制度作保障所创生的针对问题的互相对话,教研文化相互提升、相互辐射。

是着眼于相互提高、彼此共进的一种无私的和谐的研修环境。

二、如何构建学校的制度、精神及教研文化
1.制度文化的构建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清理和废除卡、压、罚的规章制度,改进不科学的管理办法,提倡民主管理的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制度不等于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人对待制度的内隐规范即对制度内化认同并自觉遵守。

要想全体教师都自觉遵守,初始的管理必须是刚性的,学校在进行管理时还是要注意体现人文关怀,这样的柔性管理,做到刚柔并济,目的就是使各项制度都能得到认真执行,做到行之有效。

另外,走群众路线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师
生才有认同感,这样的制度才能不令而行。

2.精神文化的构建
精神文化的构建应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应从细节切入,点滴汇集,持之以恒。

搞全方位的运动式的精神文化建设只能是过眼烟云方式的形式主义,它将永远无法形成引领学校发展的实效性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的,不同阶段的学校文化师生具有不同层次的价值取向,既有先进的文化也有落后的文化。

对于先进的文化要继续发扬光大,努力经营;对于落后的文化要建立在反思诊断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之后慢慢转变成先进文化。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

本着“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应努力让教师的努力得到肯定,要多给予教师展示个人特长和才能的平台,让教师有归属感,对有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制度文化是具有思想导向作用和人文关怀功能的,从而对师生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自觉地形成一种对学校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感受制度的规范影响。

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对师生生命成长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关爱,这种呵护和关爱不是纵容和迁就,是合乎情理的呵护和关爱,必然生成浓厚的学校精神文化。

3.教研文化的构建
教研文化是教师文化的一个方面,是在教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共同行为文化,是教育教学不断提高的保障,是教师间的互促共进,合作交流,从而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构建先进的教研制度文化即教师间共同的良性的教研行为表现是构建教研文化的前提。

因此,要搭建好教研互动的平台,如同学科同年级集体备课等。

还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多观察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合作与对话并举,反思与提高共舞”应成为教研文化的基本原则,可以采用“师徒结对、沙龙对话”“课题驱动式”“学习考察式”“远程教育网”等方式,促使教研文化走向科学,走向精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