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9高二下·太原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官上任三把火,饶市长下车伊始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精确扶贫工作。
②松风菊香桂影,美文至理诗心,读书节开幕式上,语文课代表率先垂范,给全校老师、同学带来不少有益的读书建议。
③数学老师将珍藏多年的《莫言文集》都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你,你可要好好阅读,并尽快璧还,让他放心。
④年轻就是力量,拼搏就是未来,积极进取的“00后”怎能做出“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的行为呢?
⑤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
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灿烂。
⑥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⑥
2. (2分)(2017·台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峰会期间新闻中心共接待大约来自近70个国家中外媒体记者共1.8万人次,并成功举办12场新闻发布会
B . 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 .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 .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
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3. (2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 . 落红满地乳鸦啼
B . 柳梢听得黄鹂语
C . 春山一路鸟空啼
D . 楼阁新成花欲语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4. (6分) (2020高三下·桦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的喜爱。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创新点:首先,诗歌与音乐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
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
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城,既有老一辈歌唱家、青春偶像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业余人士,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
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
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
歌词方面则多以白话诗逻辑来组织传统诗词片段,呈现出介于传统诗词与白话诗之间的新特性。
《经典咏流传>中的部分篇目,如《少年狂》《别董大》新词部分吸纳了“古风”元素,使之与经典名篇相结合。
作为一种青春的文体,此类作品多有欠成熟之处,但将古典意境与当下流行元素结合的尝试,使得诗作呈现出一种新的语
言风貌。
随着新的娱乐、传媒方式的出现,诗词面临与古代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态。
借着《经典咏流传》的热播,回顾诗歌体制演进的规律,可以窥见诗词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与新声音乐结合。
随着当下电视、网络媒体盛行,综艺节目可视化、多元素的特长得以与诗歌结合,从而提升了诗歌的可看、可听性,诗词要想再度获得最具生命力的载体,需要以积极的姿态,与音乐结合,唱响时代强音。
二是进一步与大众结合。
结合时代需求,关注大众审美,始终是传统诗词千年来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三是进一步多元化、可视化。
除了诗意配图(视频)、歌舞表演场景再现外,还可以补充诗歌背景。
总而言之,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传统诗词也必将更深入大众视野,广泛影响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完成其在当下文化生态下的继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摘编自辛晓娟《为什么我们离不开诗和远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些文化类节目能受大众喜爱,主要原因是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
B . 《经典咏流传》体现出“新旧结合”的文化生态,这对诗词当代化有深刻意义。
C . “古风”体是《经典咏流传》体现的“新旧结合”方式催生出的新的诗歌体式。
D . 传统诗词千年来的生命力,都离不开对时代需求和大众审美的结合与关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的开篇从对《经典咏流传》节目的评析入手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吸引力强。
B . 文章善于条分缕析地分析问题,如第二段中用“首先”“其次”来标明论述条理。
C . 文章结尾段表达了对传统诗词的信心,认为它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D . 文章论述“传统诗词在当下文化生态下的继承与发展”时运用了例证法,理据结合,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民族文化的瑰宝诗词能得到新的应用及传播,就是因为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B . 使节目内容与多种传播形式互动的创新之举,助力《经典咏流传》节目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C . “古风体”就是以白话诗逻辑来组织传统诗词片段所形成的一种青春的文体。
D . 诗歌体制演进规律表明:未来诗词与音乐结合,唱响时代强音,就能再度获得最具生命力的载体。
5. (18分)(2020·宝山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皆有错(节选)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一个好的实验室,正像一个好的银行、好的公司、好的政府一样,动作应像一台计算机。
几乎一切事情都做得按部就班, 无懈可击,各种数字相加正好就是预期的答数。
日子就这么过去。
碰巧哪天幸运,于是哪个幸运的实验室里会有个人见下一个错误:用错了减震器,填错了一个空格,读数时小数点错了位,暖房温度低了一度半,一只老鼠溜出了箱子,或者无非看错了当天的日志。
不管是什么,当然结果出来的时候,明显出了纰漏,于是行动就此开始。
③错读本身并不是重大错误,但它开了条路。
下一步才是关键性的。
假使研究人员能够说:“可是即使如此,你看那结果! ”假使这样,那么新的发观(不论它是什么),就可以捕捉了。
要取得进展,就须在错误的基础上迈步。
④这可能是人类独有的天赋,甚或是我们的遗传密码中注定的。
其它生物看来都没有注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的DNA链, 更肯定没有要它以必然犯错误作为行为准则的 DNA链。
⑤作为人类,我们最高明,最能眉飞色舞开动脑筋的时刻,是当我们面前摆着两个以上选择的那会儿。
有时候,同时有十条甚至二十条路可走,而除了一条之外,其余肯定是错的,这种富于选择的场合能把我们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地。
这过程就称为探索,而它是以人类难免出错为基点的。
假使我们的头脑里只有一个中心,仅能在该作出正确决定时有所反应,而不是有着一丛丛各不相同、轻信而且容易受骗的神经元,足以把我们引进死胡同,抛到树梢头, 带进末路,送上蓝天,转弯抹角,拐错弯儿, 要不是这样,我们只能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⑥比我们低等的动物就没有这种了不起的自由。
它们大多数都困于绝对不犯过失的境地。
猫当然有它好的一面,然而它就绝对不犯错误。
我还从没有见过一只举止笨拙、屡屡出错的猫。
狗有时不太稳当,偶尔会犯些可爱的小错,但那是模仿它们的主人才学来的。
鱼无论做什么都无懈可击。
⑦当我们越来越依靠更为复杂的计算机来处理事务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这些。
我是说,应让计算机具有它们的头脑;让它们自行其是。
假使我们能够做到这点,能在事情的进展过程中皱皱眉头把头侧向一边,不去管它,那
么人类和计算机类就前程无量了。
你们通常用的好些的计算机一瞬间所能完成的计算量,就要我们任何人用算尺拉上一辈子。
因此,现今轻易能够获得的、机器所造成的精确误算,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这样你就可以想象,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多大的机会。
因此我们将能着手解决一些最棘手的问题。
例如,现今生活的实际已经显然表明,全世界已是个单一的共同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我们全球规模的社会生活呢?作为工作设想,我们可以假定,所有正确的安排方式都行不通。
于是,为了向前推进,我们所需要的是一整套错误的选择,而且必须比我们任何人现在所能想出的少数错误做法,更为多样和有趣得多。
事实上我们需要一张无穷尽的选择单子,为了把这张单子打印出来,我们必须让计算机自己运转,随机选择下一个步骤。
假使作出的是一个够大的错误,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登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清新的境界中感到震惊,准备从头迈步。
(1)第①段划线词语“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是个比喻,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以下对第②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常言“尝试和出错”中学习,更能说明学习的目的。
B . 将实验室与银行等对比,说明科学实验应该有条不紊。
C . 画线句意在说明在实验操作中,犯错误的多种可能性。
D . 第②段以学习与实验为例,说明犯错误属于意外事件。
(3)下列对“犯错误”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只有以犯错误为基础才能办成事。
B . 犯错误可能是人独有的一种天赋。
C . 面对多样选择场景人难免犯错误。
D . 犯错误帮助人认识自我纠正错误。
(4)分析第⑤、⑥两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特点。
(5)第⑦段作者设想让计算机提供多样有趣的错误做法,帮助人类组织全球性的社会生活,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评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
6. (6分) (2020高二下·大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黼字子威,颍人也。
工部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通诸子极严,黼百计承顺,求宁亲心。
初补国学生。
泰定四年,遂以明经魁多士,投翰林修撰。
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 黼曰:“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
迁礼部主事,拜监察御史。
首言:“論祠烝尝,古今大祭,今太庙唯二祭,非礼也,宜据经行之。
”不报。
俄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
”亦不报。
已而投黼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黼乃独椎牛飨士,激忠义以作士气。
十二年正月己未,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
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遁。
时黄梅县主薄也孙帖木儿,愿出击贼,黼大喜。
贼游兵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
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儿继进,贼大败。
黼还,乃以长木数千,冒铁锥于耖,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
会西南风急,贼果扬帆顺流而至,舟遇桩不得动,余舟散走。
行省上黼功,请拜江西行省参政。
二月甲中,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充秃坚不花自北门遁。
黼引兵,布战具,贼已至,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
贼转攻东门。
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
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B .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C .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
D .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屯田、百工、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
B . 明经,亦称“明经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以经义、策向取士,出身与进土科同。
C . 己未,为干支之一。
古代以十千同十二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
D . 从子,“从”指堂房亲属,“从子”指兄弟之子,也可以指血缘关系隔得更远的子侄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黼孝敬恭顺,虽然他的父亲性格急躁,但李黼为了父亲身心安宁,尽力顺从父亲。
B . 李黼积极进言,针对祭祀不合礼制之处及河果填淤之患提出建议,得到皇上的认可。
C . 李黼智勇兼备,他命令在险要之处聚集木石,阻止贼军退路,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D . 李忠于职守,为保一方平安,多次打败乱军,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
②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
7. (7分) (2019高三上·昆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使。
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 .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 .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 .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 . “秩”字从禾,从失,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表现优秀,获得了最高等级。
C . “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 . “转运使”,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何承矩作战勇敢。
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 . 何承矩爱惜百姓。
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 . 何承矩善于谋划。
为了给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他建议在顺安寨的西面掘开河道,筑堤贮水;他整顿军队,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
D . 何承矩熟习政务。
太宗曾多次赞许并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重要的事情让他共同谋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②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 ,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
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③峒獠: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作者在四川的行踪以及沿江东下的情景。
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
B . 颔联中抓住了最能体现情景的形象来渲染,一个“争”字,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时的景象,可谓传神。
C . 陆游久居蜀地,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旦离去,惜别之情顿起,正所谓惯住天涯,归心倦懒,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之情。
D . 这首诗所写景象变化极快,忽写行役之苦,忽写江山之胜,忽写风雨之狂,忽写土俗之陋,忽写归心之切,忽写登览之愁。
(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9. (4分) (2018高三下·安达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为了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列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筵席上乐器繁多,将士们开怀畅饮,表现送别的热烈与隆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 (1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月考)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00字左右。
①阅读《红楼梦》或《巴黎圣母院》时,小说中的哪个场面最令你难忘,说明理由。
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楚。
②“环境可以造就人。
”从《边城》或《家》中任选一个人物,以该人物为例,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③《三国演义》写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你觉得哪一次最精彩?为什么?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11. (5分) (2017高三下·黄冈月考) 下面是一幅保护生态环境的剪纸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高一上·浦东期中) 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乡愁又何尝不是妈妈烙的油饼,爷爷下的面条?吃,每天都在经历,可吃的背后的学问和感情,说大了是一个民族“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说小了则是每一天生活的记录,在平凡生活中品出幸福的滋味。
请以“舌尖上的幸福滋味”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夹叙夹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5-5、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9-1、
9-2、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1、
11-1、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